照明在撞擊后的作用
在普通的火災中,大樓的噴水滅火系統(tǒng)足夠控制火焰,但這次不尋常的災難毀壞了這些滅火系統(tǒng)。
美國消防協(xié)會高級消防工程師戴維·哈格說:“我們能夠設計應付如此大量的飛機燃料造成火災負荷的滅火系統(tǒng)-在飛機場設計中常常是這樣做的。但這種系統(tǒng)應該是泡沫-水兩用系統(tǒng),而在這種建筑物中,泡沫-水兩用系統(tǒng)是不切合實際的。水對飛機燃料火災有一點效果,但不如泡沫-水系統(tǒng)有效。問題不能僅僅為了準備一架飛機沖擊的可能性,而提倡在這種建筑中使用泡沫-水兩用噴水系統(tǒng),這錢應該花在更好的安全上。“
重復也是此樓設計的一個部分,一座建筑物內的重復提供多負荷模式,以抵銷重力和環(huán)境負荷。這種保障措施延緩了建筑物最終坍塌的時間,讓樓內人員有更多撤離時間。但是最后這重復系統(tǒng)就像滅火系統(tǒng)那樣毀壞了。
報告表明在9月11日撤離的人們有秩序地離開這建筑物,在撤離中間沒有真正的驚慌。據(jù)說,有些逃出的人在一小時內從塔的最高層110層走出建筑物。
美國消防協(xié)會的火災數(shù)據(jù)庫主任J.F.法希博士說,“人們出去的路徑仍然存在,燈光仍然存在,沒有發(fā)電機在撤離的最初時刻發(fā)生故障的報告。“
在約翰·拉勃利奧拉拍攝的一系列照片中也證明了這點。拉勃利奧拉是世貿中心所在港務局的一個獨立承包人,在北樓的71層樓工作,他逃出時,沒有受傷。
法希說,他拍的激動人心的撤離北樓的照片顯示人們平靜地走下照亮著的樓梯,而在1993年的情況并不如此。當時的樓梯道一片漆黑,以致撤離者在一些樓梯交叉處撞到?jīng)]有門窗的墻上。
這些照片還顯示樓內人員在熒光牌的指引下走下樓梯,這是港務局在1993年的爆炸之后作出的改進措施之一。
美國消防協(xié)會高級專家兼技術委員會的聯(lián)絡官弗蘭克·弗羅倫斯相信,這次攻擊的極端性質將促使許多城市發(fā)展它們自己的搜索和救援準備,因為現(xiàn)在恐怖主義似乎沒有任何界限,從未想到他們會重新審視攻擊的目標。
裝備是隨情況發(fā)展的。例如,美國陸軍工程兵發(fā)明了一種裝置,允許操作者聆聽在廢墟下的受害者聲音,然后對準可能的位置進行挖掘。一個消防員改進和發(fā)展了一個探頭,這探頭有一個電視攝像機和一個混合的擴音器/揚聲器,它可以插入瓦礫堆,讓操作者可以觀察和與受害者講話。
弗羅倫斯說,在最近的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事件之后究竟會有什么發(fā)展還需要等著瞧,但“很可能基于在紐約的經(jīng)歷,標準將會改變”。
(鄭應隆 譯)
各國紛紛修改救援計劃
洛杉磯市消防局局長比爾·巴馬特爾說,目前市消防局正在重審高樓滅火指導手冊,決定是否應該增加飛機撞入造成的建筑物損害的信息。還在進行一項研究,計算飛機的撞擊對高層建筑物的沖擊,以便幫助第一批出動人員作出明智的決定。
消防長官組的秘書、舊金山消防局局長馬利夭·特萊維諾說,他們消防局對高樓火災的指導原則和規(guī)則沒有包括處理飛機攻擊的特定策略,但是將處理這種新的危險的計劃。
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也是如此,德國柏林消防局局長阿爾布乘希·赫羅姆說,他現(xiàn)在也沒有要求具有關于飛機撞擊高樓事件的事件前計劃標準操作程序。
