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ISO?
答: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簡稱,成立于1947年2月,負責制定除電工產品以外的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2、目前我單位實施的環境管理體系執行的是哪個版本標準?
答:是2004版標準,即:ISO14001:2004標準。
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和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模式是什么?
答: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以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德明模式”為基礎的,也稱為“PDCA模式”,即規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等四個關聯的環節。
德明(Deming)模式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工中得到充分地運用并取得了成功。德明模式將企業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①規劃,即策劃階段—建立企業的總體目標以及制定實際目標的具體措施。
②實施,即行動階段—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執行計劃和采取措施。
③檢查,即評估階段—檢查按規劃而執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并將結果與原規劃進行比較。
④評審和改進,即糾正措施階段—改進識別出來的缺點和不足,修改規劃使之適應變化的情況,必要時對程序予以加強或重新確定。
這是一個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框架,以持續改進的思想指導組織系統地實現目標,并使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企業傳統管理相融合。
4、ISO14001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SO14001中文名稱是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頒布。2004年進行第一次換版。
ISO14001是組織規劃、實施、檢查、評審環境管理運作系統的規范性標準(見圖),該系統包含五大部分,17個要素。五大部分內容概括如下:
五大部分是指:
①環境方針
②規劃
③實施與運行
④檢查與糾正措施
⑤管理評審
這五個基本部分包含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和建立后有計劃地評審及持續改進的循環,以保證組織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5、建立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步驟有哪些?
答:主要步驟分為:
1)、領導決策與準備;
2)、初始評審;
3)、體系策劃與設計
4)、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編制
5)、體系運行
6)、內部審核及管理評審
6、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各部門經理主要工作任務有哪些?
答:1)、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工作;
2)、對本部門適用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獲取和傳達工作;
3)、落實本部門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
4)、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培訓工作;
5)、負責組織對本部門相關文件的編制和管理工作;
6)、負責本部門所管轄區域內環境、安全管理責任;
7)、負責組織對本部門潛在突發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事件編制應急預案,并實施培訓和演練。
8)、負責對本部門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績效的日常監督、檢查;
7、編制環境管理體系文件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文件化是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特點之一,其重要意義在于:
①可以對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所有程序和規定在文件中固定下來;
②有助于組織活動的長期一致性和連貫性;
③有助于員工對全部體系的了解并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責任;
④一份完整的管理文件可以作為體系審核評審和認證的基本證據;
⑤可以展示本組織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全貌。
8、請解釋環境管理體系中: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環境指標之間的關系?
答:環境方針:一個組織對其全部環境績效的意圖與原則的陳述,它為建立組織的行為及環境目標、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
環境目標:是一個組織依據其環境方針規定自己所要實現的總體環境目的,如何應予以量化。
環境指標:直接來自于環境目標,是為實現環境目標所需規定并滿足的具體環境績效要求,它們適用于組織或其局部,如何行應予以量化。
環境目標是依據環境方針制定的,是將環境方針具體化和量化。
環境指標:其直接來源于環境目標,是對環境目標的分解與量化。
通俗講,環境方針是宏觀的方向性的。目標、指標是具體的、量化的。如方針中強調改進工藝,環境目標則應具體體現哪項工藝需改進,環境指標則應反應工藝改進的具體步驟。
9、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初始評審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
答:初始評審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
1)辨識組織常規活動、非常規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所有作業場所內的設施存在的危險源及其風險并對風險進行評價確定風險級別。
2)辨識組織作業活動中存在的環境因素、確定環境影響并對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3)、識別、獲取適用本組織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要求;
4)、評價組織的現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與相關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要求的符合程度,找出主要違法、違規問題;
5)、評審現有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職責劃分的適宜性、有效性;
6)、對組織現行的各項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適用性評審;
10、環境因素識別過程關注的“三種時態”和“三種狀態”是什么?
答:“三種時態”是指:現在、過去和將來三種時間狀態;
“三種狀態”是指: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11、環境因素主要帶來的環境影響類型有幾種?
答: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處理、噪聲污染、能源和資源消耗幾種類型。
12、對本部門識別的危險源進行評價采用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答:采用的是“LEC”法,即:作業環境危險性評價法。
13、被列為“勞動保護基本法”的是哪項法規?
