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廣州市促“中變”、迎“九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關鍵的一年,也是廣州市建設系統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管理取得最好成績的一年。2001年,廣州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還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建筑安全生產先進集體”。主要成績體現在:
第一,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明顯下降。2001年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5宗,死亡6人。事故宗數和死亡人數與1999年同比分別下降了77.28%和75%;與2000年同比分別下降了44.45%和40%,連續三年未發生三級以上重大事故。千人死亡率,國家要求 不超過0.1,2001年我市為0.017,2000年僅為0.025,均遠低于國家標準。
第二,安全文明施工優良率顯著提高。2001年在建工程安全監督覆蓋率達98%,受監的在建工程2500多項,全年竣工工程1109項,已經發出安全施工綜合評價書的有826項,被評為優良等級380項,優良率達46%,與2000年相比,有明顯上升。
第三,創雙優樣板工地比例增大。在創建市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評選活動中,共有146個工地進入創建名單,占建設工地總數的5.7%。其中55項被評為市“雙優”工地,17項被評為省“雙優”工地,1項被評國家“雙優”工地。
能取得以上成績,除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外,在管理措施的落實方面,我們主要是加強了安全文明管理的制度化建設。
一、“五掛鉤”制度
結合整頓規范建筑市場,實行安全文明施工與企業資質、投標資格、市場準入、項目經理資格、質量評優“五掛鉤”的管理辦法。市建委2000年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責任的19家企業予以通報批評,其中取消承接市屬建設工程資格1家,暫停承接市屬建設工程資格6家,受警告12家。2001年又分別對5個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工地的施工、監理單位及項目經理分別予以通報批評,降低企業資質等級、取消、暫停項目經理、項目總監理工程師資格,以及暫停承接市屬建設工程項目等的行政處罰。2001年處理的5宗重大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都是施工許可證上登記的施工企業、監理企業,不再僅是處理聯營或分包企業。這在全市建設系統產生很大影響,改變了以前一些企業以包代管,只得利益,不負責任的現象,對安全生產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市建委還以網絡信息化為手段,通過城建信息網將施工企業的各種行為記錄在案,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有力地保證了“五掛鉤”制度的實施。
二、崗前培訓制度
加強對一線作業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針對近年發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98%以上是工地一線作業工人的安全意識不足,違反操作規程,死亡人員絕大部分是民工的現狀,市建委2000年下發了《關于加強建設工地勞務工人安全教育的通知》,要求積極開展民工安全基本知識培訓工作,建立全市建設工程現場勞務工人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崗前培訓制度,要建設工程工地勞務工人必須經過基本的安全生產培訓,并持證上崗。
三、“全過程評價”制度
各級安監機構依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和《廣東省建設工程施工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將安全文明施工的檢查監督工作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
首先,把好開工前提條件審查關,將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管理關口前移。要求施工企業在領取施工許可證前,必須先將圍蔽、大門、洗車槽、生活設施等做好,經項目經理和項目總監確認后填報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申報表,再由監督站到現場核查安全生產者文明施工方面是否具備開工條件,經核查達到開工條件的工地才能領取施工許可證。由于把好了開工前提條件審查關,我市新開工的工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水平比以往有了較大提高。
其次,完善階段性安全評價和安全中間評價措施。工程項目的監督員在工程的基礎、主體結構施工和粉飾等不同階段開展不少于5次的安全評分。同時,為了使施工過程的安全評價更加客觀合理,監督站還成立了中間安全評價小組,在工程完成50%~60%時,組織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最后,做好竣工工程的綜合安全評價工作。竣工工程的綜合安全評價評分中,企業自查40%,工程項目監督員評價占30%,監督站中間的安全評價占30%。通過三方面的綜合考慮,可以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工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水平。
四、專項檢查制度
市建委針對廣州市的實際,連續發出了《關于轉發建設部加強建設系統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加強立面裝飾工程和拆卸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全市建設工地文明施工整治活動、迎接“九運會”的通知》、《印發〈關于加強對廣州市建設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及《關于建設工程施工許可管理的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等多個文件,提出了具體要求,加大了管理力度。特別是迎“九運”和“三年一中變”的工作,市建委要求各部門、各單位結合“三年一中變”和“迎九運”積極開展文明施工活動,全市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安全文明施工大檢查,共檢查工地600多個,整治臟亂差的安全文明施工隱患5000多項次。整治過程中,發現并責成整改事故隱患1614項,停工整改的工程47個,對72家企業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理,對嚴重違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規定的24個工地、31家企業給予通報批評,其中取消在穗承接施工任務資格1家,取消在穗承接監理任務資格1家,暫停承接施工任務資格1家,予以警告28家。在處理的同時,各級安全監督站對停工工地的整改進行跟蹤檢查,從而督促施工企業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將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樣板引路”制度
根據市建委制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的評選辦法,各級安全監督站積極配合開展這項評選活動,樹立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的先進典型。對申報創“雙優”工地的工程項目在工程施工各個階段實施定期檢查,同時淘汰不達標的工地。在工程竣工后,以各次檢查的平均分作為評選依據,評選出年度的市“雙優”工地。創雙優活動已成為提高企業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和一項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活動。這項工作于1999年全面開展,2000年共151個工地進入了創廣州市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名單,其中有47個工地獲得“廣州市安全文明樣板工地”的稱號,3個工地獲得省“雙優”樣板工地稱號;2001年區146個工地進入了創廣州市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名單,其中有5個工地獲得市“雙優”,17個工地獲得省“雙優”稱號,1個工地獲得全國建筑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工地。
六、“末位督查”制度
實行安全生產管理末位工程上報檢查制度。2001年6月,市建委下發了《關于實行建設工程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上報制度的通知》,規定各安全監督機構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多次發出整改通知仍未整改的工程項目,每月一次上報市監督站,由各安全監督機構派員組成檢查小組進行交叉檢查,以市建委的名義發出整改或停工通知書,限期改正,經復查達標后方可復工。從2001年下半年共檢查末位工程55項,其中責令停工13項,占23.6%。我們認為,檢查只是手段,提高企業的自我約束行為,消滅施工安全隱患才是目的。檢查后,我們還與企業主管安全的負責人、項目經理就安全管理問題通報情況和交換意見,并組織企業經理、項目經理、資料員、安全員到市創“雙優”工地參觀學習。因而這項工作受到了企業的支持和好評,某總承包位的總經理說:“這個做法很好。過去,一些聯營單位不服管理,錢他們賺了,出了事故砸的是我們的牌子。現在的末位工程檢查,對不服管理的聯營、分包單位,有人抓了”。
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化建設的不斷健全,使廣州市2001年在安全文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2年6月份安全生產月期間,建設部安全生產檢查組在檢查完廣州市的安全生產工作后,對“五掛鉤”等制度也給予了肯定。
今后,我們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不斷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充實制度化體系,從而促進本地區的施工安全文明水平向更高層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