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是由____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反映___意志的行為規范的體系。
答案:國家、統治階級
2.根據法律的地位、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和____法。按照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法律可分為一般法和____法。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來劃分,法律可分為實體法和____法。
答案:普通、特殊、程序
3.勞動法是調整____關系、確定____的基本法律。
答案:勞動、勞動標準
4.根據我國《刑法》,對于因違反有關保護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認定4種犯罪,這4種犯罪的名稱分別是:交通肇事罪、____罪、違反危險物品管理規定重大事故罪和____罪。
答案:廠礦重大責任事故、玩忽職守(不分先后次序)
5.我國《民法通則》中有多條關于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的條文。其中第123條規定,對于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若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____;如果能夠保證損害是由于____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答案:民事責任、受害人故意
6.我國《刑法》第114條規定:"工廠、礦山、林場、建筑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于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重大傷亡事故"、"嚴重后果"是指:____或者致人重傷多人,____,直接經濟損失不足5萬元,但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失的。
答案:致人死亡3人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的
7.《企業法》第41條規定:"企業必須貫徹____制度,改善____,做好勞動保護和環境保護工作,做到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答案:安全生產、勞動條件安全生產
8.本著"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和責、權、利統一的原則,企業____同時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領導者和責任者。
答案:第一領導者
9.工會發現企業領導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當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向企業行政方面建議組織職工____,企業行政方面____作出處理決定。
答案:撤離危險現場、必須及時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____、____、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答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
11.傷亡事故經濟損失是指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經濟損失,包括____經濟損失和____經濟損失。
答案:直接、間接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是以___公布的,其發布日期是____年4月29日。
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1998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____,造成____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答案:重大傷亡事故、嚴重后果
14.《廣東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是由廣東省第六屆____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其發布單位是___。
答案: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5.《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適用于江蘇省____內從事生產勞動活動的____、事業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
答案:行政區域、企業
1WYY_0021956年原勞動部、全國總工會編制的《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項目總名稱表》共包括____項____條。
答案:四、40
2WYY_005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目的經費開支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該項經費批準后必須實行____。
答案:專款專用
1.什么叫法規?簡述法規與法律的關系?
參考答案(答題要點):
(1)法規是法律規范的簡稱。法規是按法律的規定,具體地規范人們的行為,應該做什么,允許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規定法律的適應條件、內容和要求,并規定違反法律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2)法規是法律的細胞,法律是法規的總和。
(3)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4)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主管部委發布的行政規章都是為實施某一法律的法律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都是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都屬于法規。
2.簡述企業安全專職機構的職責。
參考答案(答題要點):
(1)協助領導組織推動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切實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勞動保護政策、法規和制度。
(2)匯總和審查企業的勞動保護措施計劃,并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按期實現。
(3)組織協助有關部門和單位制訂或修改勞動保護操作規程和有關的規章制度,并對這些規程、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4)參加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和試運轉工作,督促勞動保護設施按"三同時"原則執行。
(5)經常的、有計劃的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配合勞動保護監察部門搞好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
(6)協助領導組織好日常的安全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督促和協助解決。發現重大隱患時,有權指令先停止生產,并立即報告領導研究處理。
(7)參加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進行傷亡事故的登記、統計、分析、報告,做好事故的預測預報工作。
(8)協助有關部門和單位搞好職業病和各種危險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工作,研究和實施防治措施。
(9)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發給個人防護用品(具)、保健食品和清涼飲料,并指導職工正確使用。
(10)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搞好勞逸結合,搞好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工作。
(11)及時提出企業需要解決的勞動保護科研課題,協助企業科研部門搞好勞動保護的科研工作。
(12)會同工會勞動保護組織,選拔、培訓安全生產積極分子,指導和支持他們開展群眾監督檢查活動。
(13)總結和推廣安全生產先進經驗。
3.試述在安全生產中人治、技治和法制的作用以及加強法制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答題要點):
在安全生產問題上,都必須堅持走法制、技治和人治的道路。人治是主導,即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技治是基礎,即發展新技術、新裝備,改善生產條件,提高防治水平;法制是保證,即采取法制手段,嚴格規章制度,強化安全監察與安全管理。三者構成一體,缺一不可。特別是法制,必須加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制度,以保證安全生產。
在安全生產中加強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隨著生產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不斷采用,生產環節復雜多變,事故種類增加,必須制訂響應的安全法規和制度來約束和指導生產幾管理人員的行為,否則,生產難以有序地進行,事故難以有效地控制。
(2)由于生產和管理人員素質上的差異及環境、社會因素的影響,違章、違紀的人始終存在,不加強制度逼供內上升到法律,不動用刑法不足以束縛某些置別人生命和國家財產而不顧的人。
(3)新中國建立后,黨和政府在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已經走上了正確的軌道。但是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經濟活動中,以權代法、缺乏科學和民主的決策現象依然阻礙著生產的發展,在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中同樣需要加強法制,以扭轉過去落后的局面。實踐證明,加強法制建設,提倡科學民主決策,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手段。
4.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答題要點):
《勞動法》中,對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勞動關系的確立和調整,勞動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勞動部門的職責和規范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其主要內容有:
(1)基本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除了匯總對勞動者保護的一般規定外,還增加了新的法律條款。
(3)對勞動者的保護除了職業安定、工時縮短,工資保障之外,還有社會保險和福利、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4)核心是調整勞動關系。
(5)重點是確定勞動標準。
(6)規定了勞動行政部門的職責和勞動工作規范。
(7)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8)打破國際慣例,不僅列出專章《促進就業》,而且在章序上緊放在《總則》之后列為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