他說,我們只有一個一般的飛機撞擊計劃,最壞的情況是在機構之外墜毀--這意味著在柏林墜毀。
處長蘭迪·謝巴達說:“雖然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縣的火災救援處現(xiàn)在沒有關于飛機撞擊大樓的特定計劃,但現(xiàn)有計劃包括大規(guī)模傷亡事件、大樓塌陷地區(qū)搜救、以及包括遏制危險物品控制溢出的緩解和處理的指導原則。這些都可以用于這種類型的事件。棕櫚灘縣火災救援處已經(jīng)部署了大規(guī)模傷亡事件的設備儲藏窖,以應付在它的轄區(qū)內發(fā)生飛機撞擊和大規(guī)模毒害事件。”
在較小的都市地區(qū)情況也是如此,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城消防局局長羅伯特·迦勒利說,他們消防局關于高層建筑物的指導原則沒有包括飛機撞擊。
他說:“我想我們應該在我們的災害計劃以外,尋求考慮這一問題。”
局長丹尼斯·孔普敦說,我們亞利桑那州梅薩市的消防局有一個標準操作程序,其涉及處理高層建筑物和高風險財產的事件前計劃,并和保險公司分享,但這計劃不包括處理飛機撞擊的特定策略。
孔普敦說:“除了飛機攻擊我們的一個機場之外,我們的應變管理系統(tǒng)還涉及包括在飛機應變中預期的許多組成部分,例如建立指揮組、多病人的處理,運輸危險物品和消除傷害的傳播。目前我們根據(jù)這個應變管理系統(tǒng)處理大的事件。”
應變管理系統(tǒng)也稱事件指揮系統(tǒng),它是用于管理應變工作的一套有序的工作、責任和標準操作程序。
加拿大多倫多消防局副局長威廉斯蒂說,“現(xiàn)在我們正與其他消防局商議這件事,鑒于9月11日事件,我們正在重審對付潛在的飛機撞擊或其他恐怖活動的計劃程序。”
有些消防部門已完成這項措施,棕櫚灘縣消防局的災害管理計劃有一個處理恐怖事件的專門附件,這附件的一部分包括評估威脅,針對財產、房屋用途和公眾集聚的威脅,確定執(zhí)法社區(qū)向消防/應變管理系統(tǒng)輸送情報,確定對于受影響的財產和人的特殊安全措施,包括對出動人員的特殊安全措施,此外,附件還確定了建立藥品儲藏窖。
巴馬特爾說,洛杉磯各縣反恐怖運作工作組制訂了一項運作計劃,密執(zhí)安州大瀑布市消防局消防局長邁可爾·布登說:“美國消防協(xié)會應該插手恐怖預防,即使僅僅是為了提供良好的信息和評價,以便于消防部門衡量自己。”
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的災難對于美國消防協(xié)會提出了許多挑戰(zhàn),對于任何災害,美國消防協(xié)會將重審它的標準,并且如果有必要就作出適當?shù)母淖儭?BR>(鄭應隆 譯)
應急快速反應的新舉措
“在這類沒有征兆的事件中,只有快速反應組織才能擔起重任,這是唯一的選擇。”美國海軍司令部處理突發(fā)事件辦公室主任查理·比爾解釋說。
“9·11“事件發(fā)生后,專家們就此恐怖襲擊所引發(fā)的問題提出,是否有必要給快速反應人員配備專用防護服和空氣呼吸器?如何迅速確認和部署所需的救援設備?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強快速反應人員的訓練?
