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眼看到了樓頂這個所謂的臨時工棚樓,既沒有電,也沒有水,到處都是石頭、鐵絲網,還有幾臺居民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
據報
看了這篇報道,使人感到一陣心寒。人們不競會問,是誰趕他們上樓頂去住的呢?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的民工兄弟怎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呢?
這些住五樓樓頂的民工,如果有個閃失,出個三差兩錯,民工從樓上摔掉下來,發生死人事故,該由誰負責任呢?
我想首先作為民工做工的業主單位是不會負責的,因為勞動合同只對生產、工作中的安全負責。
其次是居住地的社區,一般來講對臨時居住的外地人的安全事故乃至賠償,也是不會負這個責任的。
最后,經無數事實驗證,安全事故也好,死人傷亡也罷。最終倒霉的還是民工自己,
為事故買單的終是受難民工的家庭。
當下,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也是我們常說的農工不斷地涌入小城鎮,至全國大中城市。
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目前有9400多萬農民工在城市各大行業里打工,每三名產業工人中有兩名來自農村。由此可見,農民工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完全可以這樣講,廣大的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的新成員和重要的組成部分。
那么,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國近億人的工人階級新成員——農民工,他們生活現狀究竟又是何番景向呢?
據筆者所知:“勞務市場不規范,經常上當受騙;工資長期拖欠,不得按時領取;勞動環境惡劣,且勞保福利差;勞動合同權力、義務不對等,缺乏公平性;子女入托入學難、看病就醫難、維護合法權益難;文體生活貧乏;社會關愛程度低;抗御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普遍存在,而且難易解決”。以及類似上屬農民工在城市找不到棲息地,住樓頂、睡涵洞,在馬路邊過夜的也普遍存在,這些可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問題。
農民工作為當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應該得到保護。多么期望全社會多給農民工一些關注、關心、關懷。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script>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