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氣泄漏事故頻發
2005年6月28日清晨,由于南京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的裂解罐區發生液氨泄漏,附近正在田里干活的多名村民和路人被熏倒,躲在家中不敢出來的許多村民聽到警笛聲,紛紛用毛巾捂著鼻子從屋里出來。田間的樹葉也被熏得枯黑,堤埂下數十畝農作物和蔬菜像是被霜打過一般,茄子、西紅柿、小青菜葉子萎縮,葉片呈黑色;就連堤埂坡下的草坪也難逃厄運,似被大火燒過。
2005年6月21日傍晚,地處南京棲霞甘家巷的金陵石化分公司化肥聯合車間發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多人中毒。
2005年6月2日凌晨,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秦南電解錳廠發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6人中毒。這次液氨泄漏事故是一輛載有3噸液氨的槽車在向儲氨罐輸送液氨時,輸送管突然發生斷裂引起的。
2005年5月26日上午10點半,在貴州銅仁松桃自治縣城郊的三和錳業有限公司液氨儲存區內,一輛裝載12噸液氨的槽罐車在卸車時發生管道爆裂,導致12噸液氨全部泄漏,污染了以廠址為中心直徑2公里的面積,危及巴坳等4個自然村2000多名群眾的安全。
2005年4月29日上午,位于甘肅省榆中縣的蘭州遠東化肥有限公司尿素車間發生液氨泄漏事件,造成該車間工人1死6傷的嚴重后果。
2004年12月30日,哈爾濱市冰球館發生了一起氨氣泄漏事件。
2004年年初,哈爾濱市動力區的一家大型冷飲生產企業在維修制冷設備時,氨罐發生泄漏。
舊事重提
2002年7月8日2時許,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發生液氨泄漏事故。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約20噸,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
當日0點20分,一輛個體液氨罐車,在莘縣化肥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液氨灌裝,到凌晨2點左右,灌裝基本結束時,液氨連接導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駕駛員吩咐押運員立即關閉灌裝區西側約64米處的緊急切斷閥,自己迅速趕到罐車尾部,對罐車的緊急切斷裝置采取關閉措施,一邊與廠值班人員聯系并電話報警。2時09分,接到報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門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先后趕到現場,組織事故搶險和群眾疏散。同時,企業對生產系統緊急停車。4時40分,消防官兵將液氨罐車2個制動閥門和1個灌裝截止閥關閉。搶險搜救工作一直持續到6點30分。參與搶險搜救的干部、群眾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車輛32部,共解救、疏散群眾2000余人。
導致事故傷亡擴大的重要原因,是該廠液氨罐區與周圍居民區安全間距不符合規范要求。根據《小型氨肥廠衛生防護標準》(GB11666-89)和當地氣象條件,安全距離要求為1000米,而實際最近距離不足25米,遠遠低于規范要求。
1990年7月21日,江蘇省豐縣化肥廠濃氨水儲槽頂蓋因腐蝕穿孔,在更換時,僅對濃氨水儲槽進行了隔離置換,但系統并未停車,位于其下部的稀氨水儲槽仍在運行。在新頂蓋就位后,需焊接頂蓋最高部位的呼吸管,當焊完后撬動頂蓋找正時,突然發生爆炸,在塔頂作業的3人死亡。事后分析認為,由于稀氨水儲槽沒有停運,為防上面燒焊焊花落入呼吸口,以布遮蓋,但這遮蓋布已經掉落,呼吸口完全敞開,氨與空氣混合,在其周圍形成可爆性氣體,在上面有焊接火花落下時,便引爆了下部的稀氨水儲槽。
1987年6月27日,安徽省毫縣化肥廠一臺1.0噸液氨汽車罐車,從太和縣化肥廠灌裝液氨返回途中,路經太和縣一農村集貿市場時,罐體發生爆炸,液氨全部泄漏,造成10人死亡、50多人中毒。事故原因:一是超裝;二是罐體焊接質量不符合要求;三是路經人口密集區。
氨的危害性
危險特性
氨是NH3的中文名稱,因其在常溫下呈氣態,所以又叫氨氣。它的主要用途有三,一是用于制冷,二是制取氨鹽,三是制造氮肥。
氨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是一種無色易燃又惡臭的刺激性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燃燒后生成氧化氮;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由于氨有易燃的特性,所以它的禁忌物有強氧化劑,還有鹵素、酰基氯、酸類、氯仿等。如遇著火,切斷氣源最為重要;若不能切斷氣源,決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盡快噴水冷卻火場中的容器,如有可能,應將容器從著火現場移至空曠處。
對健康的危害
