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火災的自救
發生火災以后,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自救:
1.滅火。及時滅火是火災自救的首先方法。面對初期火災,使用燃氣的,應立即斷開燃氣閥,切斷電源等,并利用滅火器和消火栓的消防龍頭果斷將火撲滅。
2.報警。應立即撥通“119”火警電話,報清詳細地址、單位名或著火位置、著火物質、火情大小及報警人姓名、電話號碼。消防隊一般要在5分鐘左右達到現場。
3.逃生。人們在初期滅火無效時,應及時逃生。逃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濕毛巾捂鼻,頭部和身體披蓋濕毯、貓腰低姿沖出火區。由于熱空氣向上,低處空氣溫度低,含氧量相對較高;濕巾捂鼻和低姿沖出可避免窒息。另一種方法是,若建筑物不高,可以考慮跳落地面的方法,但是要方法適當,落地點要盡量平坦松軟,可軟物等往下跳,落地時雙膝彎曲,兩手護頭,可以盡量減輕傷害。若建筑物較高時,可用結實的繩索或代用品,一端系牢房間鐵管等固定物,另一端捆扎身體,從窗戶、陽臺、屋頂天窗或沿著雨水管慢慢懸放到安全地帶。切忌不理智地盲目跳下,這樣造成死傷的機率極高。一定不要用電梯作為逃生工具,因為隨時可能停電;同時電梯井產生的煙囪效應,會加速火勢的擴大和蔓延。
二、礦井自救避災
⑴當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時候,自救的方法時:
、傺杆俦诚蚩諝庹饎拥牡胤,臉向下臥倒,頭要盡量低些,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蓋住身體,使肉體的外露部分盡量減少。
、谝杆俅骱米跃绕鳎媲宸较,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離開災區。撤離中,要有有經驗的勞工人帶領同行。假如巷道破壞嚴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線是否安全,就要設法找到永久避難洞室或自己構造臨時洞室或到安全的地方去暫時躲避,安靜而又耐心地等待救護。
、郾転闹,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并嚴格控制礦燈 的使用。要主動照顧受傷的人員,還要時時敲打鐵道或鐵管,發出呼救信號,并派有經驗的勞工人(至少兩人同行)出去偵察。經過探險確認安全后,大家就可向井口退出,并在沿途作出信號標記,以便救護隊跟蹤尋找。如有可能,要尋找電話及早同地面取得聯系。
、瓢l生火災后,任何人發現了煙霧或明火,就要立即向領導或調度室匯報,請求救護隊救援。如果火災范圍很大或火勢很猛,現場人員已無力搶救時,或者其它地區發生火災,接到撤退命令時,就要進行自救避災。具體做法是:
、俪林潇o,迅速戴好自救器,避災領導要逐一進行認真檢查后撤退。
、谖挥诨鹪催M風側人員,應迎著新風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風策人員,如果距火源較近,且火勢不大時,應迅速沖過火源撤到回風策,然后迎風撤退;如果無法沖過火區,則沿回風撤退一段距離,盡快找到快捷方式繞到新鮮風流中再撤退。
③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也絕對不要驚慌,不能亂跑,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
、苋绻麑嵲跓o法撤出,應利用獨頭巷道、洞室或兩道風門之間的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構筑臨時避難洞室,盡量隔斷風流,防止煙氣侵入,然后靜臥倒待救。
⑤有條件時應及早用電話同地面取得聯系,以便救護隊前來救援。
、蔷峦杆鹿适敲旱V生產中的主要災害之一。一旦發生了透水事故,可采取下列的自救方法積極進行避災自救:
、偈紫纫M力判明水源性質(含水層水、斷層水、老空水)并用嘴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區的工作人員一起按規定的路線撤出。要手扶支架躲過水頭沖擊后向高處走,進入上一個水平,然后出井。
②假如出路已經被水隔斷,就要迅速尋找井下位置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暫時躲避。同時定時在軌道或水管上敲打,發出呼救信號。
、廴藛T撤出透水地區以后,要立即緊緊關閉水閘門,把水流隔斷,以保護整個礦井的安全。
三、常用急救技術
1.止血
可采用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和加勢屈肢止血法等。
⑴壓迫止血法適用于頭、頸、四肢動脈大血管出血的臨時的止血。當一個人負了傷以后,只要立刻果斷地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緊靠心臟一端的動脈跳動處,并把血管壓緊在骨頭上,就能很快起到臨時止血的效果。
、浦寡獛е寡ㄟm當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用止血帶(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紗布、毛巾、布帶或繩子等代替)繞肢體綁扎打結固定,或在結內(或結下)穿一根短木棍,轉動此棍,絞緊止血帶,直到不流血為止。然后把棒固定在肢體上。在綁扎和絞止血帶時,不要過緊或過松。過緊會造成皮膚和神經損傷,過松則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羌訅喊寡褂糜谛⊙芎兔氀芎椭寡。先用消毒紗布(如果沒有消毒紗布,也可用干凈的毛巾)敷在傷口上,再加上棉花團或紗布卷,然后用繃帶緊緊包扎,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假如傷肢有骨折,還要另加夾板固定。
、燃訅|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關節或膝關節的彎曲功能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目的。在肘窩或肘窩內放入棉墊或布墊,然后使關節彎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繃帶把前臂與上臂(或小腿與大腿)固定。假如傷肢有骨折,也必須先用夾板固定。
2.包扎
有外傷的傷員經過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紗布、繃帶或毛巾等包扎起來。