“每個城市對快速反應的投資都會有一定的限度,“波士頓警察局的艾瑞克·漢警官說,“我們必須把錢花在防范最可能發(fā)生的事件上,而不是很少發(fā)生的事件。“
目前,在快速反應人員裝備配備方面,各個社區(qū)參照的標準是美國消防協(xié)會的《危險化學品緊急事件蒸汽防護裝備》(NFPA1991)、《生化恐怖事件防護裝備》(NFPA1994)以及裝備標準化機構和代理商聯(lián)合委員會(IAB)公布的《標準化裝備目錄》(SEL)。
目前,美國消防協(xié)會正在修訂《生化恐怖事件防護裝備》(NFPA1994),IAB正在制定《城市搜索救援裝備》,以作為《標準化裝備目錄》的補充。
專家們認為,用輕質、耐用材料制成的防護服,能夠減輕快速反應人員的身體壓力,免遭生化武器威脅。軍事部門研制的選擇性浸透薄膜材料是制造防護服的優(yōu)良材料。這種材料制成的防護服重量輕,穿著舒服,防護性能好。目前,快速反應人員還沒有配備這種新型的防護服。
“在紐約,大多數(shù)消防隊員都配備了能連續(xù)使用30分鐘的個人空氣呼吸器。這種呼吸器對于疏散人員等活動是合適的。“美國消防協(xié)會資深消防安全專家、NFPA1991、NFPA1994起草小組聯(lián)絡員布魯斯·提勒說,“目前缺少的是能夠清除灰塵、微粒等物,防止消防隊員窒息的呼吸裝備。“
“現(xiàn)在,對輕質、可再生同時又能保護眼睛、鼻子、嘴巴的空氣呼吸器的需求非常廣泛。軍隊早已大量裝備,并與其他專用設備一起使用,例如指揮中心掩體、野戰(zhàn)淋浴系統(tǒng)和移動洗消站等等。“消防專家哈斯克勒,“問題是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提出要求。“
哈斯克勒指出:“目前,請求軍隊幫助的審批制度太復雜了,如果地方政府需要軍隊幫助,必須先請示州長,然后經(jīng)過白宮。而在緊急情況下,這顯然是不行的。我們迫切需要從法律上改變這種狀況,使軍隊能迅速派上用場。“
“早在'9·11'事件之前,國會就在制定地區(qū)快速反應裝備分配計劃。這方面的資金是專用的。評價工作正在進行。“國會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克里斯·瑞祖圖說,“目前,儲備裝備的種類、申請和程序、部署方案、維護程序等細節(jié)問題正在研究中。
“9·11“事件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對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進攻的反應方式。目前,美國政府已做了許多努力,訓練和裝備快速反應人員。美國消防協(xié)會標準協(xié)調委員會主席、資深消防專家史蒂芬·佛利呼吁為快速反應人員提供更多的訓練,更多地關注反恐怖活動的管理工作。佛利指出:“對于大規(guī)模反恐怖行動來說,將職能不同的各個機構和人員聯(lián)合起來是最重要的。“
目前,各級快速反應機構已從大規(guī)模反恐怖訓練中受益。這些訓練加強了跨部門、跨地區(qū)各機構之間的聯(lián)系,使他們能夠加強合作,相互支持。
波士頓警察局的艾瑞克·漢警官說:“廣泛的地區(qū)計劃和反恐怖合作已經(jīng)使快速反應人員有機會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并為今后在處置緊急事件過程中協(xié)同作戰(zhàn)奠定了基礎。“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美國公共安全組織正在重新審查反恐怖準備工作。“我們要將所有計劃和措施擺在桌面上,重新評估他們的作用。“洛杉磯消防局局長榮·華特生說:“這場慘劇提醒我們要重視快速反應機制,這是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
