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熱載體爐投用前必須經安裝驗收合格,領取鍋爐使用登記證,操作人員持有《熱載體爐司爐操作證》,制訂各項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按操作規程運行、嚴防事故發生。
一、點火前的檢查和準備工作:
〈一〉點火前的內外部檢查
1、新裝移裝大修、長期停爐的熱載體爐應檢查集箱、管子內無雜物,人孔、手孔等所有門孔使用的填料符合熱載體爐介質要求,并都已密閉,耐火磚墻及爐烘無裂紋和嚴重結焦。
2、燃燒通風設備檢查無異常。燃煤熱載體爐爐排變速機械試車正常,爐排轉動靈活,各風室及煙道完好,內無雜物,煙道擋板和看火門,人孔門等開關靈活。燃油燃氣熱載體爐的燃燒系統各零部件完好,無泄漏,過濾器經拆洗無雜質殘渣等。
3、安全附件和保護裝置的檢查;
①壓力表存液彎管前端的針形閥或截止閥處全開狀態。壓力表精 度、量程、表盤符合要求,在校驗期內,(每半年校驗一次),無壓力時指針回到零位。
②液位計放液管閥門處關閉狀態,放液管已接通儲液罐。
③安全閥在校驗期內(每年校驗一次),安全閥、爆破片下截止閥門打開。
④溫度計及自動記錄已校驗合格,超溫和超壓報警、自動保護裝置已投入,電氣控制盤各接點無異常。
〈二〉烘煮爐:
新裝或爐墻大修的鍋爐應進行烘爐,除去爐墻和灰縫中水份,避免正式運行時爐墻開裂、變形、倒塌;新裝或受壓元件大修后的鍋爐應進行煮爐,以除去鐵銹、油污和其他雜質,使受熱面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烘煮爐應在鍋爐及附屬設備安裝完畢,并經液壓試驗合格,各管道閥門、熱工儀表均已安裝就位和調試合格,冷態試運轉完畢,符合要求后進行。烘煮爐按熱載體爐使用說明書要求并注意:
1、烘爐:①有機熱載體爐因結構型式不同,爐墻有重型、輕型之分,烘爐方式與一般工業鍋爐相同,輕型爐樣烘 4天左右,重型爐墻烘 7天以上。
②先在鍋內注入軟水或清水,再在爐排中間放上木柴,點燃后用小火烘烤,煙道擋板開啟 1/3
左右,讓煙氣緩慢流動,2 天后可添少量煤,增加通風,使鍋內水輕微沸騰。用爐膛煙溫控制升溫速度,重型爐墻升溫≤20℃/天,輕型爐墻升溫≤50℃/天,后期煙溫重型爐墻不超過 200℃,輕型爐墻不超過 160℃,火焰不能時斷時續,盡量保持各部位溫差較小,膨脹均勻。
③烘爐后爐墻不出現裂紋和變形,爐排上方或燃燒器上方 1.5~2米處的耐火磚與紅磚 T 字交叉縫中灰漿各取 50克化驗,含水率低于 25%為合格。
2、煮爐:(也可用清洗油(YD-5)直接煮爐)
①煮爐可在烘爐后期進行,以縮短時間和節約燃料。煮爐常用磷酸三納(Na3Po4、12H2O)和氫氧化納(NaOH),加藥量根據污染程度不同,一般各種藥以 2-5Kg/t 水范圍配制成溶液后加入鍋內煮沸 1-2天。
②煮沸 1-2天后 ,待爐水自然冷卻至于 70℃以下時,從排污閥中排出,并用清水沖洗,將鍋內沉積物和各種雜質沖洗干凈。如鍋內壁無油垢、金屬表面無銹斑則合格,如達不到上述要求,則應進行第二次煮爐。煮爐合格沖洗干凈后,再用壓縮空氣將鍋內水分吹干。
③煮爐過程中,應檢查各溫度顯示和記錄儀表、報警及聯鎖裝置在熱態時的動作是否準確。
〈三〉介質化驗及冷態循環:
1.熱載體取樣化驗確認;
所用熱載體允許的最高使用溫度應比鍋爐出口工藝要求的溫度高 30-40℃,以免熱載體在使用中分解,失效。同時對熱載體進行抽樣化驗,測定其體外觀質量,閃點、粘度、酸值、殘碳和水份,與熱載體制造廠提供的質量證明書各項指標應相符。
2、裝油:
將化驗合格的熱載體,用注油泵往鍋爐內注油,同時再檢查爐體、用熱設備、管道系統的排污閥、放油閥是否關好,并將管道和爐體上的排污閥逐一打開,排除空氣,直至有油流出時關閉,當高位膨脹槽 (膨脹器)液位計上出現油面時停止注油,然后啟動循環泵進行冷油循環。
3、冷油循環:
每臺油泵要輪流啟動、試車,使冷油在系統內循環 6-8 小時,期間檢查整個供熱系統是否有滯阻現象,設備、管路、閥門等處有無滲漏、循環油泵的流量和揚程能否滿足。冷油循環中應經常打開放空氣閥門排放殘存空氣。檢查并記錄各點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等顯示情況,尤其是油泵電流和進出口壓差、熱載爐進出口壓差等數據,并檢查油泵運行是否平穩、軸承密封是否良好。
1、拆卸清洗過濾器:冷油循環結束后,過濾器應拆卸徹底清掃。
二、點火升溫安全操作:
(一)點火操作步驟
1、開啟循環泵,使熱載體循環,開泵前應先將油泵冷卻水接通,檢查冷卻水是否暢通。
2、打開高位膨脹槽上和系統最高點上的放空氣管排汽閥。
3、按不同的燃燒設備,用木柴或其它易燃物點火,嚴禁用汽油或其他揮發性強的易燃物引火。
①手燒爐點火操作:
〈1〉全開煙道擋扳和灰門,自然通風 10分鐘。如有引風口,開引風機 5分鐘。然后關閉灰門,在爐排上鋪木柴及引火物,再撤一層薄煤層,薄煤層上再放一些木柴。
〈2〉點燃煤上木柴,可用沾機油的棉紗點火,爐門半開。
〈3〉火將煤引著后,再一點點向里加煤,使燃燒持續進行,火焰布滿爐排達到正常燃燒.
②鏈條爐排點火操作:
〈1〉將煤閘板提到最高位置,在爐排前面鋪 20-30毫米厚的煤,煤上鋪木柴、舊棉紗等引火物,在爐排中后部鋪較薄爐渣,防止冷空氣大量進入。
〈2〉點燃引火物,緩慢轉動爐排,將火送到距煤閘板 1-1.5米后停止爐排轉動。
〈3〉當前烘溫度逐漸升高到能點燃新煤時,調整煤層閘板,保持煤層厚度為 70-100 毫米,緩慢轉動爐排,并調節引風機,使爐膛負壓接近零,以加快燃燒。
〈4〉當燃燒的隨煤爐排轉動至第二、三、四各風門處時,適當開該處風門,使燃燒繼續。
[NextPage]
〈5〉當底火鋪滿爐排后,適當加厚煤層,相應加大風量、維持爐膛 負壓 2-3 毫米水柱,達到正常燃燒。
③燃油燃氣爐點火操作:
〈1〉.點火前啟動了引風機,打開送風機,對爐膛煙道通風 5 分鐘以上,排除可能積存的可燃氣體。
〈2〉.點燃點火棒,將點火棒伸拉到油嘴或煤氣噴嘴下方,再噴油或打開煤氣噴嘴點火。若不能立即著火,應訊速關閉油閥或煤氣噴嘴,然后通風 5-10分鐘,將爐內可燃油氣排除后再重新點火。
〈3〉點火后,應調整好配風,使噴嘴火炬穩定,火焰是白橙色。爐膛負壓維持在 1-3 毫米水柱。
〈4〉點火時要注意安全,頭臉不能正對看火門,爐門和點火孔,側身站立,以免點火過程突然向外噴火被燙傷。
〈二〉升溫和升溫曲線:
為保護設備和熱載體,不因升溫過快而造成熱膨脹不均勻造成局部應力集中而損壞,避免局部受熱不均引起熱載體過熱分解、結焦和水份突然蒸發而使熱載體沖出導致超壓爆炸事故的發生,升溫過程要遵循“一慢二停”原則,(按制造廠提供的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升溫度曲線升溫)一慢即升溫速度要慢,二停即在 95℃~110℃和 210℃~230℃兩個溫度段要停止升溫,維持這個溫度一段時間。升溫要點:
1、冷爐點火后,控制升溫速度 10℃/時,直到 90℃~95℃。
