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完善應急 從容應對突發事故

2008-02-03   來源:《勞動保護》雜志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生產安全事故能力,保障員工和企業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一個重大課題。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力度,取得明顯進展。《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建設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國家、區域、骨干應急救援體系”列為公共服務重點工程。國家《安全生產“十一五”發展規劃》要求,加快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逐步形成覆蓋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海事、鐵路、民航、消防、核工業、建筑、特種設備和漁業等有關行業和領域的應急救援體系。

  進展

  1.法制逐漸完善、預案體系初步建立

  2007年11月1日,《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正式實施,主要目標是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各部委新頒布的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中,也都有應急管理的條款。《核應急管理條例》《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已經實施,《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條例》正在制定。公安部起草了《消防法實施細則》;安全監管總局組織修訂了《煤礦安全規程》等國家標準,制訂發布了《礦山救援隊伍資質認定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農業部出臺了《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員安全監理規定》;民航總局重新制定并頒布了《民用航空運輸機場消防站消防裝備配備》標準等。

  應急預案方面,國防科工委制定與《國家核應急預案》配套的《國家核應急預案執行程序》;鐵道部制定《青藏鐵路突發重大公共事件旅客救援應急預案》等單項應急預案;交通部制定《交通部防臺工作應急預案》《交通部建設工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部門預案;安全監管總局重新修訂發布了5個部門預案,補充制定發布了《尾礦庫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冶金行業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質檢總局制定了《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前,國家、省、市3級安全生產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已基本健全,156家中央企業都制定了應急預案,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和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預案覆蓋率達到100%。

  2.機制、體制逐步完善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于2006年初正式成立。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市、區)已經或已經確定成立應急指揮中心,有155個地市成立了應急機構。公安消防、道路交通、海上搜救、核工業、鐵路、民航、電力等行業領域的應急管理體系也日趨完善。中央管理的生產類企業全部建立了應急救援機構。安委會成員單位的應急救援協調機制、海上搜救部際協調機制、核應急和氣象等應急協調機制已經建立并發揮著重要作用。2008年1月7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又與國家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建立了預警工作機制。

  3.救援隊伍規模和戰斗力提高

  近年來,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制定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加大投入,依托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起礦山、危化等應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隊伍,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應急能力。按照“預防與應急并重,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險時搞救援,平時搞防范”的原則,積極組織救援隊伍開展預防性檢查和隱患排查,對防范事故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人數已超過25萬,其中礦山救援2萬4500人,消防和危化品21萬人,電力搶險、搶修人員10萬5000人,水上搜救1萬人,鐵路救援4000人,民航救援7000人。

  4.應對事故災難能力大大提高

  近年來,由于應急管理和應急準備得到加強,及時施救、科學施救、有序施救、安全施救,化解了不少事故險情,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07年,全國礦山救援隊伍參與各類事故救援3064起,搶救遇險人員3376人,其中生還1540人。公安消防部隊處置火災16.7萬起,搶救人員1萬1841人;處置危化品泄漏等事故11.3萬起,搶救和疏散22.9萬人。海上救援中心搜救1680次,成功救助遇險船舶3433艘、人員2萬2492人。漁政部門組織救助漁業海難655起,成功救助3112人。

  2007年1月17日,內蒙古包頭市壕賴溝鐵礦發生了透水事故,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立即展開救援工作。為加快救援進度,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協調調動中煤大地公司大功率車載頂驅鉆機、峰峰煤業集團快速鉆機、山西水泵廠4臺高揚程潛污泵、配套排水管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協同搶險。為保證救援設備和人員快速到達現場,公安部和山西、河北、北京、內蒙古交管部門密切配合,保障救援車輛一路暢通。為使峰峰煤業集團風動鉆機在最短時間運送到救援現場,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協調總參作戰部,派北京軍區陸航直升飛機運送鉆機。在全體救援人員共同努力下,經過35h的緊急救援,成功救出6名被困礦工。

  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陜縣支建煤礦因暴雨引發淹井事故,當地政府和企業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指揮決策科學,礦山救護隊、武警官兵及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經過76h的艱苦奮戰,69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挑戰與重任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國發生了41起因應急管理水平低、應急人員素質低、應急裝備水平低、指揮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的事故,導致157人死亡。這說明,我國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差距。

  一是經濟持續發展、速度偏快,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擴大規模、增加生產的沖動強烈,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足、防范不夠、基礎薄弱,處于事故“易發期”,應急救援任務依然繁重。

  二是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加,自然災害偏多、偏重,引發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威脅增大,預防預警、事故救援任務加重。

  三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健全。一些地方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進展較慢,已建立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特別是市(地)一級的指揮中心,普遍存在編制少、力量弱、裝備和手段落后、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還不能適應工作需要。

  四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工作還有較大差距。預案覆蓋面不全、質量不高,上下和地企不銜接、沒有形成體系,培訓演練工作滯后、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五是應急救援體系和隊伍建設還有較大差距。國家級危化救援基地建設項目、礦山救援基地第二期建設項目至今仍未立項;完全靠救援基地所依托的企業投入建設困難較大;一些地方、部門、企業應急投入不到位,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標準低、技術落后的問題仍很突出;一些小型企業自己沒有專兼職救援隊伍或有隊伍戰斗力不強,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工作還十分薄弱。

  針對以上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是:“推進五個體系”“抓好三個強化”“達到兩個提高”。即:大力推進應急救援指揮體系、預案體系、基地和隊伍體系、裝備和信息平臺體系、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強化基層基礎、強化現場救援、強化預防性檢查;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效果。

  2008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在應急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務有:完善應急救援工作體制機制,加強救援能力建設、隊伍建設和協調配合,提高防范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做到科學施救;完善預案體系,加強銜接,搞好培訓和演練;督促各地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體系,防范重大事故災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永城市| 江川县| 衡山县| 武邑县| 山东省| 庄河市| 广丰县| 贵定县| 新平| 贺州市| 芮城县| 江都市| 神农架林区| 新营市| 高阳县| 康平县| 象山县| 凤台县| 扶沟县| 沁阳市| 赤壁市| 巴南区| 岳池县| 云南省| 沙雅县| 永吉县| 汪清县| 本溪市| 青铜峡市| 迁安市| 兴海县| 拉孜县| 信宜市| 铁岭市| 禄劝| 宜宾县| 策勒县| 民权县| 乌海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