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要介紹了我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歷史。重點分析了以華北科技學院開辦安全工程專業教育的發展過程,指出了安全工程專業建設方面的辦學優勢和存在問題,提出了適應時代發展,完善和發展華北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的詳細建議,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建設;部委直屬高校;探討
1 我國安全工程專業建設概況
1958年,首都經貿大學(原北京勞動保護學院)試辦了國內第一個與安全工程相近的專業(當時為工業安全技術、工業衛生技術專業)。1983年,中國礦業大學(原為中國礦業學院)在國內首次設立了一級學科采礦工程之下的二級學科——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隨后又在1986年在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獲得了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我國設立安全科學技術一級學科,將安全工程列為其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屬管理類。1996年,我國又將安全工程專業和有關安全技術類專業(如上述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合并,設立安全技術與工程專業,但仍屬一級學科礦業工程下的二級學科。1998年至今,又將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改為現在的安全工程專業,列為一級學科安全與環境科學之下的二級學科,屬工程技術類學科。
2002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范維澄為代表的有識之士,呼吁將現安全工程升格為一級學科。2003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方案討論稿中,把安全技術及工程列為一級學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抓住這一機遇,于2003年3月,向國家教委提出了將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名稱改為安全科學及工程,并升為一級學科的建議。
目前,在全國1 517所高校中川,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已有近70所,其中近30所高校設有碩士點,9所高校有博士點。
1996年12月,勞動部成立了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00年7月完成了《安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目標、業務范圍及課程設置》的研究,確定了《安全學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學》、《安全管理學》、《安全人機工程學》為安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并組織4門課的教材出版工作。
部委直屬院校開設的安全工程專業帶有鮮明的行業特色。例如,北京理工大學隸屬國防科工委,其安全工程專業以防火防爆為特色;中國民用航空學院隸屬民用航空總局,其安全工程專業突出航空安全;華北科技學院(下稱學院)隸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其安全工程專業側重礦山安全。由于國家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出現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新的高校教育格局,全國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的院校也面臨高校自身發展的新考驗。
華北科技學院是2002年新發展和擴建的部委直屬高等院校,筆者重點分析和探討了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的建設問題。
2 華北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專業教育與存在問題
2,1 學院安全工程專業教育概況
華北科技學院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分院,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改建為華北礦業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初,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現有8系3部,各類在校生近9000人,教職工近70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及其他高級職稱的181人、講師及其他中級職稱的183人,具有博、碩士學位的71人。
學院設有國家級的“中國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中國煤炭職業安全衛生信息中心”和“中澳管理培訓中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勞工組織及美、英、俄、加、德、法、澳、日等國的相關組織和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和交流計劃。
學院由最初開辦通風與安全成人培訓、培養通風與安全專業及安全工程專業專科畢業生,到現在已有近20年的歷史,200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后,將安全工程作為學院第一批本科專業開始招生。目前該專業在校本科生220人、專科生88人。
安全工程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4人、學士3人。
同國內絕大多數同類高校一樣,學院現有本科安全工程專業也是在國家對高校實行擴招的機遇下,由原相近專業(通風與安全專業)直接改名、轉型而來的,不可避免存在學科的基礎性建設滯后,行業安全技術教育偏重等問題。
2.2 安全工程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從根本上樹立“大安全”觀
目前,全社會對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雖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人認為搞安全艱苦,危險,效益差,還沒有形成搞好安全的大氣候,與我國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十六大”提出的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差甚遠。學院同樣電受到大氣候的影響,對安全工程專業建設沒有形成統一的隊識,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顯不足,沒有形成辦學的合力。沒有從根本上樹立“大安全”觀念,也影響了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工作。
