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國已有的各種標準(草案)來看,雖然表達方式存在一定差異,但其主要特點和內容實質是相同的。以英國標準BS8800《職業衛生安全管理體系指南》為例,其主要特點,一是職業衛生安全管理與質量管理、環境管理一樣,遵從好的管理的共同原理;二是將OHSMS融入組織總的管理體系中。這種特點充分體現在下述的6要素中。
1 初始狀態評審
初始狀態評審的目的是,弄清當前OHS狀況和OHSMS的適用性及運行情況,為衡量今后的改善程度提供一參考基準。評審的依據是:法律方面的要求;組織內已有的管理方面(指OHS)搞得最好的成功經驗;現有OHS方面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有效性等。
2 OHS方針
組織的最高管理部門制定的OHS方針要對如下幾方面作出承諾:體現出OHS是其全部業務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OHS方面達到一個高水平,以滿足法律要求為最低標準,不斷進行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原則的改進;為實行方針提供充分和適當的資源;從最高級管理到生產第一線的監督,管理體系各層次都將OHS管理作為其首要責任。
3 計 劃
組織應在以下方針制訂計劃:為實現其方針的總計劃和總目標,含人事和資源的安排;為獲得足夠的OHS知識、技能和經驗來安全地管理工作活動的計劃;為控制危險評價中辨識的危險的實施方案;管理保證措施;關于績效測定、糾正措施、審核和管理定期評審的計劃。
4 實施與運行
在實施計劃中要特別重視下述問題。各級責任:有關OHS的最終責任由組織的最高層管理承擔;組織的各級部門,對所有有關人員的安全健康負責。能力與培訓:組織應做出安排以鑒別組織內各級工作人員所需要的能力,并組織所有必要的培訓。信息溝通:有效而開放式的OHS信息溝通;提供專家咨詢與服務;雇員參與和參議。OHS管理體系文件及其管理:組織應當保證有能使OHS計劃得以完全實施的足夠的、不過時的、有可操作性的文件,且在滿足有效性和效率的前提下,文件應當精簡到最少。管理保證措施:在管理機構中實行分工負責制,明確每人的責任和義務;授予人們履行職責的權力;根據組織的規模和性質,分配足夠的資源。應急準備與反應:制定對可預見的緊急事件及使其影響最小化的應急計劃。
5 檢查及糾正措施
通過預防性檢查和事后性檢查進行績效測定,檢查OHSMS的有效性,檢查OHS方針和目標實現的程度。一旦發現缺陷,要查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
6 審核和管理定期評審
審核的內容為:組織的OHSMS是否能實現所要求的OHS標準;組織是否履行了OHS的全部責任;OHSMS的優缺點和現狀。以對OHSMS的各環節進行更深入、更嚴格的鑒評。評審OHSMS總的運行情況,體系中各環節的運行情況,審核的結果,內部外部因素,諸如組織機構的變化、法律方面的新情況、引入新技術等。根據最終評審結果,來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彌補不足。
上述各項要素對OHSMS是必要的,而各要素應用的方式和程度取決于組織的規模、活動的性質、危害種類和運行條件等因素。
OHSMS的運行,從第1要素到第6要素逐項完成,為一次循環。第二次循環的初始狀態評審將確定一個新的高于第一次循環的起點線……逐次提高,持續改進。OHSMS循環是組織整個管理體系循環的一個子循環。對于超過法律最低要求而謀求進一步改善OHSMS的組織,以及對于那些危害已構成明顯威脅、對已有的或計劃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沒有把握的狀態,應當進行危險評價。危險評價與控制,目的是查明與工作活動有關的危害的危險程度并采取措施使其達到可容許的程度。
對于上述每個要素和危險評價,OHSMS標準均規定了詳細的內容和實行程序。
OHSMS標準的目的,即改善OHSMS的最終目的是:使職工和其他有關人員面臨的危險最小化;改善經營效果;幫助組織在市場上樹立一種負責的形象。
上一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的發展
下一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知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