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強化教育培訓和預案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2008-08-14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安全生產工作由源頭管理、過程控制、應急救援和事故查處四個部分構成。當事故或災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時,建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組織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已成為抵御事故風險或控制災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關鍵甚至是唯一手段。應急救援在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歷來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自國務院辦公廳于2003年11月成立了應急預案工作小組以來,我國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基本形成。然而,不少地區或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書面上、文件中,應急預案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著重探討急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培訓和預案演練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其解決措施。

    一、存在問題

    1、個別領導認識不足,缺乏應急救援意識。個別領導的危機意識不強,未能嚴格落實行政和部門首長負責制,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個別地方、部門和單位還沒有制定預案,地方預案沒有形成體系,上下脫節、不對應,企業預案與政府和部門預案不銜接,有的應急處置機構和隊伍也比較分散,存在多頭指揮、功能單一、缺乏統籌的弊端,應對重、特大事故能力差。

    2、預案不規范,可操作性不強。有的單位或部門在應急救援問題上草率應付,責任心不強,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不規范、不完整或過于原則化,可操作性不強。有的雖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應急預案,但只是掛在墻上或緊鎖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內容之外,再也無人問津,更沒有組織學習,使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了“聾子的耳朵”,失去了實際作用。

    3、人員配備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雖然已經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但尚未建立應急救援隊伍,或雖然建立應急救援隊伍,但應急救援人員素質低,思想不穩定,作風不過硬,業務不熟悉,或救援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個體防護不足,難以適應應急救援特別是事故搶險救援的需要。

    4、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應急能力差。比較普遍的狀況就是許多單位的從業人員應急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沒有很好的對相關的應急預案進行宣傳、教育和演練,其識災、防災和自救能力較差,對預案內容不熟悉,對預案也未檢驗,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沒有對預案進行及時修改。一旦發生生產事故,連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要配合專業救援人員共同抗災。

    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問題,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響了救援效果,而且還擴大和次生了事故。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1-8月全國發生了25起因企業應急管理水平低、應急人員素質低、應急裝備水平低、指揮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的事故,導致95人死亡。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險,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當,造成54名參加救援人員犧牲。

    二、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這種問題,必須綜合治理、辯證施治,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災難預防救助知識,增強公民的自我保護能力。應急管理機構要加強應急預案和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和自救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組織編制科普讀本、影像資料、典型案例分析和舉辦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欄等多種媒體,宣傳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應急處置程序,普及事故災難預防、避險、報警、自救、互救等知識。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險源周邊的人群,要讓他們了解潛在危險的性質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識,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及備用疏散路線,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救援工作的有關要求,提高公眾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如重慶開縣2003年“12·23”井噴事故,由于沒有事故預案,事故發生后沒有及時同地方政府銜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結果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06年3月25日,井噴事故發生在同一地點、兩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時間僅隔了兩年多。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訓,企業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噴事故應急預案,國家安監總局和重慶市主要領導、中石油主要領導親臨指導,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經過7天的反復搶險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氣井漏事故終于“堵漏壓井”成功。4月1日,1萬多名疏散的群眾開始陸續回家,未造成人員傷亡。這充分說明對預案的宣傳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業的預案不要關起門來自己搞,還要搞好對外宣傳,應該讓周邊群眾知道的一定要公開。

    2、強化培訓,提高相關人員應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視對應急管理人員尤其是救援指揮人員的培訓。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根據危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結果,確定最佳的應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實具體,將可預見的危險和漏洞都解決和處理好,使預案更加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這要求應急管理機構要加強對應急培訓工作的組織和指導,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使預案編制者不僅具備全面的風險管理知識,而且掌握預案的制定方法;讓救援指揮人員對預案的掌握理解、現場指揮和綜合協調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將地方和部門各級領導干部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教育培訓內容,使其切實掌握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應急響應的程序和各個崗位的職責。其次要強化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基礎訓練。應急管理機構經常開展專業救援隊伍訓練,保證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體能、戰斗意志和作風,明確各自的職責,熟悉潛在危險的性質、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領,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和通訊裝備的使用,運用各種專業技術,提高現場救援應變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級分類開展應急培訓工作。生產經營單位應將與本單位相關的應急知識融入新員工的“三級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中,保證相關的管理人員、職工熟悉和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程序、任務和措施,一旦事故發生,知道誰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應急人員能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提高執行應急預案的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特別要強化對重點、高危行業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讓企業員工了解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學會自救和互救。

    3、應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應急管理工作必須“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各級政府要依法組織制定和完善各專業性、地方性和區域性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并在規定范圍內予以發布實施,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加大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裝備的配備,搞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加強日常隱患排查和事故預防,事故災難發生時,依托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在第一時間里組織開展有效救援。生產經營單位也要根據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事故應急預案,并報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備案。同時,不能忽視社區應急救援建設,它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有關部門通過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員統計表明,95%以上幸免于難的人不是靠專業隊伍救援出來的,而是靠鄰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現突發事故的第一時間,最能發揮作用的還是社區居民。

    4、建立完善預案演練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預案制定的是否可行要靠實踐去檢驗,而實踐最好的方法是預案演練。應急預案的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預案演練可在事故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應急資源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檢驗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有利于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所以,演練一定要著眼于實戰,符合實際,演練一次發現一次,經過演練評估,不斷修訂、補充和完善預案。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裝置、人員、生產條件等也是如此,隨著它們的變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隨時重新修訂,有的企業經常忽視這一點,制定一次預案便一勞永逸,再也不完善不補充,發現的問題也不修改,久而久之應急預案便成了一堆廢紙。許多事故教訓也表明,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落實的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反之就將受到它的懲罰。

    5、堅持標本兼治,把救援與防范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參與事故預防和隱患排查的工作機制,組織專業救援隊伍參與企業的安全檢查、隱患排查以及危險源監控等工作。通過對重點監控單位、部位進行安全檢查,讓應急救援人員熟悉了救援環境,掌握切實可行的救援要領,同時也排查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總之,要以預案宣傳為基礎,以預案演練為保障,推動應急管理工作上新臺階。通過宣傳,讓相關的人了解預案精神,掌握預案內容,提高危機意識和防災、救災能力;通過演練,檢驗預案的可操作性,鍛煉救援隊伍協調配合能力和實戰能力。一旦發生事故,及時啟動預案,搞好應急響應,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事故救援效果,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發揮事故應急救援在促進安全生產形勢好轉方面應有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德钦县| 叙永县| 永州市| 浦东新区| 张北县| 弋阳县| 安宁市| 莎车县| 安陆市| 镇康县| 永昌县| 汪清县| 五常市| 武安市| 裕民县| 西藏| 连山| 且末县| 和平县| 德保县| 海丰县| 江山市| 辉南县| 棋牌| 富蕴县| 镇雄县| 兴宁市| 章丘市| 卢龙县| 萨嘎县| 漯河市| 兴城市| 郑州市| 交城县| 阿拉尔市| 通山县| 集安市| 成都市| 葫芦岛市|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