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反映和必然要求。社會越進步、經濟越發展、物質越豐富,人民群眾對安全與健康的期望就越高。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把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安全生產工作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 性工作。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看,安全生產與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時,處于生產安全事故的高發期;當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時,處于生產安全事故的緩慢上升期;當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5000美元時,處于生產安全事故的轉型過渡期;當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上時,處于生產安全事故的下降期。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政治制度優越,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階段,特別是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接近10%,而生產安全事故年均增長率不足4%,其中工礦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年均增長率不足1%。相反,2003年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2004年安全生產形勢同比出現了傷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總體下降的態勢。但是,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較低,發展不均衡,安全生產的基礎還十分薄弱,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管理粗放、勞動保護能力低下,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差、素質不高,以致事故多、傷亡大,經濟損失慘重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安全生產要為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必須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增強安全生產的控制力。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法確立的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也是世界各國安全生產工作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防范事故,必須正確把握安全生產的內在規律,要從事故的物質、隱患和激發三個條件出發,控制事故隱患和人為失誤激發條件的產生。既要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又要不斷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強化手段,探索安全生產工作的新形式。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已確立了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即:到2007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要實現穩定好轉;到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狀況要明顯好轉;到2020年,我國安全生產狀況要實現根本性好轉,各項指標達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試想,如果一個地區、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領導和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的數量、分布及其狀況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夠做到預防為主,有效控制傷亡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呢?
國務院明確安全生產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的工作格局。企業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必須在抓生產的同時抓好安全。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主要是監督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政府主要是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好各部門的作用,同時努力營造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良好氛圍。
近幾年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堅持“抓基層、抓基礎”、“抓源頭、抓過程”,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戰略,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針對量大面廣的重大危險源的現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仍應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強化手段,從全面實施和完善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制度入手,摸清底數,分級管理,加強監控,超前防范,提高宏觀決策的科學性。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展對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價與控制技術的研究。1997年首次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島、深圳、成都6個城市開展了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試點。1999年,又在重慶、南京2市開展試點,共普查出萬余個重大危險源,建立了一批重大危險源數據庫。2002年,《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其中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2003年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又在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廣西、甘肅、浙江、重慶8省市開展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試點,并印發了一系列的指導文件。通過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一些地區、部門和企業對實施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認識逐步提高,工作中越來越重視。實踐證明,凡是把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與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地區,安全生產工作就主動,就有條理、有成效。因此,強化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必須完善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制度,腳踏實地地從基礎工作一點一滴做起。
實施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我認為現階段的任務是:第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切實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事故難免論”、“聽天由命論”、“運氣論”等消極悲觀的思想認識,從基礎工作做起,加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要加強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法規建設,完善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忠實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相關配套的經濟政策,把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與工傷保險差別費率和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金融、稅收、財政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事故隱患的整改力度。第三,要加強組織領導,做到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要建立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小組和技術支援小組,配備強有力的班子抓好組織落實工作。按照現代管理學、系統學、工程學、邏輯學、安全經濟學等科學知識,設計好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工作方案,既要考慮到安全生產工作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要根據地方不同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第四,要正確把握好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過程中的各個技術環節。如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辨識、申報登記、安全評價、治理整頓、登記建檔、監控網絡、應急預案建設等。要加強政策引導,使全國重大危險監督管理工作做到統一、規范、權威、效能。第五,要切實做好宣傳培訓教育工作。依法履行和實施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企業的支持與配合。要加強宣傳,做好培訓教育工作,宣傳培訓教育工作開展得好,就會事半功倍。
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經濟發展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各級政府、各相關管理部門要真正樹立起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責任感,扎扎實實地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基礎工作,完善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制度,促進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
上一篇:基于安全價值觀領導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