2、95℃~110℃范圍是驅趕系統內殘存水份和熱載體爐所含微量水,,該階段視脫水.情況,升溫速度控制在 0-5℃/時。當高位槽放空管處排汽量較大,底部有水擊聲,管道震動加劇,各處壓力表指針擺動幅度較大時,必須停止升溫保持恒溫狀態,必要時可打開爐門等減弱燃燒。這個階段時間長短視系統內殘存水份的多少和熱載體質量不同而不同,短的則十幾小時,長的可能要幾天,在95℃~110℃之間反復幾次,才能將水份排盡。
3、當鍋爐和管道中響聲變小,循環油泵不再出現抽空現象(泵出口壓力降 0.1MPa 以下,有沉重的喘氣聲時),可以 5℃/時速再升溫,但不能超過 120℃,直到放空管不再有汽體排出為止。
4、脫水過程完成后,以 30℃/時的速度繼續升溫,但仍應注意可能會有殘余水蒸發,隨時停止升溫。當溫度達到 210℃~230℃時要停止升溫,這時主要為脫去熱載體的輕組分〈輕組分的存在使閃點降低,泄漏時易爆炸,在系統內會造成氣阻等〉。脫輕組分的過程視熱載體的不同和牌號、不同質量而不同,當放空管中無氣體排出,循環油泵泵壓穩定時,即可繼續以 0℃~10℃/時的速度升溫。
5、210℃~230℃的脫氣結束后,以 40℃/時速度升溫度,這時應全面考察合格測試,控制儀表的指示,動作是否靈敏、準確、各配套輔機、輔機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全面檢查鍋爐和供熱系統工作是否正常,能否滿足生產要求,若供熱不能達到設計要求,應暫停升溫、尋找原因,.解決后再升溫。
6、點火升溫中注意事項:
①、點火升溫過程嚴格按升溫曲線規定進行。嚴防發生事故。
②當熱載體溫度升到 200℃以上時,應對設備整個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對所有螺栓聯接部位進行一次熱緊,消除熱膨脹不均引起泄漏。
③注意熱載體膨脹量。熱載體受熱膨脹體積增加。液相爐是由高位膨脹槽吸納,若膨脹槽中液位過高,應打開放液管將熱載體放入低位儲槽,以免熱載體從高位槽中大量溢出發生事故,氣相爐的熱載體膨脹使鍋筒內液位上升,汽空間縮小,使操作不穩,可打開排液管將熱載體排出一部分到儲液缸,以維持正常液位。
④冷爐點火必須先開循環泵.再點火,寒冷季節熱載體粘度過大時應用蒸汽加熱后才能開動循環。
⑤液相爐點火升溫過程中脫去的水份以水蒸氣形態經膨脹管通入膨脹槽,其中一部分以氣體從排空管排出,另一部分以結成水份沉于槽底,為避免這些水份再次進入循環系統,在升溫度過程中要定期打開膨脹槽底部的排污管,放出冷凝水。
三、運行管理及安全操作:
熱載體爐的運行操作應當貫徹“安全供熱、節約能源”的原則。
〈一〉熱載體爐的正常運行指標:
1、氣相爐的運行指標和調節:
氣相爐的運行指標主要是:工作壓力(MPa)和飽和蒸汽出口溫度(℃) ,其供熱量與工作壓力成正比。壓力越高供熱量越大,當鍋爐壓力高于運行規定的設定壓力(即鍋爐供熱量大于熱量時),可采取措施減弱燃燒,反之則需要調節,使燃燒強化。
2、液相爐的運行指標和調節:
液相爐的運行指標主要是:流量(m3/時)和進出口溫差 (℃) 流量一般是不進行調節,調節運行指標主要是進出溫差,當進出口溫差減少時(回油溫度提高),說明熱量減少,應相應減弱燃燒,當回油溫度降低時則應強化燃燒。
〈二〉各種爐型的燃燒調整方法:
1、手燒爐;
①正常燃燒要掌握“勤、勻、快”要領,即投煤要勤, 層燃燒達到白熱化時抓緊投入新煤,投煤動作要快,撤煤要均勻,保持煤層厚 100-150mm,煤中適當摻水,以提高燃燒效率。
②司爐應勤觀察火色,通過拔火,捅火、加煤,調整燃燒。當火色發白,說明空氣量過多,應及時加煤或減少空氣量,當火色橘紅時,說明空氣量適當;當火色為暗紅色時,表明空氣不足,應捅火,使煤層松動改善通風,必要時增加空氣量,當局部出現火色發白的火口時,要撥火,用火鉤將煤層撥平.
