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投稿 | 業務合作 | 聯系方式



評論



分享

2005:城市公共危機啟示錄

2006-02-15   來源:《現代職業安全》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2005年,中國的自然災害總體上表現較為平穩,全國生產安全也總體穩定。但從城市公共安全視角出發,情況卻不容樂觀。2005年發生了許多在城市及其周邊的危機事件,并且這些事件還有災害擴大化的趨勢。據2005年11月召開的“中國首屆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高層論壇”透露,每年中國集中在城市的突發公共事件造成人員傷亡逾百萬,總經濟損失高達6500億元,占中國GDP的6%以上。

  災難再現
  鏡頭1
  2005年6月10日這一天,兩起災難同時發生:廣東省汕頭市華南賓館大火造成31人遇難,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洪水奪走了117條鮮活的生命。災難強烈地震撼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天災不可避免,但人禍應該可以消除和減輕!無獨有偶,在這兩起災難中,無論是賓館還是學校,從建設時的設計、選址,到災難來臨時的逃生,都凸顯了人們減災意識的極度缺乏。
  發生大火的華南賓館存在重大隱患:安全出口不足,建筑消防設施欠缺,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裝修。而發生洪水的沙蘭鎮地勢低洼,沙蘭鎮小學偏偏建在了河道拐彎處的低洼地帶,根本沒有遵循基本的建筑安全要求。而在山洪頻發地區,評價校舍建筑的安全性,應該以城市防洪地圖為依據,對有關流域特征和暴雨洪水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尤其還要警惕城市上游的水庫蓄洪工程可能給城市造成的潰壩威脅。
  對于建筑物的設計者、管理者來說,缺乏減災意識意味著埋下了災難的“定時炸彈”。對于使用建筑物的人們來說,缺乏防災避險知識意味著災難來臨時寶貴逃生機會的喪失,這在汕頭大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報警不及時、不知道窗簾可以用作逃生工具、盲目跳樓、對大樓的疏散通道完全不熟悉,使得災害的損失進一步擴大。
  另外,必須加以提醒的是,應該加大小城鎮災害易損性分析。過去十多年的中國城市減災研究中,大城市的易損性得到關注,小城鎮的安全性卻沒受到重視。沙蘭鎮中心小學之所以人員損失如此慘重,就在于其災害預警能力差,救災人力不足,中小學生及教師的自救與互救能力低。

  鏡頭2
  江西九江發生5.7級地震,16人死亡,近百萬人受災,經濟損失估計在10億元左右。而這次地震,造成的是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與損失,其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我國農村絕大多數住房是無抗震性能的,城內不少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興建的公共建筑也出現了危險的裂縫。2005年11月30日,國家地震應急工作組專家分別完成了瑞昌市19所鄉鎮醫院和九江縣25所學校的47幢房屋的安全性鑒定,基本安全的僅有25幢。九江地震的人員死傷主要是由于防震抗災知識的缺乏,很多傷者都是因為面對地震無所適從,最后在狂奔中被砸傷或摔傷的。此外,由于政府媒體發布有效信息遲緩及眾災民對于接受傳媒信息無思想準備,過多地信任“傳言”或“謠言”,也造成了因人員思想不穩定導致的損失。
  從更高的層面看,江西歷史上屬于較少發生地震的地區,這次地震是該地區近50年來最強的地震,它再一次顯露了災情總體“把控”及預測能力的滯后。印度洋海嘯及美國颶風災害的擴大化,都說明了人類對災情的僥幸與無知,它警示中國城市的防震減災不該再有“空白”點,必須要在災害模型及其風險保險機制上有突破性思路,不僅對地震,對臺風和洪水也應該有同樣的發展思路。

  鏡頭3
  2005年11月14日,山西沁源縣學生在公路上晨跑時,21名師生被卡車沖撞身亡。事故原因是由于肇事司機疲勞駕駛沖入學生隊伍所致。一群風華正茂的中學生,頃刻之間和他們的老師一起喪身。
  學校體育用地短缺較為普遍,群眾反響強烈:每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為什么沒有提到校園安全的硬件的隱患,并加大力度予以完善呢?每年一度的全國安全活動周,為什么遺漏了校園安全中的操場安全呢?交通安全、尤其是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天天都在喊,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如花少年如此令人心悸地凋謝呢?“11·14”慘劇,遠不是學生上體育課回到校園就可避免。殊不知,國內已發生過無數校園內的災難。

  鏡頭4
  2005年11月13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爆炸造成6人死亡,70多人受傷,哈爾濱市全市停水4天。如今,一切似乎已經過去了;然而,一切真地已經過去了嗎?
  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是此次事故的源頭,應該為災情擴大負首要責任。作為一個高風險行業,吉林石化近年來事故頻發:2001年10月該雙苯廠的苯酚車間就曾發生過一起爆炸事故;2004年4月20日,吉化公司的某壓力容器爆炸起火,死傷多人;2004年12月30日,吉化公司102廠發生爆炸3死3傷。其實,這個老舊的石化企業,早已危險信號頻顯。各種跡象表明,這里將極易發生次生連環災害,甚至整個江北地區夷為平地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蔀槭裁矗醇{入吉林“十五”整治的規劃呢?為什么即將開始的“十一五”規劃也未考慮整改呢?吉林石化乃至吉林市該不該反思在綜合減災上的投入呢?
  至于從未有過的首府城市大停水的“鬧劇”,無論“吉化”與哈爾濱各方有多少理由,其后果都是現代大城市所不容的。吉林、哈爾濱的公共危機,首先挑戰的是城市綜合減災機制的建設。


