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的角度出發,明確了公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職責和任務,提出了改進和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交通管理;和諧社會;對策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公安機關要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要求,轉變執法理念,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全團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確保群眾的平安出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是黨和人民賦予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ㄒ唬┑缆钒踩芾硎菢嫿ā昂椭C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公安機關的職責之一就是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益,為人民群眾出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所謂和諧道路交通環境是指道路交通與全社會的其他部門或者行業處于一種相對配合得恰當和勻稱的搭配關系,是人、車、路處于一種比較理想與合理的狀態。和諧社會是和諧道路交通的前提與條件,和諧道路交通又是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人們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四項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其中的“行”,又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比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出行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特大或惡性交通事故控制不了,頻頻發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人民群眾對“出行”這個最基本的行為都沒有安全感,那就根本無從談起構建和諧社會。另外,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元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對一個家庭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不僅僅導致了一個生命的滅失,同時也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全部生活,直接改變了家庭成員的生活狀態,由此而產生的矛盾沖突和引發的社會問題,勢必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大局穩定。因此,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分支和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發展和穩定大局的要求。
。ǘ┘訌姷缆方煌ò踩芾砟軌虼龠M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道路交通管理和構建和諧社會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搞好了,人們的出行環境改善了,交通事故減少了,投資環境就能得到大大改善,從而有效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生產力。2006年泰寧縣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取得成功,京福高速也即將公路通車,為這個地處閩西北的縣城構建“大旅游”和“大交通”環境,確保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立足大金湖、對接京福線、崛起閩西北、建設新泰寧”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構建人、車、路的和諧相處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直接影響著泰寧縣建設福建省旅游強縣,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須順應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社會和諧和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就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而言,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個理念調整、理論重建的過程。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道路交通管理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理論研究和具體運用上不斷地開拓新的空間、探索新的服務途徑和科學的管理辦法,構建開展創建“平安大道”,實施“暢通工程”,貫徹落實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加強科技化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為了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斷跟上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職責和任務
。ㄒ唬┚S護道路交通安全。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是公安機關的天職,也是公安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轉移到省道、景區道路管理上,轉移到農村道路管理上,切實加強重點單位、重點車輛、重點駕駛人的管理,整改危險橋梁和路段,完善交通標志標識,盡最大的努力減少交通事故,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事故。在道路通行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就無從談起社會的和諧。
。ǘ┍U系缆方煌〞惩ㄓ行。道路交通暢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我縣在交通組織上還存在不夠科學合理的地方,人亂行、車亂停的現象沒有徹底解決,除機動車違法行為外,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仍十分突出,行人、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整治及停車場點整治力度亟待進一步加強,通過規范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交通行為,增加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引導人們文明行車、文明行路,建立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交通環境 。公安部提出創建“平安暢通縣區”,這既是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創建平安大道的延伸,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我們必須下全力抓實抓好。
(三)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社會的和諧首先體現在人與人關系的和諧。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性質決定我們時時刻刻要與群眾打交道,譬如辦理駕駛證申領、車輛上牌檢驗、組織駕駛員培訓考試、
處理交通事故、查糾交通違法行為、接受群眾報警求助等。如何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規范車輛管理、事故處理、交通違法行為查處等工作的流程,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處理群眾與群眾、群眾與民警之間的矛盾,是各級公安交警部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四)打擊街頭路面違法犯罪活動。依法打擊街頭路面違法犯罪活動是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安定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要在科學安排公路勤務、減少防范空檔,研究、預防和打擊“兩搶一盜”及車匪路霸,提高盤查識別犯罪能力上下功夫,以引起到震懾犯罪作用,使犯罪分子不敢為、不作為,切實為現實斗爭服務,犯罪分子一旦在街頭路面作案,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得了,控制得住,打擊得準,進一步維護全縣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安定。
。ㄎ澹┙⑿滦偷木窆碴P系。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但在現實執法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群眾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仍較為薄弱,對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仍然不足,一些群眾甚至認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執法是故意刁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罰款。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警民公共關系,使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真正發揮作用,根本還在于必須認真貫徹群眾路線,緊緊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做好本職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同時,積極參與搶險救災、社會公益等工作,真正架起警民互通的橋梁,使群眾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三、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對策
。ㄒ唬┓拦芙Y合,多措并舉,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一是針對源頭抓管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履行交通安全源頭管理職責,嚴格執法、嚴格審批、嚴格監督。一方面嚴格機動車檢驗,重點檢查車輛的安全性能,嚴防病車和報廢車輛上路行駛。另一方面加強駕駛員源頭管理,建立健全對駕駛員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嚴格駕駛員培訓、考試、發證、審驗等環節,確保駕駛員的素質。二是針對突出問題抓整治。緊密結合實際,認真分析交通安全形勢,針對突出問題,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充分發揮路面管理和執法主力軍作用,科學調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強化路面監控,加大對疲勞駕駛、超速行駛、強行超車、酒后駕駛、無證駕駛以及農用車非法載客、報廢車上路營運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管重罰,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三是針對隱患問題協助抓整改。積極建議政府將重大交通事故隱患的監控和整改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隱患整改責任制,由政府出面協調,組織有關部門深入事故黑點、危險路段,認真排查交通安全隱患,研究整改措施,明確整改部門、整改責任和整改期限。對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領導要親自抓部署、抓檢查、抓落實,確保整改質量和進度。
。ǘ┘訌姳O督,規范管理,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樹立嚴格、公正、文明的執法形象,已經成為當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按照黨的十六大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強日常監督檢查,規范執勤執法,轉變執法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找準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牢固樹立發展經濟、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理念。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扎實開展和各爭先創優活動,大力倡導便民利民為民,在交通管理實際工作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勤執法,共同為經濟建設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
。ㄈ┮匀藶楸,轉變觀念,努力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天天要和人民群眾打交道,是與群眾接觸最頻繁、聯系最密切的公安工作之一,是公安機關的窗口,從某種意義上講,也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別是作為旅游縣城,交通參與者面廣、量大,道路交通保衛任務多,民警的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直接影響到游客的情緒和對一個城市的印象。所以,作為旅游景區的公安民警,一定要理解“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深刻含義,在切實保障廣大游客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必須把服務于人民群眾作為第一要務,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特別在執勤執法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嚴格管理和熱情服務的關系,工作中注意研究方式和方法,有效化解執法過程中的矛盾點,做到既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又運用得靈活自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扎扎實實做好便民、利民工作,不斷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如:車管工作要在簡化程序、減少環節、熱情服務上下功夫;事故處理要在公正執法,提高辦案質量上下功夫;路面執法要在依法糾違、文明執勤、規范執法上下功夫。要將執法與服務有機結合,從一點一滴中體現服務群眾,一舉一動都服務經濟建設,真正用我們的具體行動為構建“和諧泰寧”,建設“平安泰寧”做一些實在的工作。
(四)立足創新,科技強警,實現警務機制現代化建設的新突破。建設“平安泰寧”,構建和諧社會,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管理機制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只有大力提倡和實施科技建警、科技強警戰略,將科技強警戰略放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把科技作為當前和未來警力的新增長點,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高質量地推進公安交通科技工作,從根本上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才能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實現警務機制現代化建設的新突破。在現有條件下,僅靠我們公安機關本身很難實現長遠目標,必須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積極不斷地向黨委、政府請示匯報,使科技出效益、科技強警力成為黨委、政府的共識,逐漸形成公安交通科技建設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上一篇: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