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基層 應急管理貴在實

2008-02-0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民營經濟發達,共有工商登記注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0萬余家。諸暨市十分重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積極落實“一案三制”(預案、機制、體制、法制),夯實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基礎,近年來沒有發生特大或重大安全生產事件,連續3年被評為浙江省平安縣(市)。

  加強基層應急組織建設,是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保證。諸暨市在27個鎮鄉(街道)成立了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落實行政“一把手”負責制;把應急辦和黨政辦合署辦公,平時設1~2名專職干部抓預防,應急時轉為黨委政府的應急辦事機構。在534個村(社區)、611個企事業單位、187個學校建立了相應的應急管理機構。2006年,諸暨市開始在鎮鄉組建安監站,配備的專職工作人員全部取得了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證,條件較好的鎮鄉(街道)配備了安全生產監管專用車;在村(居)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小組,根據村(居)大小配備相應安全員;在中心鎮建立了環境保護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25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這4大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都有機構管理,應急時可以部門聯動。

  應急管理的重頭戲

  諸暨市在抓應急管理工作中,堅持關口前移,采取切實措施、下大力氣加強隱患治理工作。

  1.立足于生產一線,加強企業網絡建設

  諸暨市對規模企業、高危行業企業、重點監控單位和重大危險源進行全面梳理,建立了數據庫,并按照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實行分級管理,針對高危行業建立了“一企一檔”電子檔案,為實施動態監管打下了基礎。

  2.著力于完善監察制度,加強事前監管

  建立市、鎮、村3級安全巡查制度、無休日監察制度、安全監察計分制度和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及時發現隱患、消除險情。

  3.著眼于重點領域,提升礦山本質安全

  近年來,諸暨市礦山安全事故占工礦企業事故的50%以上。為此,諸暨市把礦山安全事故預防作為重點,全面開展“平安礦山”創建活動,推行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露天礦山中深孔爆技術應用率接近100%。每年開展1次礦山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提高礦山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4.致力于3項行動,全面開展隱患整治

  諸暨市針對安全生產中的主要問題,開展了3項行動。“利劍行動”著重對建材、沖壓設備、磚瓦行業、家具制造、釀酒、彈簧、繡花機、制鞋等21個行業進行整治,旨在消除行業共性隱患。“鐵網行動”以鎮鄉(街道)為主,不留遺漏。安全隱患整治“陽光行動”是對全市各行各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督促企業限期整改事故隱患,確實整改不了的或企業不肯整改的,由安監局在媒體上予以曝光,并報請市政府予以關閉。消防安全以整治“多合一”現象為重點,全力抓好消防安全疏散“暢通工程”建設,深入開展“除隱患,保平安,消防安全大會戰”活動,在諸暨市大唐、暨陽街道、楓橋、五泄、安華、草塔、牌頭、王家井、直埠等重點鎮鄉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專項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5.開展“三庫一市場”建設,消除城區內重大安全隱患

  2005年底,諸暨市店口鎮電鍍中心建成劇毒品集中管理庫房;2006年6月,城區內海越公司的油氣庫成功遷移。為集中解決市區危化品經營場所點多面廣、散亂混雜的現象,經市政府統一規劃,在暨陽街道袁家村建起了危化品專業市場,2006年11月,將城區內100余家油漆化工經營單位全部遷入,集中經營。

  6.推行“網格式”管理,根治“三合一”企業

  諸暨市個體私營經濟較為發達,存在許多“三合一”企業,成為消防安全等事故的隱患。諸暨市多次進行專項整治,建立企業基礎信息庫,按照市、鎮、村3級管理職能范圍,推行“網格式”管理,劃片分區明確責任人,并建立駐村指導員責任制度,“三合一”企業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企業安全管理日趨規范。

  抓好4項應急體系建設

  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能力,是做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近年來,諸暨市從4個方面加強了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

