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為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現場的施工安全,使施工人員能及時對危險因素提前辨識和預控,以便使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承擔的送電線路工程的各類基礎澆筑的施工。現場澆制砼基礎,施工技術比較復雜,工作量比較大。其主要工序為:鋼筋籠子綁扎、架子搭設及地腳螺栓的布置調整、立模、砼拌合、下料、振搗、養護、拆模等。
3 職責
3.1 項目部質量安全部門負責施工現場安全的監督檢查,并對在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危險(事故)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3.2 項目部工程管理(技術)部門負責施工現場組織管理和現場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同時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核、安全技術交底及監督落實。
3.3 項目部綜合辦公室負責施工車輛的調度管理,并協調各部門搞好后勤工作。同時負責臨時勞務人員的采購、管理并對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3.4 項目部物資部門負責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負責生產物資的采購、使用和報廢等工作的管理,以及負責勞保用品的采購、保管和發放、油料的保管
3.5 現場專(兼)職安全人員負責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督檢查、現場糾違及事故隱患督促整改、驗證等.
3.6 工作場所內的施工人員及其他人員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現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等。
4 施工準備
4.1 技術組織準備:在施工前,施工人員要熟悉施工圖及施工技術手冊。掌握各種類型基礎澆筑的施工工藝和安全技術措施,根據工程量的大小配備足夠的民技工人數,指派現場安全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各特殊工種都應持相應的操作證上崗,
4.2 施工機具及材料準備:攪拌機、振搗器、試塊板、鐵鍬、斗車、發電機(無電源施工的現場處)、鐵板(1.2X2.4米),根據基礎幾何尺寸配置的各種規格的鋼模板、角模、釘錘、方木、22#鐵絲、管絲鉗,以及施工所需的其它工器具等。
5 作業流程(圖略)
6 澆筑施工
6.1 現澆砼施工
現澆砼施工分有鋼筋砼基礎和無鋼筋砼基礎兩種,這兩種砼基礎施工比較復雜,工作量大,澆筑適應性大,能適應各種載荷條件和各種土壤地質情況。目前送電線路轉角塔、耐張塔、終端塔都采用這種形式,是送電線路桿塔基礎的主要類型之一,所以這類基礎的施工在線路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6.2 鋼筋籠的綁扎
基礎鋼筋籠的綁扎,分坑內綁扎和坑外綁扎兩種。坑外綁扎施工方便、尺寸便于控制,綁扎速度較快,但坑外綁扎下到坑里時難以控制,極易使籠子變形,尺寸發生變化。對于較重的鋼筋籠子往坑里下放也較困難,也增加了校正的難度。坑內直接綁扎作業面較小,進度慢,還需搭架子,但經綁扎后移動較小,籠子不易變形,減少了校正工作量。在綁扎鋼筋籠時,施工人員要戴手套,防止在工作時鋼筋或扎絲將手劃破,在坑下綁扎鋼筋籠時,搭設的架子要牢靠,施工人員要戴安全帽,穿膠底鞋,鋼筋的傳遞要有專人輸送,主筋在綁扎時上部頂端一定要固定牢,防止鋼筋掉下來傷人,輔助鋼筋要與主筋綁扎牢。
6.3 立模:
目前基礎澆筑所用模板大部分為鋼模板,木模極少采用。
首先在基礎坑內組裝底層臺階模板(基礎底部如為自成模可免去),然后逐層安裝、固定各層模板,模板間應用U形卡、L形插銷連接牢固,再由下向上拼裝,也有模板的支立采用懸吊法,模板四周應設支撐,每個部位支撐不可少于兩點,一般支撐在模板寬度的三分之一位置或接縫接頭處。在模板的內表面涂刷隔離劑或脫模劑,也可用廢變壓器油或廢機油代替,嚴禁滴漏到混凝土上或涂到基礎鋼筋上。
在模板的安裝過程中,坑下作業要根據基礎坑大小安排施工人員,模板要有專人傳遞,基礎坑較深時,要用繩索栓緊后進行傳遞,用U形卡或L形插銷連接模板時,待插銷插入模板孔后再用小錘敲打固定,不得強行敲打,防止U形卡或L形插銷飛出傷人。立柱模應用鋼管或角鋼,在上下端加箍,并輔以木樁打撐。模板立好后,應仔細檢查各部構件是否牢固,在澆筑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特別是機械震搗,極易使模板、卡子松動,如有移位、傾斜要及時修整加固,并采取可靠的補救措施,而地腳螺栓固定在鋼模上時更應牢固可靠。
