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涮了我們的帳篷。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登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懷著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著豐富的寶藏……
這首《勘探隊員之歌》已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不熟悉地質生活的人,只要一聽到這首歌,便可在字里行間感受到地質隊員餐風露宿、跋山涉水的艱辛,探索地球奧秘、為國獻寶的榮耀。現在就請我們一起走進荒山野林、茫茫戈壁、巍巍高原,探訪頗具神秘感的地質隊員朋友們。
為防止野獸侵襲,劉少奇曾指示為地質隊員配獵槍,并把伏羅西洛夫元帥送他的獵槍轉送給地質隊員
江西的鎢礦全聚集在贛南,這里黑鎢產量占全世界的60%。贛南咳嗽一聲,倫敦的鎢價就得抖一抖。因為世界鎢都在贛南。
鄧小平有句詩: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江西就是“重稀土之鄉”。江西德興銅礦亞洲第一大銅礦。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原料來自江西,這里有全國開發最大最早的鈾礦田。還有江西的鉭鈮礦也在全國獨樹一幟!
鎢、銅、鈾、稀土、稀有五種礦產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號稱“五朵金花”。這些盛開的金花,是幾代地質隊員用青春和血汗澆灌出來的!
一望無邊的崇山峻嶺便是地質隊們的戰場。羅盤、鐵錘、放大鏡是他們手中的三件寶。他們逢山翻山,逢水涉水,追逐地質現象?康木褪堑刭|隊員的兩條腿,連李四光在廬山考察冰川都全是步行。這條件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
筆者自己就是位老地質。先講吃,中飯都是自帶到山上的。但飯盒硬是不敢放在地下、掛在樹上,否則一支煙的工夫,里邊全是螞蟻!有時為了觀察一個地層,忘了飯盒。打開一看,黑黑的一片,讓人汗毛直豎。沒辦法,螞蟻也得吃下去,那時糧食緊張啊,用筷子敲一會飯盒,大部分就會跑走,沒跑的,也就把它當成腌菜吞下去了。哪有開水喝,只能喝山水。
冷、生、無規律,胃病是地質隊員第一大職業病。其次是關節炎,上身汗透,下身濕透,幾乎天天如此。山里的露水多,膝蓋以下就沒干過。遇到溪水要趟,遇到暴雨躲不過,一個月內當幾次落湯雞,太正常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曾在“老地質”中進行過身體普查,95%的人患有關節炎!還有一種鈾礦工作者才會有的職業病,他們長期接觸放射性源,血液、神經、肌肉連性功能和生殖功能都會發生嚴重變化,但是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原子彈升天,他們無怨無悔!100多年就發現了,那時在山上就能撿到鎢礦石,后來就要向深處進軍了。五十年代初,安全防護差,安全意識也差,窿道內打風鉆不帶水,塵土飛揚。工作面上的風鉆工、采樣工,有人連口罩都不帶,只一二年,這些人的肺就全變硬了,這就是不可治愈的矽肺病。此病到了第三期,只能告吊氧氣了。離開氧氣就窒息,痛苦得生不如死。一位專門研究矽肺病的醫生告訴我,病變的肺堅硬得如石頭,連錘子也打不碎。這些鉆工壽命才二三十歲,有些鎢礦邊有寡婦村之稱。這些工人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不僅僅是生命。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好了,一律打水鉆,一律戴雙層口罩,這是鐵的安全紀律。無論在地質隊還是鎢礦山,矽肺病已經絕跡。
地質隊安全問題主要來自鉆機上。地勘單位安全工作有專人抓,但個別年青人,就是不聽,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有位姓曹的青年,不系安全帶從鉆塔上掉下來,雖然撿了條命,但胸骨、椎骨都摔斷了。安全員就讓他現身說法,教育那些不信“邪”的人,起到特殊的安全教育效果。
在野外常被野獸傷害,是幾十年前的事了。1957年,劉少奇就指示為地質隊員配獵槍,并把伏羅西洛夫元帥送他的獵槍轉送給地質隊員。如今野獸少了,老虎絕跡了,野豬比較討厭,但它不主動攻擊。只有毒蛇和毒蜂威脅最大。每年都有被咬傷的人。2005年,贛西北隊一位工程師在景德鎮的一個山里找礦被毒蛇咬傷,據說這種蛇一毫克毒液可至10頭牛于死地。不到兩分鐘,他的腿就腫起來,隊友們把他背到山下一個小村里,村民們為這位地質隊員用嘴吸毒,后又用手扶拖拉機把他送到公路,到景德鎮已經重度昏迷,經過緊急處理后,由市長命令直接調車送九江。從村民到市長,奏響了一曲“蛇口奪命”的戰歌。如今這位地質隊員已痊愈,又戰斗在山野,為勘查景德鎮的瓷土資源作貢獻。
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的三位同志在找礦途中遭遇風暴,迷失了方向,竟活活地在大漠中渴死了
1994年5月19日,新疆第一地質大隊七分隊隊長姜立豐深感無奈。出隊時還是陽光燦爛,剛到工地,迎接他們的是上不見天下不見路的大風。滿眼是沙子,滿耳是風聲,衣服里,頭發里,牙縫里,襪子里,甚至褲檔里吹的都是沙子。
這里是天山山脈的南端,是百里風區的風口。是和塔克拉馬干沙漠肩膀挨著肩膀的大戈壁。
這里的自然環境是地球上最恐怖地區之一。一位維族老人說,風沙可以把人埋住,一年十年甚至百年,人就成了干枯的木乃伊,他就挖出過木乃伊。新疆一隊的地質隊員早就領教過風沙的威力。那是1977年——
隊上的二名汽車駕駛員在戈壁灘遭遇風沙襲擊,兩個人被甩出駕駛室后,找不到人了。第三天隊里出動人馬后才把他們找到。真是匪夷所思,駕駛室的門都是扣著的,怎么就被風吹開了呢,而這兩位師傅竟被騰云駕霧般地吹出了50多公里!
