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收聽收看了由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亞洲風險與危機管理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郭惠民教授主講的《危機管理的公關之道》,聽后有所感觸。
危機管理是一種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它對控制局面,挽回影響,制止事態的漫延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危機管理對于我們電力企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電力企業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骨干企業。它的發展與穩定,對國民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發展企業,更好地服務社會,電力企業,特別是供電部門在國有企業中率先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為了更好地兌現承諾,供電部門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大力加強電網建設,使優質服務有“硬”條件;另一方面樹立外部形象,積極參與社會的民主評議行風,積極參與抗冰救災、抗震救災、奧運保電等社會責任兌現,使優質服務有“軟”環境。雖然,供電部門一直在表里如一地履行著對社會的承諾,言行一致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但服務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就要求供電部門不斷自我完善,不斷自我超越。
在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過程中,危機的管理,風險的管理,不容忽視。危機的管理,風險的管理,有其企業內在的因素,在此就不多說,現在重點說下外在的因素,特別是新聞風險的規避。
因為我是負責企業宣傳的,對新聞風險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很有感觸。
現在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無論信息的透明度,還是傳遞信息速度,無論信息影響的廣度,還是傳播信息的途徑,都是驚人的。不良信息一旦發布出去,要想挽回影響,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做好新聞風險合理規避也就顯得至關重要。
有些企業或領導對新聞風險并不敏感,認為媒體曝光無所謂,曝就曝吧,有什么了不得的,但事情一旦出來,又慌不擇路,四處找人,到處堵漏,弄得很被動;也有的企業或領導一味躲避媒體,不愿與媒體正面交流,遇到問題繞著走,對問題藏著挾著,致使問題越鬧越大,搞得難以收場等等,這些都是沒有重視新聞媒體的重要性,低估了新聞風險的潛在威協。要想維護好企業的品牌形象,要想使新聞風險降到最低,我認為一方面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互通信息,互通有無,增進了解,增進互信,把媒體作為朋友,作為輿論監督的伙伴,而不是敵人,如此以來,媒體也會把你當作朋友,把問題及時向你反饋,咨詢疑問,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媒體的目的很明確,主要是解決問題,只要問題說清了,解決了,曝光不是目的。這樣一來一往,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規避了風險。
另一方面,當問題出現后,我們不是去回避,而是要正面對待,積極回應,第一時間發布信息,使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夠旁顧左右而言他,回避矛盾。要知道,你不說,不等于別人不說。等別人說了,你就被動了,你不僅要處理好已發生的問題,還要解釋別人說的事非曲直,這樣將要花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處理問題時,態度要誠懇,行動要迅速,承諾要兌現。問題的出現,人文的關懷是少不了的,畢竟中國是人情大國,在情、理、法面前,情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解決問題的措施一定要迅速,要果斷,要積極,不能拖泥帶水。最后是要表態,對問題的解決要有一個初步的意見,對承諾的東西要兌現,不要過后就忘,要知道,媒體是會跟蹤報道的。
總之,無論對待自己的問題,還是對待媒體的曝光,都要積極主動,以誠相待,不要怕曝露問題,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只要與媒體達成了共識,新聞風險的規避也就有望了,企業品牌形象的維護也就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