  全面樹立綜合減災意識,作好防御新災種的準備
  2005年《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時,人們一致認為年度人物不應是人,而是“大自然”。確實,過去的一年,印度洋海嘯、美國颶風、南亞地震、全球日趨嚴重的禽流感等接踵而至,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教訓是慘痛的。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地球的安全減災,我們需要時刻防止來自人類本身或自然災變的“襲擊”,這不僅要求信息公開,更要求重審“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準則是否真正落實了。為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狠抓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減災規劃
  雖然綜合減災的管理思想已在城市中普及,但操作層面實施的單災種管理仍占主導。這將導致防災減災指揮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機構的臨時性、應急信息的難共享、協調配合困難、各部門發展不平衡……尤其是,這將造成不少嚴重的防災減災問題難以落實到土地及空間規劃上。
  災害管理應該實現災前預防、災中處置和災后恢復全過程的綜合管理。城市防災減災規劃需引入危機管理機制,升級信息管理系統,以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的指導性和可預防性。在確定規劃范圍時,應盡可能考慮周邊地區的致災敏感性及災害突發區域,必須要研究事故災害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對于城市高危行業,尤其要使其與應對特大事故災害的應急預案和防災減災規劃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控制住事故災害的損失。其中,安全裕度設計是安全設計的關鍵之一,從安全減災設防的角度出發,安全裕度越大越好,但這需要犧牲部分經濟利益。應該進行綜合考慮,尋求二者結合的最佳值。

  確立“7·28”為全國減災紀念日
  30年前的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頃刻之間24.6萬人喪生,一個百萬人口的工業化城市化為烏有。對于中國唐山大地震,國外學術界一直認為是20世紀人類最為慘烈的自然巨災。但在我國,隨著一個個叫“震生”的孩童步入而立之年,人們的記憶遺憾地漸漸變得模糊。每年的“7·28”,多數媒體都保持著令人尷尬的有害的沉默,這也許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國民安全文化教育的欠缺。
  反思1998年的米奇颶風(死亡近2萬人),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死亡20多萬人),雖然目前人類正在探求更準確的預報手段,但對于下一次災難何時臨頭,下一次大災是什么時候尚難確定。因此,中國極有必要從現在起認真研究并策劃好2006年“7·28”大地震30周年紀念行動。在確定并設立“7·28”為全國“防災減災日”的同時,要抓住7月28日的時機,開展全民安全文化自護教育活動。

  綜合減災立法先行
  每一次世界減災大會都強調各國、地區及城市要加強防災減災政策與立法研究。同時,國際勞工組織公約、世界人權宣言及聯合國兒童權益公約都對安全減災與健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05年9月末,在中國北京召開的亞洲減災大會及《北京行動計劃》特別強調: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制定完善的減災政策和立法,需明確各國政府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推進減少災害風險的政府責任,并要求各國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去發展和評估國家的減災政策和法律體系,強化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減災行動中的主體地位。歷史地看,現有的單災種的災害防御法規,在抗御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的多種災害方面,確實存在著諸多局限,這需要綜合減災法規來保證。

  加強城市綜合減災人才培養
  中國城市防災減災的“尷尬”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迄今還缺少城市綜合減災及救援的技術與管理專門人才(至少是專門的人才)。據調查,國內設有安全類技術與管理的50余所院校,迄今只有中國地震局所屬的防災技術高等?茖W校于2003年開辦了城市應急救援專業,是國內唯一的城市綜合減災管理專業。建設教育部門應該從社會需求出發,加強城市綜合減災人才的培養。

  關注2006年新災種的上升苗頭
  2006年,一些新的災種有上升苗頭。如全國鐵路要再次大提速,與此相關的各種安全指標都要進行嚴格檢測:道岔所能承受的最高速度、老舊橋梁能否承受提速列車的沖擊力,還有路基、枕木和鋼軌所能承受的高速列車的速度等。另外,鐵路沿線的防護欄設置不科學,途經農村的道口難以完全封閉,除應加強鐵路部門的管理,還應該加強農村居民的安全教育,以防隨意挖開防護欄。當前,2006年新春在即,不少大城市都已解禁鞭炮的燃放,安全問題一定要超前設想,其中普及節日安全文化是一項好對策。
  何為綜合減災,國際上也無完整定義,但它的內涵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全面認知并整合城市政府綜合應急預案中涉及的災害種類;災害信息采集環節后的信息共享與綜合;減災全過程的綜合;社會與政府減災行為的聯動;綜合應急與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結合。為此,我們必須要從綜合災情及災害擴大化上,真正認識到綜合減災的必要。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五华县| 大渡口区| 安陆市| 武清区| 天全县| 泗洪县| 麻栗坡县| 闸北区| 瑞金市| 岫岩| 鄂托克旗| 盐亭县| 汉川市| 靖西县| 平潭县| 广宗县| 蒙自县| 武汉市| 沁阳市| 岗巴县| 清徐县| 繁峙县| 徐水县| 天镇县| 横山县| 丰台区| 普兰县| 镇远县| 乡宁县| 潼南县| 辽源市| 扬中市| 衡阳市| 泰来县| 额尔古纳市| 响水县| 新化县| 陈巴尔虎旗| 九江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