(2)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不合理
目前,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的專任教師全部是由原從事煤曠通風安全專業教育或技術管理轉型而來,其知識結構側重某礦安全技術及管理,缺少安全科學原理、現代安全管理及公共安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急需充實和培養專業師資。
(3)教材建設相對滯后
目前,全國安全工程專業還沒有統編教材,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安全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教材,目前還沒有在全國相關高校全面使用。到目前為止,學院也沒有用于本專業的自編教材。
(4)實驗室建設落后于專業發展要求
目前,專業實驗室中絕大多數仍是原有的礦井通風與安全設備,缺少大量安全科學基本原理、公共安全技術測試等方面的實驗設備,而科研型試驗設備則基本空白。
(5)教學實踐環節薄弱
目前的專業實踐仍偏重于煤礦且經費偏緊。由于實踐環節中很重要的資料收集、咨詢、調研等一般都是有償服務,經費受限必然導致走馬觀花、馬虎了事、實習效果差。
(6)科研起步晚
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安全工程專業乃至學院的知名度。2000年,我國科研經費超2億元的高校已有16所,超1億元的有39所,這些占全國高校總數4%的著名高校,其科研經費占了全國高校科研總經費的60%,已形成了品牌效應。目前,學院每年實際到位的科研經費不足300萬元,安全工程專業乃至學院還都沒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7)教學模式相對僵化
目前,安全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模式基本是在原有專科教育的基礎上,簡單地延長了一年的學制及增加了一些課程,不能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3 對學院本科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的設想
為搞好學院的本科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筆者在此提出一些拙見,僅供探討。
3.1 統一認識,明確專業辦學方向
目前,學院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屬的工科院校,學院“十五”規劃中提出,遵循“辦好本科,加強培訓,突出特色,跨越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立足行業、面向社會、服務地方”的辦學方向,把學院建成“以工為主,以安全科技為特色,兼有文、理、經、管的多科性現代大學和國內一流的安全培訓基地”。學院應在此大前提下搞好自己的本科安全工程專業。在目前安全工程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各相關院校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學院應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認識,注重從提高教學質量和發揮行業特色兩方面辦好學院的安全工程專業。
3.2 嘗試多種專業培養模式
緊緊抓住華北科技學院屬部委辦學的特點,結合目前礦山企業安全專業人才奇缺的實際,面對各相關院校為了擴招、急功近利、都已取消了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轉向所謂的“大安全”的現狀,學院可實施“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專業培養模式。具體可有以下兩種:
(1)礦山通風與安全專業與安全工程專業并存。
目前相關院校開設的安全工程專業,也有以礦山安全作為一個培養方向的,但其所學的礦山通風與安全知識量只能與采礦專業所學相當,不能滿足礦山亟需大量的通風與安全專門人才的要求。礦山安全是我國安全工作的重點與難點,礦山通風與安全是知識面較廣、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目前該學科還有許多難題未解決。
作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屬的惟一一所高校,學院應爭取一定的辦學優惠政策,恢復礦山通風與安全專業,充分發揮學校的強項。同時將現有的安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適當調整,面向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安全形勢嚴峻的方向,與礦山通風與安全專業作為兩個專業同時招生。
(2)單一的安全工程專業模式。
即學院目前的“大安全”觀辦學模式,以礦山安全為基礎,向非礦行業安全拓展。采取此模式除礦山安全外,可從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方向選取1~2個作為專業培養方向。
3.3 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目前安全工程專業教師都是從煤礦通風安全專業轉型而來的現狀,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教師的總體素質。
一方面可考慮簽訂校級合作協議,派學院安全系、建工系有關專任教師到那些在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方面教育水平較高的相關院校輪訓;
另一方面,繼續實施人才引進政策,引進在上述方向有特長的專門人才,充實學院師資隊伍。
此外,繼續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使廣大教師吸取國外先進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技術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專任教師要有專業競爭帶來的憂患意識,要有實現學院跨越式發展的緊迫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必須首先有復合型的教師作保障,專任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加快知識更新的步伐。
3.4 注重教材建設
在國內沒有統編教材出版之前,必須選用辦學水平較高的相關院校的教材,或提倡自編教材。基礎課內容對專業課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如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流體力學等基礎課程,范圍廣、學時多,有些內容太過深奧,為此,可提倡安全工程專業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合作,自編《安全工程化學》、《安全工程流體力學》、《安全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等教材,既可使本專業教材自成體系,也便于學時安排。