有人提出,為接受“9·11“恐怖襲擊的教訓,今后在設計建造超高層建筑時,應采取抗御措施。但采取什么樣的抗御措施?恐怕沒有良策。從實際情況來看,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因為是不現(xiàn)實的。各國專家基本上都持這種觀點。
美國的建筑設計專家認為,對于任何一幢摩天大樓來說,要想承受一架滿載燃料的大型客機的全速撞擊以及由此引燃的烈焰,無疑是“非分“之想。然而,要想改變常規(guī)設計,在遭遇像“9·11“事件那樣的襲擊情況下,改變逃生通道,或者為逃生者爭取時間,還是存在著現(xiàn)實的可能性,其手段或許并不困難。如設計更寬、照明更為良好的應急樓梯;能夠把煙霧封閉在外的電梯;以及在通風系統(tǒng)內附加煙氣等化學物質探測器等。
事實上,這些手段原先已經(jīng)存在,只是綜合運用這些手段的需求,在經(jīng)歷了“9·11“事件的慘痛教訓之后,才得以為人們所知。正因為如此,專家們要求,我們的目標,是挽救生命,要讓多數(shù)人能夠安全脫離險境。
(本文作者李進為北京消防總隊副總隊長。“9·11“事件發(fā)生后,曾隨團赴美考察,在對美國的應急快速反應機制進行了大量采訪研究后與張先來撰寫了此文。)
應強化高科技消防裝備
一、為高層建筑救援配備便攜式無線電裝置
紐約的防火官員需要一個便攜式無線電通訊裝置,該裝置可將信息從底樓大廳傳至高層建筑的頂層。對于挽救生命,發(fā)布命令,控制火災或緊急狀況,無線電通訊裝置至關重要。目前紐約消防局使用的便攜式無線電通訊裝置僅適用低層建筑,對高層建筑的火災,或在地下室、地鐵、隧道等處的突發(fā)事件的作用可謂微乎其微,因為鋼筋混凝土的構造妨礙了信息的傳播。
“9·11”恐怖事件中,由于無線電傳播的耽擱和阻礙,延緩了消防人員在世貿中心的救援和疏散工作。1993年的爆炸事件后,我在帝國大廈進行了一次無線電測試,良好的傳送直至65層,而再往上需要繼電器的幫助。我們應該在高層建筑、隧道、地鐵等處都安裝天線,以確保消防部門的無線電信息傳送暢通。
(編者注:火場通訊問題確實是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據(jù)報道,在整個紐約“9·11”事件中,北樓發(fā)出的通訊聯(lián)絡只有一、兩分鐘,大部分都是南樓的呼救聲,這說明通訊確實受到了阻礙。錄音帶顯示,南樓消防指揮官唐納德不止一次電呼增援,可樓外的人根本分不清是哪座樓在呼救。因為消防隊的通訊器材都是為一個火場設計的,像這樣兩個一樣的火場同時出現(xiàn),大家又是按平時的習慣聯(lián)系,就免不了要有誤會和失誤。所以通訊問題實在值得認真研究,要考慮到戰(zhàn)爭狀態(tài)下多處火場同時聯(lián)絡的情況。)
二、“輕便”的消防服裝
所謂的”輕便”消防服裝應當備有一個溫度警報器。當消防隊員進入一個溫度高達150℃-260℃的區(qū)域時,警報器的鈴聲就會響起。如今是消防員們進入燃燒著的高熱建筑時,要比三、四十年前的我們進入的要深、要快,因為他們包裹在絕熱的保護服裝之中。但是,當煙和熱變得致命的時候,他們也得不到任何警示。當身上的隔熱消防服感到熱了,其實已經(jīng)在燃燒了。
三、探測結構斷裂的遠程視頻警報系統(tǒng)
在世貿中心的這場災難中,這套視頻電腦儀可能探測到頂樓幾層樓房的倒塌。當一堵墻倒下并壓在救援人員或那些急于逃離火災現(xiàn)場的人們的身上時,高性能的視頻鏡頭正集中在那堵墻上,鏡頭鎖定了那堵墻或其裂縫的角度,而鼠標則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倒塌后可能涉及的區(qū)域。如果墻面裂縫擴張后,超出了原先的區(qū)域,報警鈴就會響起,監(jiān)控視頻計算機的消防人員就會將這個危險信息通報給主要負責人。這一系統(tǒng)目前正在開發(fā)之中。
四、機器人
機器人可用于在超熱環(huán)境中和危險品燃燒事件中滅火。裝在機器人上一支水槍,然后噴水,并讓它進入火熱的、人員根本無法進入的房屋之中。我從未看到過美國消防部門使用過任何一個機器人。
五、火災救援直升機
我們需要直升機來救援困于高層建筑屋頂?shù)娜藗儯由弦恍┰O備,還可以用來滅高層建筑的頂層大火。
