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能飯”越吃越香
2025-03-15
來源:安全文化網
作者:王帥
|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構建技能型社會的重要力量,一直以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當前,全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技能型人才缺口仍然存在。如何破解構建技能社會對技能產業工人的“渴求”和高技能人才極度短缺的現實?從長遠來看,在于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明確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它們既回應了勞動者關切,提高了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提升了技能人才的“職業含金量”,更向全社會傳遞出尊重勞動者、尊重技能人才的鮮明導向。
落實技能人才多勞者多得,既是貫徹社會主義條件下按勞分配的根本原則,也體現了社會對技能人才個人貢獻的客觀公正評價與廣泛認同,有利于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有利于鼓舞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落實技高者多得,體現的是對技能人才勞動成果的充分尊重。達到技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勞動者持之以恒地鉆研技術,真刀真槍地在實踐中磨煉水平。實現讓技高者真正因高技能而獲利,需要發揮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作用,構建科學的業績貢獻評價機制,形成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以增強技高者的收獲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從事科技攻關活動,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落實創新者多得,體現的是對技能人才創新貢獻的高度肯定。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創新需要技能人才的勇氣與膽量,要給予創新者寬松的環境,容忍他們的失敗。但創新也并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產業變革、重大的技術攻關,一些操作細節的改進、加工設備零部件的微調等都是創新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們要高度肯定創新者的勞動成果,按照技能人才的創新貢獻匹配相應的薪酬,讓技能人才在創新中嘗甜頭、提勁頭、有奔頭,讓創新者多得實惠成為榜樣,讓“技能飯”越吃越香。
落實新聞技能人才多勞者多得,當前,信息傳播呈現“瞬時爆發—快速衰減—記憶消散”的代謝特征,傳統新聞傳播面臨價值沉淀不足與持續影響力式微的雙重困境。現有傳播機制在實踐中遭遇三重脫節:初始傳播的渠道覆蓋與受眾觸達存在時空錯位,導致信息滲透率虛高實低;二次轉化的媒介形態與用戶偏好存在適配偏差,造成內容傳播力斷層衰減;多次沉淀的文化價值與社會記憶存在轉化梗阻,致使新聞產品的歷史承載力持續弱化。這種傳播鏈條的斷裂狀態,既削弱了新聞輿論引導與監督的效能,又難以產生具有代際傳承價值的精神文化資產。
所以說“三階再生體系”為此提供解決方案。一次傳播階段,建立“社會媒體+行業媒體+自有矩陣”的立體傳播網絡,通過時空矩陣排布實現重要新聞的全天候覆蓋。二次傳播階段,實施內容形態的視頻化、互動化轉變。如將百年電力發展史的文字報道資料重構為系列短視頻、H5專題網頁,為用戶提供多維沉浸體驗。三次傳播階段,通過包裝衍生產品、聯動根植項目、出版書籍讀物等形式,提升新聞內容的產品轉化率,增強用戶記憶。如通過建設電力博物館、出版《能源轉型白皮書》等舉措,將新聞內容轉化為有形的文化資產。
國有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轉型升級,本質是傳播價值鏈的重構過程。現代實踐表明:需以系統性思維貫通“機制—話語—價值”創新鏈條,在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機制層面,要構建開放協同的生產體系,打破專業壁壘與層級限制;話語層面,需建立動態平衡的轉化模型,彌合專業性與傳播性的本質沖突;價值層面,應打造文化沉淀的生態系統,突破信息代謝的時空局限。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勞動者擁有一技之長,反映的是與之相對應的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增值,反哺的是勞動者通過一技之長服務國家發展,實現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夢想。
時代呼喚著每一位愛拼才能贏的奮斗者。是推動“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從理念走向實踐,為技能人才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吸引更多年輕技能人才投身技能報國之路。(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