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005年4月16日上午約8時,某酵母廠三廢處理站1名泥水工在露天廢水緩沖池(容積為80cm×120cm×170cm,內含甲烷、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有害氣體)內補漏,約幾分鐘后,即出現不適,頭暈、無力等。當時,生產班長在池邊監視,發現情況不妙,即下池救人,救出泥水工后自己卻暈倒在池中。在場其他人員沒有防護用品向廠內消防隊求救。消防隊員佩戴防毒面具后救出生產班長,并送當地醫院搶救,泥水工經救治康復出院,但生產班長因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2:2005年6月9日上午9時許,某鎮勞動服務公司職工謝××等4人被分配清理某鐵運公司第三輛自備A527、GN60078502號列車瀝青油罐,謝等3人在沒有工作服,也沒有任何防護器具的條件下從有關油罐車頂部進入油罐車清理90—Ⅱ號瀝青,另1人在罐頂守護。罐內作業約5分鐘后3人即覺不適,2人迅速爬上罐頂,謝來不及爬出,暈倒罐內。在另一油罐清理的譚××和家住附近的農民黃××聞訊后,在沒有任何防護用品的條件下進入油罐車將謝抬至罐口,由罐頂人員協助拉出罐外。之后,譚覺頭暈、胸悶、四肢無力,但仍能自行爬出罐外,而黃爬到第三級鐵梯時暈倒,后仰跌倒在罐內,后由佩戴防護面具的鐵運職工救出。謝和黃被救出后不省人事,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發生中毒事故的油罐車為圓柱形,長約10米,半徑約3米,體積為56m3,載瀝青約40噸。罐頂中央有一約60厘米直徑的罐口,從罐口至罐底設有鐵梯,供清理人員上落用。罐口上有鐵蓋,打開罐頂的罐口鐵蓋時,即聞到一般濃濃的臭雞蛋味(硫化氫氣味)。對油罐車內空氣測定,硫化氫濃度為400mg/m3(國家衛生標準10mg/m3),超標39倍。
案例3:2005年6月24日上午11時多,某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科副科長李××帶3名干警到曾被海盜劫持的運載棕櫚油的巴那馬籍油輪BULAWAN號采集棕櫚油樣品。在艙面順利采集了前4個船艙的油樣,第5個船艙因油平面較低,民工田××(男、18歲、湖南張家界人)主動請櫻進入船艙采樣,在沒有佩戴防護用品的情況下,從艙頂部僅有的一個橢圓型開口(邊長約1.2×1米)沿著垂直舷梯進入船艙,頭部進入艙頂開口不久立即暈倒掉進油艙。帶隊刑警李××見狀,在沒有佩戴防護用品情況下沖下船艙,同樣暈倒掉進油中。在艙面的另1名民工郭××(男、36歲、湖南張家界人)沒有佩戴防護用品,也沖下船艙救人,下了幾個梯級后,感覺不適,大叫有毒,不能下人,并極力往上爬,但力不從心,摔落到船艙的平臺上。其他人員見此情況,不敢再下船艙救人,只能請求救援。由于港口沒有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只好向40多公里外的市消防隊求救。待救援人員將事故艙的內容物泵出艙外并緊急送風,再派人佩帶防毒面具下艙救人,此時已花了近5小時,3人已死亡多時。
事后,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會同該市衛生防疫站人員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科刑警的陪同下到事故現場調查。打開事故船艙蓋板時,即聞到一股臭雞蛋的氣味。抽取艙面下3.5米處氣體快速顯色管測定,硫化氫濃度為100~180 mg/m3(國家衛生標準為10 mg/m3),二氧化碳濃度為0.12%,一氧化碳濃度為1.8mg/m3。證實為硫化氫中毒。
這3起事故的原因都是深處作業,缺乏防護意識,發生中毒后,在沒有防護條件下盲目救援,無謂犧牲,加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