③撥火,捅火要快,爐門開啟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冷風進入爐過多而降低爐溫。結成大塊爐渣要從爐門鉤出,不要強行搗碎。
2、鏈條爐;
鏈條爐的燃燒調整主要是調整煤層厚度、爐排速度和鼓引風,三者的調整相互關聯,必須密切配合,才能保持燃燒正常。①煤層厚度:厚度適當時在煤閘扳前 200 毫米處開始著火,距老鷹鐵前400 毫米處燃盡為原則,供熱量變化時調整煤層厚度不大采用。②爐排速度;正常的爐排速度,應保持整個爐排上有2/3火床,老鷹鐵附近不再有紅火,供熱量增加時,爐排速度適當加快,可使火床延長;供熱量減少時爐排速度適當減慢,使火床縮短。
③通風量,正常運行時爐排下各風室風門開度應根據燃燒情況及時調整,燃用揮發份高的煤,
鼓風量應集中在中間偏前處,燃用揮發份低的煤,風量要從前后逐漸加大。需要減弱燃燒時可關小送風機出口風門,強化燃燒時則要增加送風量。通風量調整中鼓引風機開度應相互適應,以維持爐膛前部負壓 2-3 毫米水柱。
3、燃油燃氣爐;
①燃油燃氣爐的燃燒調整,是通過對火焰的分析,調整供油氣量送風量和引風量,要求燃油燃氣爐的火焰處于燃膛中部,充滿度好,火色光亮,清晰。
②火焰暗紅說明油的霧化不良,風量不足。
③火焰紊亂,不穩定,主要是配風不良,通過調整油嘴角度和位置或 氣噴嘴位置,使油、煤氣與空氣更好混合。
④火焰中有黑煙系油霧化不良,煤氣量過大,空氣量過少之故。
〈三〉運行中檢查和異常情況處理;
司爐人員在值班時除了作好燃燒調節保證供熱外,還應每小時進行巡回檢查,并作好記錄。
1、氣相熱載體爐的檢查和記錄;
①液位、壓力、出口溫度在規定范圍內,壓力表、液位計、安全閥正常無泄漏,溫度顯示準確,保護裝置靈敏。
②受壓部件可見部位無鼓包、變形;燃燒工況良好。
③閥門開關靈活,管道接口和閥門無泄漏。
④轉動機械運轉良好,無摩擦和異常響聲。油位正常,冷卻水中暢通,風門調節靈活。
⑤檢查路線;壓力表、液位計、安全閥(爆破片)——爐排減速機械(噴燃器)——熱載體爐本體——出渣機——除塵器、引風機——鼓風機——管道、閥門——儲存罐。
⑥每次檢驗結果應記入運行日記。記錄內容:檢驗時間、液位、壓力值、溫度值,鼓引風機電流值以及安全閥動作本體及管道閥門有無異常,檢查中其他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結果。
2、液相熱載體爐的檢查和記錄:
①熱載體進爐壓力、溫度,出爐壓力、溫度,過濾器前后壓力,循環泵進出口壓力,循環流量。
②鍋爐本體有無鼓包、滲漏。爐膛燃燒工況應良好。
③爐排、出渣機、鼓引風機運轉情況、油位、冷卻水是否正常,除塵器及排煙溫度是否正常。
④膨脹槽位應正常,膨脹槽內熱載體溫度應低于 70℃,低位儲存槽內是否有熱載體能否向高位槽補液,加油泵是否正常。
[NextPage]
⑤管道閥門無泄漏。