緊著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
當年,大小單位都有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這一天,在一分隊演出的宣傳隊要轉到三分隊。兩部大解放拉著28名宣傳隊員出發了。開出一個多小時后,風越起越大,沙越揚越厚。路看不見,方向辨不清,車燈也只能照出幾米遠,大解放被吹得搖搖晃晃。隊長命令停下來,人躲到車下去。人還沒來得及從車上下來,巨大的狂風把車上的帆布篷撕成碎條。繼而車上的樂器,鑼鼓也全部被掀出來,又重重地砸在地上,丁丁冬冬,哐哐當當。
事后一個宣傳隊員心有余悸地回憶,那只紅色的大鼓在風沙中像一只火球飛速的滾動,邊滾邊發出“讓人聽了就想到死”的聲音。
風沙越來越大,28名宣傳隊員連同司機已被吹得七零八落,如天女散花,倒在沙漠里,大家呼喊著撕扯著,可誰也聽不到誰的聲音……
早就搭好了戲臺的三分隊,以為宣傳隊在一分隊還沒出發。而一分隊還以為宣傳隊早到了三分隊。當時一無手機,二無無線電,直到晚上才知道出事了。
大隊派出人馬分頭找,進入風區,首尾不見,往哪里找!
事關重大,立馬報告自治區地質局。同時向新疆軍區報告、求救。
找人未果。第二天下午,新疆軍區出動飛機前往出事地區找人,但風沙彌漫,能見度低,仍然不見蹤影。28個人,那么多樂器,連兩輛大解放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未曾發現!
立即報告國務院。
那時電視還不普及,只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一早一晚的新聞播報中播放了第一地質隊的隊員們在沙漠中失蹤的消息。
28個人的生命牽動全國人民的心。
時間又過去一天。第三天的黃昏,他們好像聽到嗡嗡的飛機聲。他們大都已虛脫了,根本無力喊叫。一個小伙子靈機一動,敲起了大鼓,可是,沒有用。
晚上,當他們又一次聽到遠方嗡嗡聲后,用汽油和衣服點起了火把,巨大的火苗直沖天空。接下來就一帆風順了。
這兩件事,一隊的地質工作者一茬一茬地往下傳。但更讓他們刻骨銘心的是兄弟隊——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有三位同仁,遭遇風暴,迷失方向,竟活活地在大漠中渴死了。如今,這三位地質隊員已安息在新疆奇臺縣的烈士陵園里。
姜立豐帶領的分隊肩負找銅的任務,他們不怕風沙,稍少一點,便出發了。
但他們已做了充分的安全準備。除了在風區的安全措施,他們又加了保險:身上栓上繩子,大風來時,手拉著手,并立即抱成一團。大風吹一天,他們就抱一天!
不到一個時辰,他們來到一面暗青色的山坡上,這兒的石頭有點泛綠!
幾雙眼睛分別盯上了幾塊泛綠色的石頭!幾個聲音幾乎是同時喊出:“孔雀石?孔雀石?”
孔雀石是找銅礦的標志,有孔雀石就可能有銅礦!
大家將各自撿到的石頭互相交換著看,幾乎又是同時喊起來:孔雀石!孔雀石!
奇跡就這樣出現了。經巖礦鑒定,這里的孔雀石含銅礦,而且很富。但這只是地表,深處呢?
深處也有銅!
喜訊傳到北京,接著上鉆機勘查。這里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天室外沙地溫度高達78度!內地人稱36度也叫高溫,他們都感到好笑。這里往西南約半天的時間就是彭加木、余純順出事的地方,可想而之氣候是多么的惡劣。但在礦區,從院士、專家到工人,都意識到安全是找礦勝利的保證。人人都自覺地嚴守安全制度,比如,室外嚴禁赤膊,否則幾分鐘就曬破皮膚,潰瘍以后,在高溫下只會越爛越厲害!