六、消防船
世貿中心倒塌后,壓壞了總水管和消火栓。消防員們前往北河并從消防船上鋪設了大口徑的供水線。其中一艘為紐約消防局在世貿中心的泵浦消防車供水的名叫“約翰·J·哈維”的消防船,幾年以前就被出售用作運輸金屬廢料。紐約消防局過去曾有9艘消防船用以保護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水路。而現(xiàn)在僅有4艘了。最新采購的消防船是一個小型的在水面上用的,而且沒有舊的、大型消防船的抽水能力。
七、輕便型自給式呼吸器面罩
消防員將攜帶著20世紀50年代重型面具和貯氣罐步入21世紀。消防員們在高樓上戴著可供氧45分鐘的呼吸器(重約16千克),如果深呼吸的話,大概只能持續(xù)30分鐘。在緊急狀況下,消防員們在高樓中搜尋幾個小時并且不得不幾次更換空氣貯氣罐。呼吸器重16千克,消防服重14千克以及重約14千克的水帶,消防員要帶的工具就有45千克。厚重的呼吸器也延遲了消防員從即將倒塌的大廈中逃生的機會。我們需要的是重約4到7千克的輕便面罩,并能為消防員供氧超過1小時。
八、提高操作水準
紐約消防局需要在每個接警出動的泵浦消防車中隊配備1名官員和5名消防員,官員負責監(jiān)管并保證操作安全,1名消防員負責操作水泵,另外4人負責鋪設水帶,并把水帶和設備帶至火災現(xiàn)場。20世紀70年代削減預算后,紐約市接警出動的泵浦消防車中隊中減少了1名消防員。
在美國,大多數(shù)負責多層建筑接警出動的消防中隊認為紐約市算是幸運的。一些地方消防部門的接警中隊只有1名官員,1名消防員負責水泵,以及1名負責鋪設水帶。更糟的是我們一些主要的負責人離開了他們應下達指令的職位,而進入燃燒的建筑查看火情。
九、高層建筑中的消防專用電梯
消防專用電梯是為消防設計的。在高層建筑火災中,很多電梯可能會出故障并困住居民。一份紐約市消防處的報告顯示,紐約市的高樓火災中有三分之一的電梯出了故障。甚至所謂的消防專用電梯也出了故障。
1995年,我正在指揮曼哈頓5級高樓火警。這幢大樓經(jīng)歷了3部電梯故障;一部承載著消防員的電梯在通風管道中停滯不動;另一部電梯載著一名消防員到了著火樓層的上層,即使他按了停止按鈕也毫無用處;第三部電梯直達發(fā)生火災的樓層,門一打開,這部電梯里的人也就化為灰燼了。慶幸的是,里面沒有任何居民或消防員。
十、調度警告計算機化
世貿中心輕型鋼鐵托梁的樓層構架結構倒塌了,第一批接警出動的消防員并未通過無線電接到這幢建筑要倒塌的警告。消防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包括火、熱、煙和有毒氣體。我們不想再增加諸如構架結構、丙烷氣體的存積和危險材料的額外危險。在社會中,我們無法阻止異常的構造和居住的危險,但是在接警之時,如我們能知道不尋常的危險,我們就能夠將內部激進的滅火進攻改為更具防御性的、更安全的操作方式。
要做到這些,我們需要一套計算機化的尖端信息調度系統(tǒng),它會警示第一位接警人員。計算機儲存著消防員在檢查大樓時發(fā)現(xiàn)的危險信息及位置。當信號顯示該處有危險時,計算機會顯示該危險的地點、種類以及總負責人下達的安全操作程序中最重要的命令。通過無線電,在趕到現(xiàn)場之前第一接警人員將得到這個信息。
我們不能再讓我們的消防員做“籠中的金絲雀”,成為火災、危險品緊急事件和恐怖事件中的第一批遇難者。
(任燕萍 譯)
日本建筑學會召開緊急研討會
日本建筑學會于2001年9月22日在東京召開緊急討論會。主題是“世貿中心大樓恐怖襲擊向建筑界提出的課題“。
世貿中心大樓北樓于1970年完工,南樓于1973年完工。其設計者是名為MINORU YAMASAKI的日本人。他的父親出生于富山縣,后來移民美國并取得該國國籍。他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1912年在西雅圖出生。)他采用的不是日本式的每根支柱結構平均配置支撐,而是將立柱集中到兩處。一處為中央核心部分(樓梯、電梯、盥洗間、供水室等),另一處集中在外墻。外墻是以90厘米(3英尺)為單位,在那里配設40厘米見方的鋼柱,其兩側分別設置寬50厘米的窗子。是通常稱為“鳥籠構造“的結構。到下層,將數(shù)根柱子合并成1根形成拱形結構,設出入口。