⑥檢查路線:電控柜——爐前壓力表、溫度計——爐排減速機(噴燃器)——爐本體及爐膛內燃燒情況——出渣機、空預器、省煤器——鼓引風機——高位膨脹槽——循環油泵、過濾器——低位儲存槽。
⑦每次檢查結果應記入運行日記。記錄內容:熱載體進、出爐溫度和進出爐油壓、循環油泵進出口壓力、循環流量、過濾器進出口壓差、循環油泵和鼓引風機電流、膨脹槽液位及槽內熱載體溫度、排煙溫度、檢查中其他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結果。
3、異常情況的判斷,處理和安全注意事項:
①氣相爐的供熱管道法蘭接合面和閥門的閥桿填料處常會發生滲漏,氣相爐常用介質有強烈刺激性臭味和輕微毒性,且滲漏熱載體易燃易爆,應及時修復,皮膚上如沾有熱載體,應立即用肥皂和熱水洗凈,鍋爐房內不應放食品和食具,工作服不要帶回家,修理泄漏處時應穿戴好防護用品,開關閥門時要輕、緩,身體不要正對閥盤,以防熱載體沖出而燙傷。
②氣相爐熱載體溫度與工作壓力相對應,當運行中發現溫度壓力不正常,液面劇烈波動,液相回液管發生沖壓等壓力,說明系統中有水份,必須立即進行排汽脫水,使溫度、壓力恢復正常。
③熱載體在運行有自然損耗,應及時補加,補加新的熱載體時注意脫水,避免發生事故。
④液相熱載體爐,供熱量不足時,當排煙溫度超過 300℃時,主要原因是受熱面積灰嚴重,應及時吹灰清掃;當排煙溫度低,主要是燃燒問題,如引風不足,爐子雖正壓燃燒,但風量開不大,爐膛溫度低,燃燒強度不夠,應著重檢查后部出渣機水封,除塵器出灰口等處是否封閉好,有無冷風大量淌入。
⑤過濾器前后壓差增加,泵入口壓力下降時,可能過濾器阻塞,應打開旁路,拆卸過濾器清洗。
⑥循環泵異常情況:
〈1〉泵的電流低于正常值,說明泵效率、流量下降,可能是供熱管線積垢堵塞,應清洗。
〈2〉泵壓不變,電流升高而流量下降,是熱載體老化變質,粘度增加所致,應及時更換或再生。
〈3〉泵電流減少,泵出口壓為零,說明泵空轉不供油,可能是油汽化、過濾器堵塞或新加熱載體含水或分解的氣體在系統內未排除等原因,應檢查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
⑦鏈條爐排常故障:
〈1〉爐排停止。可能是鏈條太松或鏈軟磨損嚴重;兩側調整螺絲調整不當,前后軸不平行使爐排跑偏等原因,應檢查出原因,應調整或更換。
〈2〉爐排卡位。原因常是:爐排片折斷或銷子脫落,爐中有金屬夾雜物,將爐排卡住;爐排片拱起,老鷹鐵尖端下沉將爐排卡住等,應查明卡住原因并消除。
⑧燃油(氣)爐突然斷火。常見原因是油(氣)質量差、含水,一旦斷火,必須立即切斷油噴嘴進油閥和進氣閥,同時通風 15~20分鐘,吹凈爐內殘存燃料氣,再按點火程序點火。
⑨液相爐運行中突然停電時,應嚴格按突然停電后緊急停爐方法處理(詳見本規程緊急停爐部分)。
⑩鍋爐房內應備有足夠消防設備,滅火器材應經常檢查保持良好狀態。
四、停爐操作:
〈一〉正常停爐:
1、氣相熱載體爐的正常停爐分暫時停爐和長期停爐兩種,操作方法:
①暫時停爐操作順序:
〈1〉手燒爐可用“壓火”方法,將濕煤壓在紅火上,關鼓風,打開爐門,關閉煙囪擋板,保證壓住的火不會復燃也不會熄滅。需重新運行時,開啟煙囪擋板,將壓住的火堆扒開,再添上新煤,關上爐門,開鼓風就可逐漸恢復燃燒。壓火期間如濕煤自燃,可重新壓上濕煤。
〈2〉鏈條爐排可將爐排速度調至快檔將煤推進 400毫米,停鼓引風。待需“揚火”時,先開引風,再開鼓風,在前拱下的部分煤著火后再爐排,鍋爐壓力達到工作壓力后開始供汽。暫時停爐期間,如爐膛溫度過低要熄火時,可適當開引風、鼓風,開動爐排加新煤。
②長期停爐(停爐檢修)操作順序:
〈1〉手燒爐:
A、逐漸降低負荷,減少供煤量和風量,當負荷停止后,停供煤和鼓風,然后再停引風。
B、關閉爐門、灰門,煙道檔板,使鍋爐緩沖冷卻。
C、當爐體壓力表降為零,熱載體溫度降至 150℃以下時,打開爐門、灰門,煙道檔板,進行自然通風冷卻。
D、待鍋爐內熱載體溫度降至 100℃以下時放入儲油槽后,鍋爐供熱管道采取隔絕措施,然后打開檢查孔,用蒸汽沖洗清除焦垢和雜質等。
〈2〉鏈條爐:
A、關閉煤斗下月形檔板,灶閘板放低到 30~50毫米,便于通風避免燒壞閘板。
B、降低爐排速度,減少鼓、引風,待爐排上煤基本燒盡后,關鼓、引風。
C、轉動爐排,將灰渣除凈。
D、待爐體壓力降為零,爐內熱載體溫度降至 100℃以下時,將鍋內熱載體放入儲油槽,鍋爐供熱管道等采取隔絕措施,然后打開檢查孔,用蒸汽沖洗清除焦垢和雜質。
〈3〉燃油(氣)爐:
A、緩慢減少噴油(或逐漸關小煤氣閥),減弱燃燒,逐步降低鍋爐負荷。
B、停止噴油(或氣)熄滅后,停止送風,5分鐘后停止引風,然后關閉爐門、看火門,煙道擋板,避免冷空氣大量進入爐膛。
C、4小時后,逐步打開煙道檔板,爐門自然通風冷卻,到熱載體溫度低于 50℃時放入儲油槽,鍋爐供熱管道等采取隔絕措施,然后打開檢查孔用蒸汽沖洗,清除焦垢和雜質等。
2、液相熱載體的正常停爐分暫時停爐和長期停爐:
①液相熱載體爐的暫時停爐操作方法與氣相爐相同。不同的是液相爐暫時停爐時,循環油泵不能停,要一直運轉,用熱機打開時打開旁路,維持熱載體的流動,避免局部超溫;當油溫降至 100℃以下時,可以關停循環油泵,此時再揚火恢復燃燒時要先開循環油泵,并控制升溫速度,以免局部超溫。
②液相熱載體爐的長期停爐操作方法與氣相爐相同。不同的是,熄火后循環油泵不能停,一直運行到油溫降至 100℃以下時,方可停泵,將油放入低位儲油槽,切斷鍋爐與其他設備聯系,熄火后要注意爐膛溫度緩慢冷卻。
〈二〉緊急停爐:
1、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緊急停爐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①氣相爐的出口壓力超過允許值而爆破片與安全閥又無動作時;
②氣相爐液位下降到低于極限位置,雖采取措施液位無法回升時;
③液相爐熱載體出口溫度超過允許值,超溫報警已動作而溫度繼續升高時;