氨是低毒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主要是通過口鼻吸入。低濃度的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使人眼、鼻、口立刻產生辛辣感,引起流淚、流鼻涕、咳嗽、頭暈、頭痛等癥狀。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性壞死,引起化學性肺炎及灼傷。當人吸入高濃度氨氣時,可引起劇烈咳嗽、氣急、胸悶、胸痛,口唇和指甲呈青紫色。急性輕度中毒者表現為皮膚、粘膜的刺激性反應,出現鼻炎、咽炎、氣管及支氣管炎,或伴有角膜及皮膚灼傷;急性重度中毒者出現喉頭水腫、肺水腫、聲門狹窄、呼吸道粘膜細胞脫落、氣道阻塞而窒息,并伴有中毒性肺水腫和肝損傷;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濺入眼內,可致眼結膜水腫、角膜潰瘍,引發虹膜炎、晶體混濁、角膜穿孔,甚至失明。高濃度的氨水或氨氣接觸到人的皮膚上,可引起表皮灼傷、起水泡和壞死。另外,還有一些人對氨水會產生過敏反應,出現過敏性皮炎或過敏性哮喘等。
儲運要求
這是一種易燃、腐蝕性強的壓縮氣體。儲存條件是陰涼、干燥、通風,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而且還不能與鹵素(氟、氯、溴)、酸類物質混合存放,入庫驗收時要注意品名、驗瓶日期,先進庫的先發用。用罐儲存時一定要有防火防爆的技術措施,并配備相應品種和相當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
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用槽車運輸時要灌裝適量,不可超量超壓運輸。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中途不得滯留停頓。
急救與防護
急救措施
急救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果是皮膚接觸,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進行徹底沖洗,或用3%的硼酸溶液沖洗。若有灼傷,必須送醫院進行治療。倘是眼睛接觸,要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所需時間至少15分鐘,并立即就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呼吸道吸入。這種情況十分危險,應讓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移往空氣新鮮處,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呼吸困難者要及時給氧,對已經停止呼吸的,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經搶救脫險后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防護措施
企業在制氨或使用含氨的物質時,應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對工人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杜絕違章操作。防護措施有工程控制和個體防護兩個方面。工程控制既是“三同時”的內容也是日常生產的內容,對有氨的各種裝置,包括容器和管道等,要嚴加密閉,要具備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條件,還要加強檢查、定期維修。個體防護措施分為呼吸系統、眼睛、手和身體4個方面。如空氣中氨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口罩;當出現氨泄漏等緊急事態,無論是搶救者還逃生者,建議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眼睛的防護主要是戴安全防護眼鏡。手的防護就是戴防護手套。身體的防護就是穿合符要求的化學工作服。另外,不要在制氨和用氨的工作場所進食和飲水,更不能吸煙;再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每次完成作業后,要淋浴更衣,不要把受到污染的衣物帶回家里。
泄漏處理和人員疏散
一旦發生氨泄漏,應迅速將污染區人員撤離至上風處,并切斷一切火源,實行警戒隔離直至氣體散盡。應急處理人員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氧氣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能完全隔離的化學防護服。切斷氣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進行中和、稀釋、溶解,并加強通風,或強力抽排至室外。也可以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儲罐區最好設稀酸噴灑(霧)設施。
上一篇:爆破公害及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