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19日深夜11時,美國設(shè)在印度的博帕爾農(nóng)藥廠的由于240加侖水被錯誤地倒入45噸甲基異氰酸脂(MIC)儲罐內(nèi),使罐內(nèi)溫度突然升高至38度,壓力從5磅升至355磅。維修工試圖手工操作來減壓,但因罐內(nèi)壓力太大而未成功。3日零時56分,一股濃烈、酸辣的乳白氣體(劇毒物甲基異氰酸脂)從一個出現(xiàn)裂縫的安全閥泄漏出來,四處擴散,120名工人紛紛逃離,只有1名工長在孤軍作戰(zhàn)中死亡。整個事故造成2500多人死亡,12.5萬人受害,30萬人撤離,印度方面估計損失20億美元。
事故的教訓(xùn)是:
1)對劇毒物甲基異氰酸脂泄漏防護措施不當(dāng)。泄漏后長達3個小時沒發(fā)出報警;
2)廠址選擇不當(dāng)。處在密集居民區(qū),有1.2萬人居住在距工廠只隔一條馬路的地方;
3)雇員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甲基異氰酸脂沸點在39℃~44℃,而事故時罐溫達到38℃;此時自動安全閥失靈;洗滌器正在檢修,不能經(jīng)洗滌器排放氣體;臨時接通軟管排放氣體燃燒,但持軟管者臨陣脫逃,只有一個工長堅持工作,但其中毒失去點火能力。
下一篇:貨運槽罐車一甲胺泄漏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