④壓力表、溫度計全部失效,液面計液面劇烈波動,雖采取措施,仍不能恢復正常時;
⑤有機熱載體爐受壓元件發生鼓包、變形、裂紋等缺陷,嚴重威脅安全時;
⑥液相爐循環油泵全部損壞,不能運轉時;
⑦管道、閥門發生破裂,法蘭接合面填料沖出等,造成熱載體大量泄漏;
⑧鄰近處發生火災或其他事故,直接威脅到有機熱載體爐安全運行時。
2、緊急停爐的操作步驟:
①氣相爐緊急停爐操作步驟:
〈1〉燃煤爐從爐內扒出紅火或關閉煤閘門,爐排走快檔,使紅火迅速排出爐膛,關閉鼓引風機,打開爐門和煙道檔板等,讓爐膛自然通風冷卻,嚴禁向爐膛內澆水滅火;
〈2〉將熱載體從鍋爐內放入低位儲油槽,然后切斷鍋爐與儲罐和其他管道的聯系;
〈3〉打開鍋爐房所有門窗和排氣風窗,排出泄漏氣體;
〈4〉燃油(氣)爐熄火,切斷油閥和氣閥,向爐膛內通入蒸汽吹掃。無水蒸汽時,開啟引風機通風冷卻。
②液相爐緊急停爐操作步驟:
〈1〉燃煤爐從爐內扒出紅火或關閉煤閘門爐排走快檔使紅火迅速排出爐膛,關閉鼓、引風機;
〈2〉關閉循環泵;
〈3〉打開放油閥門,將系統內熱載體全部放入低位儲油槽,然后切斷鍋爐與其他設備的聯系,關閉進出口閥門。
〈4〉打開爐門看火門、煙道檔板,加快自然通風冷卻。
〈5〉燃油燃氣液相熱載體爐緊急停爐方法與氣相爐緊急停爐相同,其他步驟同燃煤液相爐〈2〉、〈3〉相同。
〈三〉停爐操作注意事項:
1、燃煤爐暫時停爐壓火 8小時以上時應有人值班、保留火種不讓其熄火,同時要注意爐排通風,避免爐排損壞;
2、燃油(氣)爐在熄火的 12小時內要有人監視,防止二次燃燒;
3、液相熱載體爐停爐操作中不能停泵,泵應運轉到油降至 100℃以下為止,以防熱載體超溫而結焦、變質;
4、以上緊急停爐不是一般操作步驟,操作時應鎮靜,特殊情況還是要應變處理,先判明原因,再針對直接原因采取措施,如常見的爐管開裂泄漏時,遇爐膛明火要起大火,這時首先要關閉循環油泵(注入式液相爐),打開放油閥門將余油盡快放入低位儲油槽,以免火勢擴大,然后再熄爐膛明火。
5、緊急停爐時,要謹慎小心,防止被燙傷。氣相爐泄漏時,還應先載好防護面具,以免中毒。
6、盤管式、管架式熱載體爐緊急停爐時,特別要注意,在清除燃煤、爐膛通風冷卻的同時,打開鍋爐放油閥門,將高溫油緩緩放入低位儲油槽,并讓膨脹油槽中的冷油慢慢流入鍋爐,以防油溫超溫而結焦造成事故。
五、停爐保養:
〈一〉停用一個月以內時,關閉熱載體爐進出口閥門和低位儲油槽、高位膨脹槽相連閥門,膨脹槽放空管,如直通大氣也應關閉,爐體外側清除煙灰,避免堆灰處對鍋爐受壓部件的腐蝕。
〈二〉停用較長時間的熱載體爐,在冷卻爐體后,將熱載體全部放入儲油罐內,儲油罐的排污閥、放空閥等全部關閉后隔絕;清洗鍋筒和管內焦垢,用壓縮空氣吹干系統內水份,然后將所有通大氣部分全部隔絕,再從膨脹槽放空管接口通氮氣,保持系統內氮氣壓力為 0.05~0.1MPa。
上一篇:壓力管道清洗安全操作規程
下一篇:使用油泵安全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