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概況
794礦地處陜西省藍田縣輞川鄉境內,距藍田縣城13公里,距西安市60公里。始建于1971年初,1993年正式投產。是核工業集團礦冶局下屬的鈾礦山。設計礦石年生產能力為4萬噸。現已建成采礦、堆浸、地浸及水冶生產為一體的新型鈾礦山企業。生產111號產品(產量自1998年45噸上升到2001年的75噸,今年計劃生產90噸)。截止2001年底,794礦資產總額為8109萬元,職工總數938人,在職為468人,內退、下崗、離退休470人。1999年以前每年虧損,自2000年起已扭虧為盈。
二、事故經過
2002年4月3日凌晨2時20分,794礦二區七中段7-1-1采場進行大爆破作業,裝藥量為8067kg。整個爆破工作進展順利。從4月3日至4月6日,井下所有作業面都停止作業。
2002年4月6日晨7時30分,二工區三隊職工6人、民工1人,前往十中段獨頭進行正常作業,先期到達十中段的5人,走在前面的3人被炮煙熏倒,走在后面的2人(其中民工1人)也感覺不行了,要往回返,被后到的2人救上八中段。
這次事故共死亡12人,其中9人為營救人員。
三、有關方面采取的措施
事故發生后,陜西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進行了報告。吳邦國副總理于事發當晚11點對此事故進行了批示。鞏德順副省長帶領有關部門趕赴現場,并與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廣欽商定,于4月7日成立了事故調查處理小組。4月9日上午召開了事故通報電話會,張廣欽副主任及核工業集團李定凡總經理通報了794礦的事故情況并要求全系統進行全面安全生產檢查,確保安全生產。
四、事故的性質
經調查了解,此次事故前3名死亡職工在放炮后未進行通風的情況下進入工作面作業,造成炮煙中毒,屬違章指揮。而后9人盲目進入危險區域進行搶救工作,屬各級領導制止不力而擴大了傷亡。因此,這是一起責任事故。
五、初步發現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一)重點放在放射性的防護方面,忽視了有毒氣體的防護。
(二)安全管理渠道不暢通,對班組安全活動提出的隱患及炮煙問題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實情況很差,有章不循,違章作業時有發生,對違章現象缺乏管理,整改措施不落實。
(四)井下通風管理不善。兩臺主要風機均因缺陷不能正常啟動,且風機沒有專人負責管理。
(五)應急措施不當。事故后,現場指揮沒按預案規定的程序進行搶救,搶救現場混亂,指揮不力。緊急重大情況工作小組沒配備必要的器材,平時也沒有組織應急演習,對突發事故毫無準備。
另外,全總調查人員向領導小組提出以下問題,請核工業集團斟酌:
(一)在井下通風系統全部癱瘓的時候,安排進行大爆破作業,根本不可能執行“放炮后加強通風”的規定。本身屬于違章指揮,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
(二)通過調查發現,794礦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大量漏洞,但甘肅礦冶局作為794礦的上級主管部門,平時對該礦如何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