如果是頭部或四肢外傷,一般用三角布或繃帶包扎,如果沒有三角布和繃帶,可以用衣服和毛巾等物代替。頭、面部外傷常采用以下包扎方法。
⑴頭頂式包扎法:外傷在頭部可用此法。把三角巾底邊折疊兩指寬,中央放在前額,頂角拉向后腦,兩底角拉緊,經兩耳上方繞到頭部的后枕部,壓著頂角,在交叉返回前額打結。如果沒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將毛巾橫蓋在頭頂部,前兩角反折拉到后腦打結,后兩角各系一根布帶,左右交叉后繞到前額打結。
、泼娌棵婢呤桨āC娌渴軅捎么朔āO仍谌墙眄斀谴蛞唤Y,使頭向下,提起左右兩個底角,形式像面具一樣。再將三角巾頂結套住下頜。罩住頭面,底邊拉向后腦枕部,左右角拉緊,交叉壓在底邊,再繞至前額打結。包扎后,在根據情況在眼和口鼻處剪開小洞。
⑶頭面部風帽式包扎法,頭面部都有傷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頂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結,形式像風帽一樣。把頂角結放在前額處,底結放在后腦部下方,包住頭頂,然后再將兩頂角往面部拉緊,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寬,包繞下頜,最后拉至后腦枕部打結固定。
⑷單眼包扎法。如果眼部受傷,可將三角巾折成四橫指寬的帶形,斜蓋在受傷的眼睛上。三角巾長度的三分之一向上,三分之二向下。下部的一端從耳下繞到后腦,再從另一只繞到前額壓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后將傷部的一端向外翻轉,向腦后拉緊,于另一端打結。
如果是四肢外傷,則要根據受傷肢體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包扎法。
⑴手足部受傷的三角巾包扎法。將手掌(或腳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腳)指朝向三角巾的頂角,底邊橫向腕部,把頂角折回,兩底角分別圍繞手(腳)掌左右交叉頂角后,在腕部打結,最后把頂角折回,用頂角上的布帶或用別針固定。
、迫切紊现。如果上肢受傷,可把三角巾的一底角打結后套在受傷的那只手指上,把另一底角拉到對側肩上,用頂角纏繞傷臂,并用頂角傷的小布帶包扎。然后,把受傷的前臂彎曲到胸前,成近直角形,最后把兩底角打結。
、窍ィㄖ猓⿴桨ā8鶕䝼氖軅闆r,把三角巾折成適當寬度,使成帶狀,然后把它的中段斜放在膝(肘)的傷處,兩端拉向膝(肘)后交叉,再纏繞到膝(肘)前外側打結固定。
、惹氨郏ㄐ⊥龋┟戆。將傷臂的手指間對著毛巾一角,把這一角臂向手背,另一角從手掌一側翻過手背,并壓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過來,包繞前臂,然后用帶子結扎固定。如果是小腿受傷,則把毛巾一角內折在傷腿下部,再用毛巾壓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后用帶子結扎固定。
3.固定
骨折是一種比較多見的創傷。如果傷員的受傷部位出現劇烈疼痛、腫脹、變形以及不能活動等現象時,就有可能是發生了骨折。這時,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迅速、及時而準確地給傷員進行臨時固定。常見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據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應的方法固定。
、派现殴枪钦酃潭ǚ。用兩塊夾板分別放在上臂內外兩側,并用繃帶或布帶纏繞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塊夾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側,中間墊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
、魄氨酃钦酃潭ǚ。選取長度與前臂上當的夾板,夾住受傷的前臂,再用繃帶或布帶自肘關節至手掌方向進行纏繞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將臂吊在胸前。
、枪晒枪钦酃潭ǚ。用兩快夾板,其中一塊的長度與腋窩至足根的長度相當,另一塊的長度與傷員的腹股溝到足根的長度相當。長的一塊在傷肢外側腋窩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塊放在兩腿之間,用棉花或毛巾墊好肢體,再用三角巾或繃帶分段綁扎固定。
、刃⊥裙钦酃潭ǚ。取長度相當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長度的兩快夾板,分別放在受傷的小腿內外兩側,用棉花或毛巾墊好,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繃帶或三角巾將受傷的小腿和另一條沒有受傷的腿一起固定起來。
⑸脊柱骨折的固定。確定傷員是脊柱骨折后,就不能輕易搬動,應該依照傷員傷后的姿勢進行固定。用三快夾板架成共字形,其中一快約75厘米,另兩塊約60厘米。把長的一塊順著人體,放在緊貼脊柱處,在板和背部之間用毛巾或衣服墊好。把短的兩塊橫壓在豎板的兩端,分別放在兩肩后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塊橫板,再固定下端的橫板。
4.救運
經過急救以后,就要迅速向地面醫院轉送。
搬運傷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搬運不當,可使傷情加重,嚴重時還能造成神經、血管損傷,甚至癱瘓,難以治療,給受傷者帶來終身痛苦。所以,對傷員的搬運應十分注意。
如果傷員傷勢不重,可采取用肩、背、抱、扶的方法將傷員運走。如果傷員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況時,就不能用以上的方法進行搬運,一定要把傷員小心地放在擔架上抬送。對于脊柱骨折的傷員,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擔架抬運。傷員放到擔架上以后,要讓他平臥,腰部墊一個衣服墊,然后用三、四根皮帶把傷員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運中滾動或跌落,否則極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轉,刺激血管和神經,使下肢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