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沈陽發生了幾起建筑工人在施工中墜樓的事故,如10月26日晚,一名叫劉壯的建筑工人從18樓墜落;10月31日晚,農民工趙某從建筑工地十幾米處墜落;11月3日中午,一名30歲農民工在施工中踩翻一塊木板,掉進有4層樓高的地下室。建筑工地為何頻發事故?記者就此采訪了沈陽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二處的負責人。
工地收尾事故頻發
該負責人說,每年到這個季節,一般都出現事故頻發現象。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工程一般都進入了收尾階段。建筑公司往往嫌腳手架、安全網等礙事,便提前把建筑初期搭建的立體及平面防護網撤掉了。此外,這個時段很多工種在交叉作業,由于協調不好,也會產生事故。另外,此階段施工方按建筑方要求搶進度,在安全措施上就忽略了。同時,建筑工程監理對安全檢查也不到位。
安全設施偷工減料
發生墜樓事故,同個別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具及不按照安全標準去做是分不開的。如使用劣質的安全網。還有一些施工單位,圖省錢在外墻作業中用不容許使用的自制的吊籃和手扳式轱轆放繩,把生命系在一根繩上,繩子一斷,人就墜樓。
建筑工人不培訓
現在的建筑工人大多是農民工,自我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高空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培訓部門培訓并發給“高空作業操作證”才可進行高空作業。但農民工進城后,很少有參加培訓的。不參加培訓,就不能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如在高層作業必須系安全帶,有的建筑工人嫌麻煩,要么不帶,要么就是不把安全帶固定在安全的支點上。
上一篇:大礦為什么還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