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抗震救災一年之際,筆者采訪了黃委會、濮陽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代表濮陽河務局四支赴川搶險隊參加了河南局抗震救災英模巡回報告團黨安周同志,二人為同隊赴川的隊友,時隔一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筆者將黨安周同志的談話匯集成文,以第一人稱的口氣獻給大家,從“黃河鐵軍”普通一員的角度映射出這個集體的偉大,以紀念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
汶川地震發生后的5月18日凌晨,我在濮陽渠村工地接到赴四川抗震救災任務后,二話沒說隨即與隊員們一起火速趕往鄭州與赴川救災車隊會合,由于時間緊、任務急,也沒向家人告知一聲,還是在途中才告知妻子,自己已在去災區的路上,妻子隨即告訴我說:“你就放心吧,家里有我呢!”聽到這句話,我心里暖暖的,決心不辜負領導和家人的希望,把分配給我的工作做好。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我被編入了黃河防總第三機動搶險隊,5月18日19點準時出發,領導安排我乘坐拖板車與兩名司機同行,有什么事情便于聯系。在行駛的途中,由于推土機太重太寬,車速較慢,沒過多長時間就掉到隊伍的后面。此時帶隊領導楊增奇同志便打電話告訴我說:“要注意行駛安全,不要慌,我的車在前面為你們帶路。”在整個途中,我們日夜兼程,顧不上停車吃飯,餓了就啃方便面,渴了就喝瓶礦泉水,路途中沒有吃過一頓熱飯,但是沒一人說聲苦、道聲累。由于拖板車司機沒有開過山路、車況又不是太好,一路上險像叢生、驚心動魄。特別是我們駕駛的拖板車行駛到秦嶺3號隧道后,前面一直是下坡山路,司機突然告訴我剎車失靈了,原因是沒有氣壓了,時速近100公里,正處5檔位置,摘檔又摘不下來,這可怎么辦?前面的路標一個個都在顯示出:“前方下坡,請強制減速”“ 前方急轉彎,請強制減速”。10多分鐘過去了,司機一手握住方向盤,一手捂住心口,心慌的厲害,嘴里還不停的說:“老天爺呀,求求您給我們一條上坡路吧”?又過了幾分鐘,快堅持不住的兩名司機與我商量說:“咱們快想辦法吧!這樣下去我們非死不可,要不咱們用推土機鏟刀來掛隧道促使車輛停下來,要么咱們把拖板車開到路的左邊撞中間欄桿促使車輛停下來。”這些我都沒有同意,有什么辦法才能讓車停下來呢?那只有等到上坡段時或者故障自行解除。現在我們只有靠自己,靠司機,所以我一直在鼓勵司機不要緊張,不要害怕。其實自己早就害怕了,緊張的一顆一顆地在抽煙,此時我想到了深愛的妻子和不到一歲的女兒,怎么辦?怎么辦?我首先要鎮定,我是兩名司機的主心骨,我不能慌,我要慌了,后果將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司機采取了他們所說的措施,后果將不堪設想,三個人的性命沒有了,近百萬的車輛將報廢,還會造成更大的交通事故,而且還會把通往四川的唯一高速公路堵塞。還沒有到四川就死在路途中,我不甘心,我一定要保證人在車在,又過了幾分鐘,車終于開到上坡道路上,車輛才緩慢地停下來,下車后我們三個不約而同地抱在一起,可剛停了2分鐘,就發現有6個輪胎著火了,我一邊用僅剩的礦泉水滅火,一邊打電話向帶隊領導楊增奇報告,沒過幾分鐘,帶隊領導楊增奇報警后帶領路政、消防、110陸續趕來滅火,很快火就被澆滅了,我們緩慢地把車開到2公里處的甘陜服務區。從剎車失靈到停車到滅火一共30多分鐘時間,我們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但我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第二天又換了一個拖板車繼續趕路,安全趕到四川安縣。
5月23日,由于工作任務的變化,我們第三機動搶險隊要馬上奔赴綿竹,因為沒有拖板車,在當地又不好找,幾臺重型設備要分批轉移,領導安排我在原地看守推土機,為了保證設備的安全,我在車上待了一整天,吃喝都在車上,困了就趴在車上睡一會。5月24日上午10點推土機才上了拖板車,行駛途中要經過一座危橋,為了安全,我們繞行了幾十公里,到晚上9點才到達了綿竹工地。
由于施工任務緊張,推土機白天要不停的工作,本應該配備3名操作手,事實情況卻是僅有我一個人,為不影響工程進度,我毫不猶豫主動承擔了白天的施工任務,中午由同事給我送飯,在項目完工前,我沒有在營地吃過一回中午飯,沒睡過一回午覺。由于天氣炎熱,推土機的空調因為過度運轉也壞了,工作時開窗吧又太臟,還不安全,不開窗吧,熱得受不了,每天都要喝上十幾瓶礦泉水。回到駐地滿身泥土,又沒有洗澡的條件。但一想到能為災區人民多做一份貢獻,我心里就安慰了許多。
在施工中,推土機主要任務是推河床上大大小小鵝卵石,這樣便導致推土機底盤磨損加快、時間一長推土機履帶板斷裂一塊,液壓油箱、柴油油箱也出現了漏油。為了搶時間、趕進度,我都是晚上加班維修,干到凌晨一、兩點是常有的事。在施工期間,由于附近的商店多數已經停止營業,有時買一個扳手就要行駛幾十公里。有一次柴油箱漏油了,我們拉著油箱到處找地方修,最后在值勤民警同志的引領下,才找到了修理廠,油箱的故障才得以解決。另外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高度警惕石頭滑進履帶里,而且還要預防高處的石頭滑下來砸到液壓油缸上。若不小心,就有車毀人亡的危險。
5月24日晚,我突然接到妻子打來電話說岳父因病住進醫院,妻子要上班,還要照顧老人及孩子,雖說有些牽掛,但面對搶險,也就埋在心里,第二天細心帶隊領導的楊增奇同志看出我心思重重,便追問我有什么心事?我只好吐出了實情,帶隊領導楊增奇主動與我妻子單位領導聯系,同意妻子請假,回家照顧老人與孩子,領導幫助我解決了后顧之憂。
在抗震救災的一線戰場上,戰斗在一線的隊員,他們身先士卒,勇挑重擔,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們的行為激勵著我,感召著我,我抱著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態度向黨組織遞交了申請書,經臨時黨支部批準,我已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
講到這里,黨安周同志臉上洋溢的興奮的表情!!!是啊,如果沒有這次生與死的考驗,如果沒有在災區這場驚心動魄的經歷,也許赴川的同志們永遠不發現自己身上的潛能,永遠不會發現我們這些普通治黃一兵的偉大。在這里,筆者想引用原三隊副隊長苗長運同志的一句話:“生與死就在一瞬間,雖然我們不能追求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我們誰也無法預測天災的降臨,但當我們一起伸出雙手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戰勝一切災難的力量!短短二十多天的經歷,我們看到了災區人民的堅強不屈,看到了黃河職工的無私奉獻,看到了大災大難前的舉國大愛!這樣的經歷給予了我力量,使我在困難面前更加勇敢。
下一篇:以創新精神做好公房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