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崗位任務
1、甲醇精餾崗位任務:
是通過預精餾塔的加水萃取精餾,除去精醇中輕組分(即低沸點物質,通過主塔除去粗甲醇中重組分(即高沸點物質),得到精甲醇產品,把合格的精甲醇產品送成品庫,不合格的甲醇送粗甲醇儲罐。
2、精餾原理:
精餾又稱為分餾,是蒸餾方法的—種。
精餾原理是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具有不同沸點,在一定溫度下,各組分具有不同的蒸汽壓,當液體混合物受熱時,部分液體氣化,液相與氣相平衡,在氣相中易揮發物質所占比例較大,將此蒸汽部分冷凝所得到的液相含易揮發物質較多,這就是進行了一次簡單蒸餾。重復將此液再生氣化,又進行了一次氣液平衡,蒸汽又重新冷凝得到液體,其中易揮發的組分又增加了。如此繼續往復,最終就能得到接近組分的物質。
二、工藝流程圖(見下頁)。
三、崗位工藝指標: ‘
1、預精餾塔:
塔底溫度:79~81℃ 塔底壓力:<0.06MPa
放空溫度:35~55℃ 予后比重:0.86~0.88g/mL
預后PH值:7~9 入料量:2—2.5m3/h(視生產情況定)
加水量:30~50%/h(根據預后調節)
加堿量:5%(根據PH值調:1寧)
回流量:3—3.5m3/h
2、精餾塔:
塔底溫度:108~112℃ 采出溫度: (26塊板溫度)76~78℃
塔底壓力:<0.07MPa 主塔放空溫度:<55~C
殘液比重:≥0.996g/mL 進料量:3~3.5m3/h流量:7~8m3/h
3、蒸汽穩壓:0.36~0.38MPa
四、本崗位正常開停車步驟:
正常開車步驟:
1、開各冷卻器冷卻水閥,送冷卻水。
2、開粗醇罐出口閥門,開預塔入料泵,向預塔進料,使塔釜液位達1/2---2/3。
3、開總蒸汽閥門,開預塔再沸器蒸汽閥,并用壓力自調閥擰制蒸汽壓力,控制塔釜溫度在80℃左右。
4、當預塔回流槽出現液位,開預回流泵,建立回流。
5、當軟水收集槽中出現液位,開萃取水泵,水量控制在予塔進料的10~20%。
6、適當加堿,控制PH值7~9。
7、預塔溫度、預后比重合格后,開主塔進料泵,向主塔入料,主塔液位達1/2~2/3。
8、開主塔再沸器蒸汽閥門,維持塔溫在110℃左右。
9、當主回流槽出現液位,開主回流泵,建立回流。
10、主、預塔液封槽建立液位。
11、主塔溫度、塔壓達指標范圍后,適時開精甲醇采出閥,使不合格甲醇送粗醇罐。
12、開殘液排放閥。
13、開乙醇采出閥入油水槽。
14、開異丁基油采山閥,控制采出量為粗醇進料量的0.4%左右,冷卻后送油水槽。
15、穩定預、主塔的操作,預塔回流比控制在0.5左右,主塔回流比控制在1.5~2.6左右,使各項指標均控制在范圍內。
16、待穩定后,使各有關的自調投入使用。
17、開車采出后兩小時,采樣分析精醇一次,合格后送粗醇罐。
18、系統正常后,全部檢查一遍是否有異常情況。
正常停車:
1、停粗醇入料泵,停加水泵、停加堿。
2、適時停精醇采出,關采出閥門。
3、關殘液排放閥,停主塔入料泵。
4、關總蒸汽閥門,關主、預塔再沸器蒸汽閥門。
5、關乙醇采出閥,異丁基油采出閥。
6、當預回流槽液位降至1/2~2/3時,停主回流泵,關泵進出口閥。
8、關冷卻水閥。
9、停用全部自調。
五、崗位正常操作要點。
1、預塔控制好預后比重、PH值,使各項指標在合格范圍內?刂坪糜杷肓狭、回流量、穩定塔釜液位,回流槽液位。
2、主塔控制好采出流量、蒸汽用量,使精醇產品合格?刂坪弥魉肓狭俊⒒亓髁考皻堃号欧,穩定塔釜液化、回流槽液位。
3、穩定主、預塔溫度在指標范圍內。
4、粗醇計量槽、精醇計量槽及時倒罐, 記好液位。下班前準確計算好耗蒸汽量、耗精醇及產精醇量。
六、常見事故分析及處理:
1、主塔塔底無液面原因及處理:
(1)殘液自動調節失靈(檢修自調系統)。(2)蒸汽量大(減小蒸汽量)。(3)入料量小(增大入料量)。(4)采山量多(減少采山量)。
2、主塔淹塔原因及處理:
(1)入料量過大(減少入料量)。(2)甲醇采山量小(增大精醇采出量)。(3)蒸汽量小(增大蒸汽量)。(4)殘液排放閥堵(拆檢閥門)。
3、主塔塔底溫度高原因及處理:
(1)蒸汽量太大(減蒸汽量)。(2)回流量小,造成重組分上移(減少精醇采出量)。
4、精甲醇蒸餾量不合格原因處理:
(1)回流比小(增加蒸汽量)。(2)回流液比重大,冷凝器漏,或精醇冷凝器漏(檢修冷凝器)。(3)甲醇采出溫度高(減少采出量)。
5、精甲醇氧化值不合格原因及處理:
(1)回流比小(增加蒸汽量)。(2)采出溫度高(減少采出量)。(3)異丁基油采出少(增加異了基油采出)。
6、影響產品水溶性的因素及處理:
精餾塔壓力不穩,液泛,淹塔,預后甲醇比重小,蒸汽壓力不穩,異丁基油采出量小,回流比小等都能導致產品水溶性不好。
處理:穩定塔釜液面,用穩定壓力的蒸汽操作,盡量使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杜絕液泛、淹塔現象。
上一篇:計量員安全操作規程
下一篇:合成甲酸鈉作業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