這樣嶄新的構思,雖然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漂亮的設計,但可以說在這次恐怖襲擊中,卻事與愿違加重了受害程度。也就是說,將立柱集中于中心部位和外墻的構思,由于在辦公室的空間不設立柱,結果導致飛機一旦沖破外墻,里面就沒有一點阻擋,使整個飛機輕易撞入內部,使大樓提早崩潰。
在南樓,因為是從日本富士銀行所在的樓層(79?82層)下面的樓層對大樓進行沖擊的,因此估計上面有30層左右,重量是每層3500噸×30=105000噸,受到?jīng)_擊的柱子暫時還經(jīng)受得起這一重量負擔。這時汽油燃燒的熱量使鋼結構的承重能力下降了,約10萬噸重量一下子“轟“的從每一層3.6米的高處落下。這一沖擊直接形成對下層的沖擊。而下層已經(jīng)受到攻擊和熱量的破壞,已經(jīng)經(jīng)受不住這樣的沖擊。
如果說一、二號樓因受到撞擊燃燒,最終坍塌是必然的,那么七號樓的崩潰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
在主大樓北側共47層的七號樓時隔7小時后崩潰,這令人感到奇怪。這幢大樓顯然不是直接受災的大樓,而是因位于主大樓附近而間接受害的。不可思議的是,該大樓起火是在恐怖襲擊當日下午4時10分左右,而徹底坍塌是在5時20分。
這似乎是由于下面所述的原因造成的。即這些大樓在地下是成一個整體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是挖掘到地下27米的深度,建成相當于7層的地下都市。既作為停車場使用,又有地鐵車站。當然也有車站、廣場,還有商業(yè)街。因此,由于南北兩幢大樓的崩潰,地下部分也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造成了進一步的破壞。致使七號樓地下強度下降,大樓好像被吸入了地下。
(編者注:該文對七號樓的坍塌原因并沒有說清楚。因為有報告非常明確地指明七號樓于南樓、北樓(一、二號樓)坍塌6小時后突然起火,將近1小時后坍塌。所以編者認為七號樓倒塌的原因應當是,當主樓塌落后,地面全部被覆蓋,但地下仍舊在燃燒。由于氧氣不充足,這種燃燒并不劇烈。地面人員由于只顧搶救被掩埋人員,根本沒想到去觀察地下情況。這樣到下午4時,地火終于竄到了七號樓。在新的空間,氧氣充足,因此一下子燃燒猛烈起來,于是發(fā)生了和一、二號樓同樣的事故。這種解釋比較合理,但只有等到最終的考察報告出來后才能驗證。)
超高層大樓這樣的人類文化現(xiàn)象是以大量的能量消耗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電梯、空調、揚水泵等,超高層大樓就無法建立。沒有能源供應,超高層大樓必然無法運行。這一次曼哈頓的災難中,地下的備用電源在受撞擊后仍然完好,這對受災人們的逃難就起了大作用。
(董群滿 譯)
美國改進第一出動人員裝備
事實表明,需要改進第一批出動人員對現(xiàn)場攻擊的準備狀態(tài)和防護設備。
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指揮部防備后果管理系統(tǒng)辦公室主任查爾斯·貝爾說:“在又一次像這樣沒有警告的事件中,除了第一批出動人員的機構,沒有任何別的機構可用,因為不存在別的機構。”
出乎專家們意料之處的是攻擊本身。各個機構都集中注意化學或生物威脅,不曾注意用飛機進行攻擊。
貝爾說:“與我談過話的人沒有一個預料到所用的飛機和架次。你可能想像1架,這在以前發(fā)生過,但4架飛機同時攻擊幾乎是不可能想像的。”
事后看來,在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進行地面行動的應變人員,應使用不同于他們本來使用的各種防護服和呼吸保護裝置。但實際上,從滅火轉入搜索和救援的消防員,過了很久還穿著厚重的建筑滅火隔熱服裝,警員則穿著他們的通常的制服。
