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機械傷害是建筑行業的“四大傷害”之一。它常常給建筑施工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某建筑公司發生的傷亡事故中,由“四大傷害”引起的傷亡數共314人,其中機械傷害134人,占42.7%,高處墜落66人,占21%,物體打擊109人占34.7%,觸電8人,占1.6%。而據報道:1990年~1992年的3年中,全國建筑機械傷害死亡人數占建筑死亡總數的9.6%,在建筑機械化程度很高的瑞典,1985年的建筑傷害事故中,由于機械設備的原因造成的傷害已占43.8%。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施工已向著大型化、高層化、現代化、快速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建筑機械的大量采用,機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傷害事故數量增大,尤其是重大事故在增大。如1995年7月,吳川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在廣東商學院教學綜合樓的施工中,物料提升機吊籃鋼絲繩斷裂,吊籃從27m高空墜落地面,造成5死1重傷的重大傷亡事故;成都市向陽建筑公司在承建九眼橋市場工程時,自制簡易吊籃,運轉中卷筒軸突然斷裂,吊籃從15層樓高的地方墜落地面,工人立即死亡。因此,對建筑機械事故進行研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意義重大。
1.建筑機械的特點
建筑機械是為建筑施工服務的,建筑機械傷害事故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由于建筑施工與一般的工廠生產有著許多不同,因此分析它與工廠內的機械設備的不同,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建筑機械傷害事故,與工廠內的機械設備相比,它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使用的環境條件不同。建筑機械如混凝土機械等長期露天工作,經受風吹雨打和日曬。惡劣的環境條件對機械的使用壽命、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2)作業對象不同。建筑機械的作業對象以砂、石、土、混凝土、砂漿及其他建筑材料為主。工作時受力復雜,載荷變化大,腐蝕大,摩損嚴重。如起重機鋼絲繩容易磨損斷裂,土方機械工作裝置容易磨損破壞等。
(3)作業地點和操作人員不同。工廠內機床設備相對固定,能保證專人專機操作。而施工機械場地和操作人員的流動性都比較大,由此引起安裝質量、維修質量、操作水平變化也比較大,直接影響使用的安全性。
正是由于建筑機械具有以上的使用特點,致使其使用的安全性比廠內設備差得多,發生傷害的概率自然也就高得多。
2.建筑機械傷害的類型
根據安全工程的原理,建筑機械傷可按以下兩種方工進行分類;
(1)按綜合考慮起因物、致害物和傷害方式,可分為以下三類:
①高空墜落,包括高空墜物砸傷和人員高空墜地傷亡。這類事故傷亡大,損失嚴重。主要有起重設備鋼絲繩斷裂、塔式起重機或物料提升機倒塌、吊籃墜落等重大事故。
②機械運動部件傷害。各種施工機械的運動部件都可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如運動中的皮帶輪、飛輪、開式齒輪,鋼筋切斷機刀片、攪拌機等。
③其他因建筑機械產生的巨大噪聲、振動、灰塵等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攪拌機、空氣壓縮機、打樁機等的噪聲、振動傷害。
(2)單按起因物進行分類,可分為以下四類:
①起重機械傷害;②攪拌機機械傷害;③施工車輛機械傷害;④其他機械傷害。表1為某建筑公司機械傷害事故統計表。
某建筑公司機械傷害事故分類統計表 表1
機械類型 |
傷亡人數 |
占機械傷害人數比例(%) |
傷亡人數 |
占機械傷害人數比例(%) |
傷亡人數 |
占機械傷害人數比例(%) |
起重機械 |
63 |
50.4 |
5 |
62.5 |
15 |
39.5 |
攪拌機 |
9 |
7.2 |
1 |
12.5 |
2 |
5.3 |
施工車輛 |
15 |
12 |
2 |
25.0 |
9 |
23.7 |
其他機械 |
38 |
30.4 |
0 |
0 |
12 |
31.5 |
從表1可知,在所有的機械傷害事故中,起重機械所造成的傷害最為嚴重,因此,應特別加強對起重機械的管理。
3.建筑機械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安全原理中的軌跡交叉事故致因理論認為,當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于同一時間、空間時,就會發生事故。對于機械傷害事故,我們同樣可以從這兩方面: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來分析事故的原因。
(1) 人的不安全行為
①施工隊伍的素質差。某些施工企業的操作人員不但技術素質差,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也差,有的甚至未經培訓就無證上崗。
②冒險蠻干和違章作業。
③無安全管理制度。
④安裝不符合規范要求。
(2) 物的不安全狀態
① 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某些施工企業只注重趕工期,拼設備,忽視了設備的安全管理
和維修保養,致使設備經常帶病工作,或買進本身有缺陷的設備,造成眾多隱患,極易引發傷害。
② 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不齊全、設置不當或失靈,無法起到安全防護作用。
4.建筑機械傷害的防范措施
根據以上對機械傷害事故原因的分析,為預防或減少建筑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可從
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1)嚴格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
貫徹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公司的一把手應管安全,要設置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應明確機械中各級負責人的責任。
(2)設備購置環節嚴格把關
目前我國建筑機械制造業已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在選購設備時應選購那些有生產許可證、質量好、安全性能高的優質機械設備,把安全隱患消滅在源頭。不購買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合格證、無使用說明書的“三無”設備,不購買已經淘汰的產品。
(3)加強對設備的安全管理和維護
建立健全設備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定各種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使設備管理、安全生產形成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設備安全運轉。對大型設備除了日常檢查外,還要定期檢查和定期檢測,確保其安全性和完好性,禁止帶病工作,不準超期服役。同時,把對設備的安全管理與工資、獎金掛鉤、實行經濟制約。
(4)開展安全技術培訓
機械操作人員必須了解機械設備的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嚴格按規程操作,每一臺機器旁要設有單獨的操作規程。操作工實行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特殊工種須持證上崗。建筑公司要經常對操作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與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5)加強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安全檢查要經常化、制度化,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確保各類安全防護裝置齊全有效、靈敏可靠。尤其是大型設備的防護裝置更要重點關注,如塔式起重機的高度、力矩、重量限制器等。對機械的運動部件如旋轉件等必須設置防護網,無法用罩網防護的部位應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人體觸及。除施工電梯外,其余提升或起重設備嚴禁載人。
5.結束語
建筑機械傷害是施工安全的大敵,我們應應用安全工程的理論,從設備的本質安全與人的本質安全入手,開發新的生產和管理技術及理論,認真分析機械傷害事故的機理,以達到預防和減少建筑機械傷害事故發生的目的。
上一篇:“曲折”的事故原因調查
下一篇:一起電梯溜車事故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