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青蛙”給我們的啟迪
2008-04-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美國某大學做過一個幾乎人所共知“青蛙實驗”,它過程很有意思:實驗者將一只活蹦亂跳的青蛙猛地丟進沸騰的開水鍋里,這只青蛙竟能奮力躍出水鍋,死里逃生。隔半小時后,實驗者又把那只青蛙放進了同樣大小的盛著涼水的鍋里,然后,用溫火在鍋底慢慢加溫。剛開始這只青蛙還能悠悠哉哉地享受溫暖,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直到它幾乎被煮熟,想要跳出時,已經全身癱瘓,無力再躍了,最終死在水中。
“青蛙實驗”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對于一些突發事件,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后果一般還不會很嚴重;而一些緩慢惡化的事件,在潛移默化中往往讓人們疏忽,以致造成損失。
在安全生產上,人們同樣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對于重大危險源,由于有充分的警覺和認識,會緊繃安全這根弦;但在面臨的是一般危險源時,就往往容易放松警惕,于是潛伏下禍患。其實,青蛙之所以最后跳不出來,就在于它的“違章”、“麻痹大意”和“不負責任”:青蛙的生活和活動場所是池塘,而它身處鐵鍋不出來,即是“違章”;它對緩慢升高的水溫不能覺察或覺察了不在乎,顯然“麻痹大意”了;它身處異境,危險來臨,反映遲鈍,最后不能跳出鐵鍋,這是對自身的及“不負責任”。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當少量的“違章”、“麻痹大意”和“不負責任”累積起來,就成了危機生命的“大事故”。
我們電力企業的工作環境,客觀決定了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著高風險和不確定性。為此,需要每一名員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強化安全意識,時刻警惕可能發生事故的各種細小的苗頭。如果把我們為了安全生產而采取的一切安全措施稱之為“善”,把“違章”、“麻痹大意”和“不負責任”稱之為“惡”。那么,我們就一定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安全,其實就來自我們對“隱患”的正確判斷和防范措施上,只有提高警惕,不做那只“水中青蛙”,我們才能確保安,有了安全,個人、家庭才能幸福,企業、社會才能和諧。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