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訓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全體勞動者安全生產素質的一項重要手段。所謂安全培訓,是指提高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知識、技能和整體素質,以達到安全生產目的而進行的職業教育和訓練。從廣義上講,不僅包括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以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還包括對全社會人員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工的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強安全培訓教育,大力建設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為安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第116次常務會議上把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作為安全生產治本之策。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也極其重視安全培訓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安全培訓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如《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江蘇省安全生產培訓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等,安全培訓制度的建立、實施并不斷完善,使安全培訓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通過安全培訓,較好地提高了生產經營單位管理人員、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對于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生產經營單位的“三項崗位”人員的安全培訓并不那么輕松,難題頗多,值得關注。筆者結合我市安全培訓實際就此問題作一些粗淺探討。
一、我市“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現狀分析
我市的安全培訓工作,堅持以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法》和《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為準繩,特別是2006年3月1日起國家安監總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和省安監局《江蘇省安全生產培訓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實施后,進一步加大了對安全培訓工作的領導力度,更加重視培訓機構的自身建設,更加規范培訓過程的各個環節,更加明確安全培訓的責任,使得安全培訓工作逐步邁上依法培訓、規范培訓的軌道。每年都組織鄉鎮政府分管安全負責人及安管機構負責人專項培訓,對在有毒有害場所作業的人員進行職業衛生安全專題培訓,利用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夏季高溫停產間隙,組織開展全員培訓,結合安全事故案例對重點;髽I進行重點培訓等等,較好地增強了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全市安全生產態勢較為平穩。不僅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培訓指標,而且安全培訓的覆蓋面也在不斷的擴大。
據近年來全市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調查資料表明,目前我市的經營企業3500多家、個體工商戶14800多家,其中,屬高危行業的也有500余家,其中:煙花爆竹生產企業7家、煙花爆竹零售點400余家、批發銷售企業1家、已領取危化品生產許可證的危化企業28家、建筑施工企業86家,磚瓦廠22家,安全培訓的任務十分繁重。根據安全培訓的有關規定和上級安監部門的培訓要求,從目前安全培訓的組織力度、培訓數量及“三項崗位”人員應培盡培對象存有較大差距。生產經營單位“三項崗位”人員依法參加培訓難題重重:難題一,少數企業負責人一味強調生產忙、擠不出時間參加培訓,應培而未培的人數比重較大;難題二,個別企業負責人認為,安全培訓屬長線工程,不能馬上見到效益,對安全培訓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大多被動應付;難題三,企業屬民營性質居多,特種作業人員流動性大,花錢送培辦證,一旦跳槽離開,企業經濟上劃不來,不愿意多派人參加培訓;難題四,在企業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又未發生過安全事故,參加不參加培訓無所謂等。這些問題,雖然在一部分生產經營單位有所流露和表現,但給安全培訓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究其原因分析,歸納起來,癥結所在:
其一,安全意識不明,安全培訓與保障生產安全的關系沒有理順。
安全培訓是保障生產安全的一項治本之策,是當前安全生產領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生產過程來看,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二是物的不安全狀態,還有一個是管理上的缺陷。其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幾乎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抓住了“人”的問題,克服掉人的不安全行為,生產安全事故就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目前,企業數量倍增、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數隨之大幅度增加,農村勞動力由一產向二三產轉移人數之多,已經成為企業職工隊伍的基本來源。大批農民工進入建筑、化工、煙花爆竹、交通運輸等高風險行業,加之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文化層次較低,由于缺少安全生產知識,安全素質低,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埋下了事故隱患。溫家寶總理在分析安全生產事故多發原因時指出,“不少職工缺少安全生產的培訓,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差。必須依法實行強制性全員培訓制度!蔽覀儜撉宄乜吹剑壳捌髽I從業人員相對低下的技術素質與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情況、新形勢很不適應,培養一支綜合素質高、技術能力強的技術隊伍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充分認識安全培訓與保障安全生產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在安全生產中的治本、長效、推動的重要作用尤為必要。
其二,法制意識談薄,對安全培訓法定要求貫徹不力。
安全培訓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都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的主體地位和應履行的職責、權利及義務。生產經營單位的培訓機構建設、培訓對象、內容和時限、檢查監督、違法追究等方面均有法可依。在培訓的對象上,《安全生產法》第21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障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在安全培訓的時間上,《江蘇省安全生產培訓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第20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資格培訓24學時,每年再培訓8學時,兩年復審一次,復訓時間為16學時;特種作業人員資格培訓100學時,其中實際操作時間為40學時,兩年復審復訓一次,復訓時間為24學時。在安全培訓法律責任上,《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第47條規定,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可以按照培訓人數,每少培訓一人處以二百元罰款,罰款總額不超過兩萬元。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生產經營單位的“三項崗位”人員,不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參加安全培訓,就是行為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應當充分了解安全培訓對企業的法定要求,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增強安全培訓的自覺性。
