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過程中,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是實現體系有效運行的前提條件。但風險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單靠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如何做到控制住每一個危險因素,特別是作業行為中大量存在的不安全行為?中國鋁業中州分公司(以下稱中州分公司)把班組作為風險管理的重點,考慮到員工的心理、生理、技術和安全意識的差異,結合員工的作業流程,將危險源辨識與控制細分為八個步驟,引導員工實現自我風險辨識與控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風險控制八步法
第一步: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開展危險源辨識的基礎,危險源辨識的充分與否多數跟基礎教育相關。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接受公司、廠、車間、班組“四級”安全教育,進行日常安全教育、轉崗復崗教育、“四新”安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教育和安全管理人員資格培訓。其內容主要是了解工作環境和設備的工藝性能、有關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等,同時了解其他成員的性格、脾氣等個人特點,以便和諧共處,聯保互保。
第二步:明確作業任務。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流程和職責,劃分作業區域,特別是了解前后工藝流程、交接班、生產和施工等邊界情況,并熟悉相應及相關的崗位作業標準。進入生產現場,了解安全通道、安全標志等的設置情況,對作業范圍內涉及到的人、機、物、環都要能熟記于心,其間的關系也應了解清楚。不能有含糊不清、捉摸不定的地方。
第三步:辨識危險源。根據所學的知識(包括學校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閱歷等)進行危險源辨識。盡可能詳盡、深入,必須涵蓋作業區域內人員、機器設備、物料和環境,特別是區域邊界更應關注;必要時,應涵蓋涉及到的鄰近區域。在無法確定時,可與班組成員或有關技術人員進行交流,以確保其充分性和準確性。同時要注意必須以自己看到的事實為依據,不能過多的依賴聽到的或看到的信息。
第四步:預測產生的后果。對辨識出的危險源一項一項進行分析,可能對人、對物、對環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影響的大小和范圍、速度的快慢、時間的長短以及怎樣產生影響等,同時考慮其能否觸發其他危險源,進而產生二次影響。
第五步:分析產生的原因。對可能引起后果的危險源應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誤操作、設備老化、缺乏警示標志、施工質量問題、設計缺陷、管理不到位、組織不合理等,原因分析要全面、詳細,有根有據,盡自己最大能力分析到每一個方面。因為原因是后面采取相應措施的關鍵。
第六步:確定預防措施。首先根據自身或員工的心理、生理和技術素質,衡量已有的措施是否具有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作業是否可以保證安全;還有什么不足之處,擬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滿足要求等。其次是針對危險源存在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措施應可靠、有效,應充分滿足作業的需要。預防措施可能不僅是一級,而是二級、三級或四級,對每一級措施都需要進行有效性評估。采取的措施必須以人為中心,做到“四不傷害”。如果無法保證,就證明措施是無效的,需進行更正。
第七步:進行對比。記錄下來,與好的經驗進行對比。一般情況下,第一次辨識需要將整個辨識過程及內容記錄下來,以便查證或作為資料進行保存。在隨后的辨識中,只需要把自己認為是關鍵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這類問題包括:
1)有疑義的問題;
2)自己無法解釋或新發現的問題;
3)對預防事故起決定性的問題;
4)需提醒其他人員注意的問題;
5)需要上級部門或同事幫助、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論什么時候,都要把辨識結果與班組其他成員、其他班組、車間、分廠、公司或同行業先進的經驗進行對比交流,補充完善并借以評價自己的工作是否令人滿意、辨識的充分性如何、采取的措施是否到位等。
第八步:落實措施。根據辨識結果,一條條地落實防護措施,并嚴格遵照執行,決不能忽視前面所做的工作。
堅持持續改進
以上八步構成了危險源辨識的全過程。當條件發生變化時(如下),就需要立即開展危險源辨識。這些變化包括:
1)新、改、擴建工程,引進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
2)員工在崗位間調動以及增加或減少人員;
3)操作室的裝修、移位等室內工作環境發生了變化;
4)雨、雪、風、地震、洪水、曝日等自然天氣發生突然變化時;
5)企業的生產組織發生變化,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6)獲取或發生了以前沒有發生過的事故案例;
7)主體設備被檢修單位進行了大、中修,工作環境可能會遭到破壞或變動;
8)法律、規范、企業規章制度、作業標準進行了修改;
9)隨著員工素質和技能的提高,當感覺到以前辨識不夠充分時;
10)當員工的思想情緒發生波動,原有的特別是行為上的措施不能得到保障時等。
也就是說,只要感覺到與以前不一樣,那怕只是發生了一點變化,不論是主觀上的還是客觀上的,都要進行重新辨識。這樣就構成了PDCA循環,同一層次上的封閉循環系統保證了辨識的安全性。
“八步法”優勢明顯
在數年以前,中州分公司這樣處理現場存在的危險:危險源辨識—LEC法進行評價—風險控制。該法雖然簡單,但目的、責任不明確,對辨識的結果是否充分、全面等問題幾乎束手無策,而且與平時的工作無法統一起來,并不受歡迎。特別是在車間、班組,員工只知其然,敷衍了事的多,應付上級檢查的多,無法進行風險管理。所以中州分公司對該過程進行了改進,經過實踐證明,“八步法”具有以下優點:
1)與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相適應。不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管理模式都能與其相匹配,是對安全管理的一種規范,既可以作為職業安全管理體系中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單獨作為一種風險管理方法使用;
2)在“八個步驟”中,每一個步驟之間因果分明,具有清晰的界限,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環環相扣,容易理解和掌握;
3)對每一個步驟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查找出原因,便于進一步采取措施予以更正;
4)具有持續改進的功能,實現了PDCA循環。同一層次上的封閉循環系統保證了辨識的安全性,在條件發生變化時,自然也就實現了持續改進。
5)方便掌握與理解,適用于各項作業活動中。既可以方便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復雜作業的風險辨識,又可以作為員工單獨進行作業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實現自我辨識與控制。
6)實現了科學評價方法與班組作業活動的結合。
上一篇:現場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
下一篇:冶金工廠煤氣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