在裝備對待恐怖攻擊的應變人員上,各個社區(qū)依靠《危險化學品緊急事件蒸汽防護裝備》(NFPA1991)的全套防護裝備和《生化恐怖事件防護裝備》(NFPA1994),以及裝備標準化機構和代理商聯(lián)合委員會(IAB)公布的《標準化裝備目錄》(SEL)。美國消防協(xié)會(NFPA)是溝通IAB的民間和政府組織的部門之一。IAB是國會1996年通過的大規(guī)模毀滅武器防務法案時成立的。這項法案要求國防部幫助聯(lián)邦的、州的和地方的應變人員作出針對化學、生物、放射性、核和爆炸恐怖行為的反應。
IAB現(xiàn)在正努力解決在《標準化裝備目錄》中加上一個《城市搜索救援裝備》附件。
IAB的一個長期成員比爾說:“正在為這附件的2002年的版本進行討論,我們不知道會如此快地需要用這個附件。”
一些觀察家們建議,用更輕便更耐久的材料制成制服可以使出動人員在搜尋和救援中較少受到身體上的負荷,而同時防護化學和生物威脅。
美國陸軍軍人和生化指揮部的比爾·哈斯克爾指出,軍方正在研制一種選擇能滲透的薄膜材料,這種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舒適和更涼爽的防護服,同時提供高度的防護。一批消防、警員和應變醫(yī)護反應機構,包括洛杉磯市消防局和波士頓應變醫(yī)護機構,已經(jīng)測試過用這種種材料制成的樣品防護服。
馬薩諸塞州比佛萊市聯(lián)邦應變管理局的國家城市搜索和救援組在2月份的訓練行動中穿了幾件全套防護服裝樣品。在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他們告訴哈斯克爾,他們被派到世界貿易中心協(xié)助尋找工作,他們安排在那里使用這種樣品和提供反饋信息。
哈斯克爾說:“記住,搜索和救援人員現(xiàn)在還沒有化學/生物防護的全套防護裝備。”這一技術可以給他們這種防護裝備,同時加強他們在尋找受害者和尸體中對生物液體的防護。
地方當局不曾預見到廣泛需要具有可更換的輕的空氣罐和可以覆蓋眼、鼻和口的空氣純凈呼吸器。哈斯克爾說:“這種裝備容易從軍方取得,它可以和其他特殊設備,諸如指揮控制掩體、模塊組合現(xiàn)場淋浴器和移動洗衣房一同部署。問題在于沒有人知道去軍方索要。”
哈斯克爾說:“我們需要安排好物流的支持和保持,以確保能得到適當?shù)姆雷o服和防護設備,并且能讓地方機構了解去何處索要。”
美國消防協(xié)會高級專家、參與NFPA1994和NFPA1991的制定人布魯斯·梯爾說,我們需要改變法律,以便軍方能直接介入,只要告訴軍方我們需要什么。
國會公眾事務司法計劃辦公室代理主任克里斯·利佐托說,許多具體細節(jié),從可取得的設備到請求程序到部署組織到日常保養(yǎng),仍在制訂之中,現(xiàn)在在盡可能快地制訂。
斯梯芬·富萊是美國消防協(xié)會IAB委員會的主任和高級消防專家。他說:“在聯(lián)邦一級有許多善意的努力,要訓練和配備第一批出動人員。但是我們看到,如總統(tǒng)所說,我們要為需要訓練的人提供更多的訓練,提供對監(jiān)視整個恐怖舞臺的更多注意。”
各級應急機構已從大規(guī)模反恐怖演習和反恐怖演習計劃中感到好處。這些演習加強了機構間的聯(lián)系,使它們能跨越司法和地域的界限進行會操和相互支持。
波士頓警察局約翰說,廣泛的地域計劃和反恐怖努力使第一批出動人員準備好共同工作。因為我們有機會,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合作者,所以我們在緊急狀況中能夠比在第一次的工作好得多。
洛杉磯市消防局消防大隊長隆·沃森說:“這一悲劇喚醒了我們對第一批出動人員的迫切性的意識。這是很現(xiàn)實的,這將改變我們的反應戰(zhàn)術和策略。不過現(xiàn)在要推測如何改變還為時尚早。”(鄭應隆 譯)
上一篇:韓國大邱地鐵縱火案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