此外,針對學院直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管理的特點,應要求所有在校生都具備一定的安全理論和安全技術基礎,可面向全校學生編寫《安全導論》教材。
3.5 加快實驗室建設
目前,學院已對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的設備購置采取了優先政策。可在現有實驗條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安全、化工、環境三個關系較密切專業的教學實驗,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要刪除原理、方法落后的實驗項目,提高測試項目的自動化程度,盡可能設計制作綜合實驗裝置,以便在一個實驗臺進行多個實驗項目,同時提高設備與實驗課時的利用率。新進設備在優先保證教學的前提下,應盡可能考慮為科研服務,并創造條件為學生開放實驗室,允許學生自主選取實驗項目。
3.6 強化教學實踐環節
專業轉型后,必須盡快建立新的實習基地。此項工作僅靠系、教研室的力量是遠不夠的,應爭取上級有關政策,與有關企事業單位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簽訂建立實習基地的協議。一方面,有關企事業單位應承擔學院學生教學實習的義務;另一方面,學院也可優先考慮對其職工的安全培訓,優先對其實行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同時學校應制定政策,確保充足的實習經費進行專題調研、有償咨詢等活動,避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空洞無物、照抄書本,質量不高的現象。
3.7 加大科研力度
為建設綜合性大學,必須下大力開展科研活動。學院已出臺政策,鼓勵教師從事科研,并于2003年6月成立了院級安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可在此基礎上,采取優厚政策,吸引研究型人才帶項目到學院工作,盡快研究出具有先進水平和重大影響的成果,形成品牌效應。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考慮試行大學生導師制和科研學分制,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撰寫科技論文,提高其綜合素質。
3.8 改進課程體系
現有本科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只是在原專科課程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擴充,因此,必須從滿足經濟建設主戰場及行業需求出發,改進課程體系。
(1)應遵循教育部提出的重視基礎教育、加強素質及能力的培養、淡化專業意識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可考慮在濃縮專業課內容的同時,增加安全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設備工程等專業基礎課的學時數,并且均作為必修課。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安全科學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安全素質。
(2)及時跟蹤安全科學最新發展和行業動態,更新有關課程內容。如安全系統工程課程中,有關安全評價章節應加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近兩年來下發的《安全評價通則》、《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評價導則(試行)》、《安全預評價導則》、《安全驗收評價導則》、《非煤礦山安全評價導則》、《陸上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安全評價導則》、《安全現狀評價導則》等內容。
(3)開設好《安全法規》課程。要注意法律、法規的時效性,目前應及時將《安全生產法》、新版《煤礦安全規程》、《道路交通安全法》、《工傷保險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新的安全法律、法規內容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緊緊抓住“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安全生產的要求,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行業負責人關于安全工作的指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及有關部委新出臺的行業安全規定、政策,使《安全法規》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方向和時代特征。
(4)積極應對WTO挑戰,開設國際公認的質量(1S09001)、環境(1S014001)以及我國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
系(0HSMS)認證規范標準的課程,滿足行政、企事業、中介機構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
3,9專業建設要與學校長遠發展有機結合
要充分發揮學院行業特色,優化整合有關專業師資力量,在建設綜合性現代大學的進程中超前做好以下工作:
(1)著手建立高等職業技能學院或應用技術學院等二級學院,搞好成人高等安全教育。
(2)試行“3+2”式的“雙學位”辦學模式。鑒于學院環境工程、化工、建筑等專業與安全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大致相同,可考慮上述專業的部分學生在原專業學習3年后,再到安全工程專業學習2年,畢業后同時授予原專業與安全工程專業兩個學士學位。
(3)發揮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全培訓中心掛靠在學院的優勢,充分利用教師資源,著手成立安全評價、職業安全與健康體系論證、職業技能鑒定等中介機構,創造條件讓專業教師參與安全培訓,鼓勵對外從事安全評價、安全論證、安全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等中介服務。
(4)加快安全工程專業或通風與安全專業申請碩士點的工作,為建設具有安全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大學打好基礎。 (作者系華北科技學院安全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摘自:《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卷.3期)
上一篇:企業組織中的安全領導理論研究
下一篇:保險對企業安全監督管理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