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市自來水公司蓄水池崩塌案例
該水池是建在猶腦山上的三個水池之一,有效容量為9324m
3,1979年12月11日驗收,1980年1月12日交付使用,使用約九年半后,于1989年6月20日池壁突然崩塌,造成39人死亡的特大事故。
該水池設計為地上式預應力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圓形結構,池壁由132塊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拼裝。板塊之間接縫處用C30細石混凝土二次澆筑,板壁外纏繞266根聲5高強鋼絲,再噴射3cm厚的1:2水泥砂漿保護層,保護層外砌筑37cm厚磚墻保溫層。池壁內(nèi)設計未作防滲層,只要求在接縫處向兩側各延伸5cm范圍內(nèi)刷兩道素水泥漿。水池內(nèi)徑46.9m,外徑47.4m,高6.82m。1989年6月20日下午2時30分,該水池西南側池壁突然崩塌了一處長33.48m、高5.84m的缺口,當時貯水量為7774m
3,有6561m
3水從缺口涌出。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nèi)大水沖斷了山坡上向市區(qū)供水的主管道,沖走了山溝中正在揀廢鐵的人,淹沒了地處山下的陽泉鋼鐵公司主要生產(chǎn)區(qū),造成39人死亡(其中男1人,女38人)的特大事故。導致市區(qū)70%的工業(yè)和生活用水中斷,陽泉鋼鐵公司四座高爐中的三座停產(chǎn),18間民房被沖毀。
水池崩塌的直接原因是繞池鋼絲嚴重銹蝕斷裂。240根鋼絲均在壁板接縫處斷裂。通過對分理出來的154根鋼絲斷頭測量,銹蝕率達100%,銹蝕量達63%。同一根鋼絲在貼靠水池砂漿保護層處銹蝕較輕,而貼靠水池接縫混凝土處銹蝕嚴重。其他相應的原因有:
(1)池內(nèi)水溫過高,冷卻水經(jīng)過二至三次循環(huán)輸入池內(nèi)的水溫增高至41°,加劇了水的電化學反應程度。
(2)施工質量差,水池建于文革后期,管理比較混亂。經(jīng)現(xiàn)場取樣測試,接縫混凝土抗壓強度只達到設計要求的56%,抗?jié)B等級原設計要求為S
8,實際僅達到S
3。繞池鋼絲原設計為266根,實際只有240根。
(3)設計考慮不周,沒有增設二道防線。設計對防滲措施不力,應做整體或帶狀防滲層,而設計只要求刷二道水泥漿。
(4)水池交付使用后,按常規(guī)應進行經(jīng)常例行檢查,但客觀上沒有可行的檢查手段,鋼絲嚴重銹蝕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