這個大銅礦在勘查中,礦區最多達近千人,歷經三年多,無論風期還是高溫期,都是零傷亡。
2000年9月28日,北京。國土資源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向全國、全世界發布了一個令人十分驚喜的消息:
我國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取得重大突破,地質工作者在東天山地區發現特大銅礦。有可能成為我國最大的、新的銅資源基地!
一條金色的巨龍從雄偉的天山騰空而起!
地質隊員,艱辛一生,攀登一生,奉獻一生
毛澤東說:“地質工作搞不好,一馬擋路,萬馬不能前行!币运暮榧,當好經濟發展的開路先鋒就是地質工作的性質。劉少奇稱之為“和平時期的游擊隊”。為了西部大開發,許多地質隊中的精兵強將來到青藏高原。在昆侖山脈以南的藏北無人區,活躍著一支來江西的地質小分隊。
這里見到的是滾滾黃沙,皚皚雪山,聽到的則是低沉厚重的高原狂風。荒涼、寒冷、缺氧,讓人感到神秘又帶點恐懼。
一切都是原始的。司機黃俊說:“無人區的河湖里的魚太多,它們從來沒見過人,根本就不知道躲。我開了20多年的車,軋死過豬,軋死過狗,從來沒軋死過魚。上個月在尼瑪縣過河時,竟軋死了3條5斤多重的魚!”
黨支部書記、隊長謝國剛帶著地質小分隊連續五年在無人區工作,他是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他說在高原,要求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還要特別會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就是安全。平時要做到不飲酒,不洗澡,不感冒。否則得了肺水腫、腦水腫在這種環境下必死無疑。在無人區夜間或風雪天迷路是最大的安全威脅。他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年初,幾位地質隊員到野外跑點,在一個雪山口發現了一頭躺下的野驢。這是一頭健康的驢,可能是摔傷了。隊員們也沒什么好主意,只得給它搞點吃的,等踏勘回來再想辦法?苫貋頃r,野驢和吃的東西都不見了。是跑了,還是被野獸襲擊了?過了兩天,突然出現了風雪天氣,越野車上的地質隊員折騰了很久也找不到駐地,眼看天就黑了,大家心里都很急--在外過夜是非常危險的。上個月有部車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里拋錨,為了不讓他們在冰河中過夜,差點驚動了拉薩!這時他們看到一群野驢,其中有一頭一拐一拐地落在后面。它在車前跑了一會就拐了彎,拐彎時還停下來向汽車望著。見我們的車不拐彎,那頭野驢就仰著長脖子使勁地嚎。沒想到走了一會,前面突然現出一條深不見底的大溝!幸好司機反應快。車子只有掉頭拐彎,回來時那只野驢還站在那里--大家意識到它可能是給我們當向導呢!車子要是跟著它拐彎就對了。果然,我們的車剛駛入平緩的坡地后,就看見了遠處駐地的燈光。這時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我們救過的那頭驢啊!你說神不神。
高原安全防護,聽起來沒什么,但要做到,還真要下工夫。比如女同志,她要方便,本是小事一樁,但在這里要用吉普車送她到開闊地。夜間要守,怕有野獸;白天還要守--因為人一蹲下來,就會被成群的大烏鴉圍住。她就嚇得方便不了。遠了又趕不走,近了又不文明。安全工作說大也大,說細也細。
問起在無人區最傷腦筋的是什么。謝隊長脫口而出:吃!
5000多米的無人區,嚴重缺氧,煮飯、煮魚都用高壓鍋,而且還不熟。在缺氧區,人們時刻都想嘔吐,沒一點食欲。吃不下東西如何上山找礦?連無人區也走不出去!
謝隊長下了死命令:“吃飯是最大的安全問題。黨員要帶頭吃!”
有人吃了吐,但吐了再吃。人人都要解決這個最大的安全問題。
這個小分隊連續五年都完成中國地調局的工作任務,質量評分為全國第一。他們在昆侖山以南的藏北無人區發現兩處超大型鐵礦和一處銅礦!由于他們安全工作做得好,找礦成績突出,江西省政府獎勵這個小分隊100萬元,并在全省開展向這個地質小分隊的學習活動。
地質隊員,艱辛一生,攀登一生,奉獻一生,人民不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他們身前有荒原作證,身后有新城作證。
新聞鏈接:
《中國國土資源報》:地勘單位傷亡事故呈上升趨勢。2004年,發生事故61起,死亡65人。其中某區調隊在西藏發生13名雇傭民工死亡的重大事故。2005年,某石油地震隊15名隊員在青海遭暴風雪遇難。1999年以來,地勘行業傷亡沒有專門的統計數字。不完全統計,有11名從事地質大調查的職工犧牲或失蹤。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