6.4 砼攪拌
砼攪拌分人工攪拌和機械攪拌。人工攪拌一般是水泥、砂石、水都已運到現場。并且拌一板就往坑內下一板。人工攪拌用鍬交叉攪拌進行,防止鐵鍬傷人。機械攪拌要根據攪拌機的容量(最好是1包水泥或2包水泥拌和的砼容量接近攪拌的容量)確定每一拌的砂、石料用量,攪拌時間最短不得超過1分鐘。采用機械攪拌時,攪拌機的電源要可靠、刀閘和線路要絕緣良好,防止漏電傷人。
6.5 砼的下料及振搗
下料前應清除坑內雜物、積水。對干燥的坑基可用水濕潤,防止砼石、漿分離,其自由傾落高底不得超過2米,如超過則應采用漏斗串筒,串筒離地面0.5米下段應垂直地面,以防前后漿的石漿分離現場,下料時應避免連續在一側下料,否則會使模板受力不均產生位移,一般大雨天不宜澆筑。砼的振搗有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兩種方法,目前一般采取機械振搗,因為人工振搗質量很難保證,且施工進度慢,澆筑的時間長。
人工振搗,在無筋砼的施工中,每250 mm厚度振搗一次,具體操作為用鋼釬不斷插搖,同時用腳底踏振,直至整塊基礎連成整體,表面形成光滑漿面為止。在有筋砼基礎中,每150mm厚度搗振一次。
機械振搗,按快插慢撥的原則使砼均勻振搗,同一位置振搗時間為10——20s,以砼中氣泡逸出,砼表面呈水泥漿狀為止,要防止振搗時間過長。機械振搗可采用排列式和交錯式兩種,插點距不應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插點距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作用半徑的一半。振搗棒應插到下一層砼內的3——5cm深處,振搗棒應盡量避免碰接地腳螺栓和模板。
6.6 砼養護和拆模
6.6.1 養護
澆制好的砼基礎,要進行養護,防止因干燥而龜裂。必須在澆完后12小時內開始,炎熱或有風天氣3小時以后開始,澆水養護用濕的草袋或席子、稻草等蓋在混凝土上,經常澆水、保持濕潤。直到拆模,拆模后如不立即回填基坑,對外露部分仍繼續遮蓋保護。在養護期間,基礎的周圍要掛標識或設置圍攔,防止人員掉到坑內受傷。
6.6.2 拆模
基礎拆模時要求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25%,拆模時間隨養護的環境溫度及所有水泥的品種而有不同,采用鋼模板澆制的砼,拆模時間稍早一些,拆模應自上而下進行,敲擊要得當,應保證砼表面棱角不受損壞,立柱較大的基礎模板在拆過程中,應兩人操作,模板拆完后不得亂丟,應整齊擺放在空曠的位置。人員不得在模板上走動,防止滑倒傷人。
6.6.3 回填
對于現澆砼鐵塔基礎,在澆筑完畢,拆模以后必須請甲方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礎回填。基礎的下部是密實的原樣土,而上部的回填土一般要求達到一定的密實度。要把回填土能夯實到與原狀土一樣,事實上回填土密實度普遍達不到要求,就使基礎抗上撥及抗傾復的能力大為降低。1)一般土質的回填,每填入300mm厚,要夯實一次。夯實時應不使基礎移動和傾斜,土中可摻塊石,但樹根、樹枝等雜草必須清除。2)對于巖石基礎在回填時應按設計要求比例摻土,以減少空隙,保證基礎的穩定。若設計無規定時,可按石與土的比例為3:1均勻摻土夯實。3)凍土坑回填時應清除坑內冰雪,將大凍塊打碎并摻以碎土,凍土塊最大允許尺寸為150mm,且不允許夾雜冰雪塊。4)對不宜夯實的大孔性土,砂土、泥、凍土等回填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或在工期允許的情況下,可采取二次回填,但架線時其回填密實度應符合上述規定。工期短又無法夯實,達不到要求的,應采取臨時拉線或其它能使桿塔穩定的措施,目的是確保基礎和桿塔的安全。
6.7 基礎澆筑施工作業危害辨識,風險評價
基礎澆筑施工作業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表
編號 |
危 害 性 (事故)事 件 |
風險等級 |
不可承受 |
消減風險措施 |
1 |
人體傷害 |
Ⅲ |
否 |
在綁扎鋼筋籠時,施工人員要戴手套, |
2 |
墜落 |
Ⅲ |
否 |
在坑下綁扎鋼筋籠時,搭設的架子要牢靠,施工人員要穿膠底鞋 |
3 |
物體打擊 |
Ⅲ |
否 |
鋼筋的傳遞要有專人輸送,主筋在綁扎時上部頂端一定要固定牢,人員要戴安全帽, |
3 |
物體打擊 |
Ⅲ |
否 |
坑下作業要根據基礎坑大小安排施工人員,模板要有專人傳遞,基礎坑較深時,模板要用繩索栓緊后進行傳遞 |
4 |
U形卡或L形插銷飛出傷人。 |
Ⅲ |
否 |
U形卡或L形插銷連接模板時,待插銷插入模板孔后再用小錘敲打固定,不得強行敲打。 |
5 |
觸電 |
Ⅰ |
是 |
采用機械震搗時,應檢查所用電源是否可靠、線路是否絕緣良好 |
6 |
鐵鍬傷人。 |
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