  1.建立健全市、鎮、村(企)3級安全監管體系

  首先,諸暨市成立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由市領導擔任正副主任,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市級有關部門和鎮鄉(街道)的安全生產工作,組織協調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其次,在27個鎮鄉(街道)設立安監站,具體實施日常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工作。此外,建立村級(企)安全監管小組,基本模式是由村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安監小組組長,從村兩委人員或村民小組長中物色安監小組成員,人員組成根據行政村的大小和自然村的多少確定,一般3人以上,并指定一名熱心于安監事業的同志擔任村級安全員。

  2.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目前,諸暨市擁有治安巡邏、防暴突擊、公共衛生、森林防火、搶險救災、供水供氣等應急管理隊伍30余支,共有人員1547名。鎮鄉一級有民兵應急救援、專職消防、事故救援等隊伍276支,共有人員7199名。村(社區)有安全員、護村隊、義務消防隊等隊伍731支,共有人員1萬3010名。企事業單位有護廠隊、消防隊等應急管理隊伍1087支,共有人員9355名。

  強化專家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立安全生產專家組,共有成員12名,主要職責是參與礦山、危化、消防、環保、衛生等行業生產安全重大問題的專題調研,開展安全技術咨詢,參加重大事故調查和安全檢查,為安全生產監管、政策、規范的制定和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

  3.健全預案體系

  目前,諸暨市已制定《諸暨市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諸暨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諸暨市礦山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專項應急預案52個,鎮鄉、企事業基層單位應急預案320個,堅持重大節會活動編制應急預案,形成了包括生產安全事故在內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體系。

  4.完善預警體系

  2007年起,諸暨市政府按照人均3元的標準提取安全生產專項經費共計300萬元,各鎮鄉街道也同步按人均3元標準提取安全生產專項經費,安排用于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應急救援支撐體系建設等。2006年諸暨市建設了“公共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發布平臺”,實現了預警信息與農村有線廣播系統的對接,確保了實時預警信息直接入戶,增強了農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近年來,“海棠”“泰利”“麥莎”“卡努”等臺風接連造訪,諸暨充分運用廣播、電視、電臺、報紙、96121、短信、電子顯示屏等,發布預警信息,及時轉移群眾,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故。

  應急資源整合與共享

  加強資源整合,實行優化配置,促進“共建共享”,是做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諸暨市積極開展基層公共安全網絡創建活動,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村(社區)、廠礦企業和學校設置安全員、自然災害預報員、消防安全員、公共衛生信息員、綜治信訪員。他們分布在村、社區的各個點,形成了全市應急信息的網格化。白塔湖區域是諸暨市最大的湖畈,共轄4個鎮鄉48個自然村,因行政管轄區域不同,防洪搶險協調比較困難。為破解這一難題,當地群眾民主選舉成立白塔湖水利會,打破行政界限,統一調度,整合資源,發揮了平時管理預防,應急組織搶險的作用。針對農村公共衛生管理能力薄弱的狀況,諸暨市在各村(社區)設置了1366名公共衛生信息員,具體負責公共衛生信息的收集報告工作,形成了農村公共衛生信息網。暨陽街道江新社區專門設立“96345”應急服務熱線,與公安“110”、消防“119”和醫院“120”對接,建立快速反應的通訊網絡,既方便了群眾,又提高了應急處置的反應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化隆| 子洲县| 大宁县| 杭锦旗| 大名县| 嵩明县| 青岛市| 惠东县| 新津县| 理塘县| 贵州省| 河池市| 获嘉县| 临高县| 龙南县| 龙游县| 体育| 芒康县| 南江县| 连平县| 汪清县| 新宾| 墨竹工卡县| 雅江县| 吉安县| 蓝山县| 大庆市| 台江县| 周至县| 平泉县| 新邵县| 新巴尔虎左旗| 白水县| 邳州市| 西林县| 旅游| 锡林浩特市| 荔浦县| 桂平市|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