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線上,對任何安全問題的發現、提出、解決,都是靠人,而且主要是靠處在生產一線的班組職工。因此,班組的安全管理必須“以人為本”。
生產過程的創新,生產現場的改進,大都是在生產一線進行的。生產一線的安全“動力源”是班組職工。因此,以人為本,發揮班組職工群體的安全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挖掘他們的最大潛能,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是生產過程安全進行的關鍵所在。
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為中心來開展安全工作,把人作為“第一資源”來尊重之、關愛之、依靠之,真正把人作為發展的核心要素來看待。一切工作,特別是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要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而使處在生產一線的每一位職工都能迸發出最大的能量。
以人為本,就要轉變觀念,由過去單純地對班組職工具體不安全行為的控制與約束轉變為與安全觀念的交流和溝通相結合,用班組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安全價值觀整合出符合班組安全管理實際的新措施。
以人為本,就要重視對班組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加大教育培訓上的投入,以此,使班組員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發揮自我,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以人為本,就要在班組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以激勵、關心為重,尊重班組職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生產方式由資源攫取型向深層次的資源再生型轉移。
以人為本,就要學會把握職工情感的脈絡,尋找職工心態不平衡和情緒波動的根源。然后,采取有力的措施,從源頭上進行根治、梳理。對此,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到職工中去,做到“身入”、“心入”,耐心傾聽職工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見和反映,觸摸職工的思想情緒脈搏,弄清職工產生各種情緒的根源。
認真傾聽他人的“訴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為此,一是要有耐心,態度要誠懇,讓職工的話有處說,苦有處訴。二是要敢于聽,既要聽合意之言,又要聽逆耳之聲;好聽的話要善聽,刺耳的話要能聽,即使職工的意見并不是那么正確,只要不是出于惡意,就應讓他們暢所欲言,讓他們說完、說透、說夠。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職工的思想脈搏,為理順職工思想情緒打下基礎。
古人云:“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因此,班組長在安全工作中必須做到與人為善,關懷體貼職工,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班組長只要出于一片誠心,就會換來職工的感激和信任。有了這種感情上的交流,職工思想上的疙瘩就會得到化解,班組長與班組職工之間就會以誠相見。
要理順職工的思想情緒,必須扎扎實實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辦實事不僅要抓大事,而且還要抓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小事”。實際上,影響職工情緒的,也多是一些涉及他們切身利益的“小事”。職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從班組日常工作瑣事中觀察、看待班組長的。班組長能“雪中送炭”,他們就能感覺到組織的溫暖,有什么思情緒也會冰消雪融;反之,在職工困難的時候,在職工需要溫暖的時候,卻見不到班組長的身影,職工就會有思想情緒。職工反映的熱點安全問題之所以成為熱點、難點、難題,就是因為班組長對職工的思想問題熟視無睹,沒能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解決問題。只有千方百計解決職工亟需解決而他們自己又難以解決的問題,職工的思想情緒才能好起來,班組長才會贏得廣大職工的支持,班組安全工作才會變被動為主動。因此,讓職工的思想情緒好起來,應該成為班組長安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實施“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