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由于空間狹小、自然通風不暢等特點,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危害作業人員生命安全。近年來,屢有發生因有毒有害氣體中毒造成作業人員傷亡的事故。而在傷亡人員中,有些是參與現場救援的人員,因缺乏必要的救援知識,未采取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盲目施救導致。
一、事故案例概況
2013年7月11日,一艘散貨船停靠某船廠。根據協議規定,船廠將該船清潔工程業務發包給了某洗艙公司。7月26日,洗艙公司對該船機艙進行清潔。14:00左右,班組長范某安排程某A和程某B二人打開機艙底艙刀門,并安排他人安裝風機、拉風管及整理抽油管線。對機艙內氣體濃度檢測后,作業人員進艙作業。15:20左右,安全員巡查機艙,未察覺異樣。15:40左右,聽到程某A呼救聲,范某等人前去查看情況,發現底艙刀門打開,刀門蓋放在邊上,刀門口處系著一根繩子,而繩子另一端綁在程某B身上,眾人將程某B拉出底艙,發現其已失去知覺,此時程某A還倒在艙內。察覺事情嚴重,范某立即通知船廠,同時對程某B進行緊急施救。船廠人員趕到現場,因現場無呼吸器、防毒面具,于是又緊急通知送防毒面具到現場,并安排車輛先將程某B送往醫院搶救,程某A待救出后也送往醫院搶救,但2人均搶救無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從人、物、管理角度分析,筆者認為造成該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安全準備不足。洗艙公司清艙作業前,未全面了解作業場所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未及時清理機艙底艙內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
二是應急救援不當。程某A發現同伴倒在艙底,未及時向相關部門、人員報告事故情況,選擇了自行施救,且施救過程中未使用呼吸器等設備,導致自身中毒。
三是安全措施未落實。作業現場未按規定配置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應急救援設備,趕到的救援人員無法第一時間下到艙底,延誤了搶救時間。
四是安全檢查不力。巡查作業現場,未能及時發現作業現場無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應急救援設備,以及作業人員未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等安全隱患。
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預防措施建議
施工作業準備:(1)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2)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監護者、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做好安全技術交底;(3) 提供符合要求的監測、通風、通信、照明、個人勞動防護用品以及應急救援設備和器材;(4)設置安全警示告知標志;(5)強制機械通風換氣;(6)按規定對氣體濃度進行檢測、監測;(7)安排監護人員現場作業監護。
應急救援準備: (1)制定并實施應急救援預案,及時修訂完善;(2)配置符合要求的空氣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訊設備、安全繩索等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3)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熟練掌握相關應急預案內容;(4)應急救援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氣體中毒急救和心肺復蘇術;(5) 制定并實施應急救援程序與呼叫程序,一旦情況危急,立即組織作業人員撤離,報告事故情況,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傷員急救方法:(1)迅速將傷員移離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暢。(2)呼吸抑制時給予呼吸興奮劑,心跳及呼吸停止者,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術,直至送達醫院。(3)凡硫化氫、一氧化碳、氰化氫等有毒氣體中毒者,切忌對其口對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氣體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壓式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