答:勞動保護基本法是指《中華人民共合國勞動法》。
14、被列為“環境保護基本法”的是哪項法規?
答:環境保護基本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5、對本部門相關崗位人員進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可采取的主要培訓方式有哪些?
答:培訓方式有多種選擇:組織內部培訓、送員工進行外部培訓、要求員工自學、學術交流等。
16、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可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答:可采用:
1)、培訓后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實際操作考核等);
2)、愛訓者的自我評價(培訓心得、培訓總結等);
3)、管理人員對受培訓者的評價。;
4)、受培訓者的業績評定、工作觀察等;
5)、對特殊工作人員的考核和資格認定;
17、請簡述應急預案的編制原則?
答:主要原則是:機構健全,權責明確,措施得當,保障有力,可操作性強。
18、應急預案編寫應明確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答:包括:a)應急預案的主要適用范圍;
b)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c)應急原則;
d)應急過程中內外部聯絡方式;
e)應急設備設施、設備備情況;
f)緊急處理措施和工作流程;
g)應急疏散要求;
h)現場急救措施等內容。
19、什么是被動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績效監視和測量?
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被動的績效監視和測量是指:監視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歷史證據;
20、對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測的要求有哪些
21、什么是糾正、糾正措施、預防措施?
答:糾正: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例:某人在跑進賓館大廳時由于未注意到未貼任何標識的玻璃門而撞在上面玻璃門被撞碎人頭破血流,針對以上發生的不合格(不期忘情況)賓館采取了如下措施:1、馬上帶傷員到醫院進行包扎,并將撞碎的玻璃門進行了更換(與以前一樣的);2、賓館對發生的這個事件進行了原因分析,認為沒有給透明的玻璃門加醒目標識是導致這個事件的根本原因,因此就給新安裝的透明玻璃門貼上了醒目的警示標識;3、賓館經理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認為賓館不止一個這樣的透明玻璃門,為了預防其它門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決定將期他透明玻璃門也進行安全警示標識的張貼,于是其他所有的透明玻璃門也加上了安全警示標識。
以上案例中:其中1為“糾正”只時對不合格或不期望事件采取了措施,未針對事件原因;
期中2為“糾正措施”是在對事件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后針對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其中3為“預防措施”是在其他門沒有發生類似事件之前采取的措施。
22、對檢查發現不符合的糾正措施實施過程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步:對不符合的確認;第二步:對不符合產生根本原因的分析、調查;
第三步:針對不符合產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糾正措施;
第四步:按糾正措施計劃要求進行實施;
第五步:對不符合項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有效性情況進行驗證。
23、記錄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記錄主要有兩大作用:
1)、記錄對工作起證實作用,證明按體系要求實施了某項工作;
2)、記錄起追溯作用。
24、記錄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答:記錄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表格和文件,記錄形式還可以用磁帶、磁盤、照片、影像、樣件等形式。
25、對記錄的管理要求?
答:記錄應真實、準確、清晰,容易辨認,記錄不得隨意涂改。
26、內部審核工作的組織過程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內審準備階段;包括以下工作:
1、進行內審員培訓;
2、制定培訓工作計劃;
3、準備工作文件:編寫檢查表;
第二:內審實施階段;包括以下工作:
1、召開內審首次會議;
2、進行現場審核;
3、確定不符合項,開不符合項報告單、編寫內審報告;
4、組織召開內審末次會議;
第三:內審不符合項的整改階段:
1、對不符合項進行原因分析,確定糾正措施,
2、按糾正措施計劃實施糾正措施;
3、對不符合項糾正措施落實情況的驗證;
27、管理評審會議要由誰負責主持?
答:由分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評審會議。
28、管理評審重點評審的內容(輸入)包括哪些?
答:1)內部和外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結果;
2)OHS方針、目標、管理方案實施情況。
3)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情況;
4)事故、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
5)相關方投訴,建議及其要求;
6)績效監視和測量情況報告;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報告;
上一篇:HSE管理體系建立實施的經驗體會
下一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