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隋鵬程系列講座第六講--單因素事故致因理論

2004-10-29   來源:《現代職業安全》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901年~1904年美國賓夕法尼鋼鐵公司2200職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到傷害。面對工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企業主態度消極,“事故頻發傾向論”集中在反映了企業主的錯誤觀念。第一個單因素理論(認為有的工人性格特征是事故頻繁發生的惟一因素)應運而生。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格林伍德(M.Newbold)。

單因素事故致因理論
  1919年格林伍德和1926年紐伯爾德(M.Newboid),認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隨機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發生事故,因此,就用某種方法將有事故傾向的工人與其他人區別開來。這種理論的缺點是過分夸大了人的性格特點在事故中的作用,而且依此作為解雇工人的依據。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提出:一個有事故傾向的人具有較高的事故率,而與工作任務、生活環境和經歷等無關,意為一切事故責任均歸咎于個人性格。1951年,阿布撕和克利克的研究指出,個別人的事故率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對具有事故傾向的個性類型的量度界限難于測定,廣泛地批評使這一單因素(具有事故傾向的素質論)理論被排出事故致因理論的地位。1971年邵合賽克爾僅主張將這一觀點提供給工種考選的參考,他只著意于多發事故,而絲毫無意涉及人的個性參數。
  第二個單因素理論被稱為心理動力理論,它來源于佛儒德(Fulyd)的個性動力理論,認為受傷害工人的刺激心是事故的原因。這種理論也是荒謬的,它也無法證實某個特定的動機會引起某個特定的事故。這里所以提示這個觀點,是因為它與事故傾向論者相反,不認為個別人的品德缺陷是固有的和穩定的,而認為無意識的動機是可以改變的。可以將此理論推論為,一個人可能屬于具有事故傾向組,通過教育或培訓可以降低其事故率,而不必從工作中將他們排出。
  1957年科爾(Kear)做出了社會——環境兩因素模型,這是把個人和工作環境兩因素認作是導致事故傾向的“目標——靈活性——機警理論”。即一個人自己設置的一個可達到的合理目標,并具有選擇、判斷、決定等靈活性,而工作中機警會避免事故。它的基本觀點是,一個有益的工作環境能增進安全。
  科爾認為:工人來自社會和環境的壓力會分散注意力而導致事故。這些“壓力”包括:工作變更、換了領班、婚姻、死亡、生育、分離、疾病、噪聲、照明不良、高溫和過冷以及時間緊迫、上司催促等等。科爾既沒有說明每一個因素與事故發生有何種關系,也沒有給“機警”下一個定義,這種理論只不過能對事故原因增進理解而已。
  海因里希(Heinrich)的多米諾骨牌模型是闡明了傷害五因素的事件鏈。傷亡事故五因素的多米諾模型的主要用途在于事故調查過程中可用此查明因果關系,也可用于加強安全管理。

多米諾骨牌事故模型
  可以應用多米諾骨牌原理來闡述一種可防止的傷亡事故的發生,系一連串事件在一定順序下發生的結果。按因果順序,傷亡事故的五因素:社會環境和管理欠缺(設A1)促成人為的過失(設A2),人為的過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動作或機械、物質危害(設A3);后者促成了意外事件(設A4)(包括未遂事故)和由此產生的人身傷亡的事件(設A5)。五因素連鎖反應構成了事放(設A0)。(見圖1)

  
  傷害之所以產生是由于前面因素的作用。在意外事件及傷害發生前,一切工作應以減少環境內機械的危害及人為的不安全動作為原則。防止事故的著眼點,應集中于順序的中心,即設法消除事件A3,使系列中斷,則傷害便不會發生(見圖2)。
  如果移去一枚骨牌,也就是使其一因素出現的概率為零,例如P(A3)=0。這時隨機事件變成不可能事件,即可避免傷亡事故的發生。
  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為的不安全動作,消除機械的或物質的危害,這就不必加強探測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研究。人為的失誤常常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它是問題的中心。控制事故的方法也必然針對人的失誤。此種理論為單因素或少因素事故致因理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渝北区| 武乡县| 札达县| 武川县| 绥滨县| 芜湖县| 庆城县| 临邑县| 金门县| 张家口市| 军事| 安吉县| 芜湖市| 栾城县| 思南县| 惠东县| 崇明县| 怀远县| 策勒县| 留坝县| 邵东县| 嘉善县| 濮阳县| 东方市| 台州市| 柏乡县| 安丘市| 江源县| 青海省| 察雅县| 东平县| 临洮县| 祁门县| 思茅市| 肇源县| 隆回县| 两当县| 繁峙县| 双辽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