其三,責任意識不強,企業是安全培訓的責任主體落實不到位。
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同樣,也是安全培訓的責任主體!督K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一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在此,條例把安全培訓作為生產條件之一列入其中。安全生產條件,主要依靠生產經營單位這一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來實現。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直接指揮者和決策人,因而也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代表單位發揮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作用,重視并抓好安全培訓實質上也是對企業安全生產全面負責而履行職責,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作用發揮的具體體現。要克服安全培訓與已無關、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忽略培訓等思想,不斷增強安全培訓責任意識,牢固樹立抓好安全培訓的責任感、使命感,為安全培訓制度的有效落實,為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作出努力。
二、切實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的對策
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必須不斷地得以強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訓,作為促進和實現安全意識、安全素質提高的主要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前沿陣地,抓好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目標的內在要求,必須增強做好安全培訓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主要對策有:
對策之一,強化安全培訓責任。繼續深入地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領會指示中有關安全培訓教育的內容以及安全生產培訓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十分必要。國務院安委會決定把2008年作為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就是要在從企業管理和政府監管兩個主體責任、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全面排查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以及思想作風、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等存在的問題,認真治理可能引發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的各種隱患,切實保障安全生產。在排查的對象中,人是第一位的。對從業人員進行強制性全員安全教育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相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要把安全培訓教育的重點放在危險性較大的行業和生產經營單位,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安全培訓普及性教育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社區、走向廣大從業人員。要把安全生產培訓與企業年審制度結合起來,發現未按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的,要依法整改、暫扣直至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
對策之二,強化安全培訓制度建設。安全培訓領導是關鍵。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訓“一把手”負責制。只要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分管負責人、分管科室直至車間、班組及廣大從業人員強烈要求培訓的熱情才能實現。二是要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機構。規模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法設立安全培訓機構,形成四級培訓的組織網絡,負責履行安全培訓職責,落實安全培訓措施,認真開展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努力構建全員安全培訓平臺,不斷擴大安全培訓的覆蓋面,為企業組織其他從業人員培訓提供便利條件。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獎懲激勵機制。要把培訓任務、培訓責任落實到具體科室、具體崗位、具體人,實行安全培訓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進行考核考評,以有效的激勵機制來促進安全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對策之三,強化“三教”建設與管理。安全培訓重在質量。按照《江蘇省安全生產培訓考核管理辦法》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培訓考核組織,制定安全培訓考核管理制度,功夫要花在“三教”的建設與管理上。一是加強教師建設與管理。提高教學水平關鍵在教師。各級安全培訓機構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專業和年齡結構,注重從企業、學校挑選安全生產工作及教學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教師,充實到安培教師隊伍中來,建立比較穩定的師資隊伍;二是加強培訓教材建設。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學員學習的一種載體。安監部門要加大教材的開發、使用的力度,本著少而精、實用、管用的原則,組織專家精編教材;三是加強教學管理。開展多形式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觀摩,相同專業教師集體備課,上公開課、示范課以及教學研討等活動,貼近實際施教,以達到相互啟發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對策之四,強化安全培訓執法檢查。要充分發揮安監執法隊伍的作用,堅持把檢查指導寓于服務之中,依法開展安全培訓執法檢查活動。要把安全生產培訓責任制、安全培訓制度、計劃制定落實情況和“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持證上崗情況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加大對安全培訓和持證情況的檢查和處罰力度,督促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管人員認真履行安全培訓的主體責任以及職責和義務,從而提高企業開展安全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安全培訓工作營造有利的法制環境。
上一篇:基層安全生產監管面臨的困惑和對策
下一篇:“三違”不反 事故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