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產: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保證生產得順利進行。
2、安全管理:是為了在生產過程中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危害,實現勞逸結合,加強安全生產,使勞動者安全順利地進行生產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
3、事故:職業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意外的突發性事件總稱,通常會使正常活動中斷,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4、事故隱患:可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
5、不安全行為: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違反勞動紀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險性的做法。
6、違章指揮:強迫職工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或操作規程進行作業的行為。
7、違章操作:職工不遵守規章制度,冒險進行操作的行為。
8、安全生產方針: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又稱勞動保護方針,在1952年第二次全國勞動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勞動保護工作必須貫徹安全生產的方針。在1987年全國勞動安全監察會議上又進一步規定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并一直沿用至今。
9、“五同時”原則:是指企業的生產組織及領導者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10、“四不放過”原則:是指在調查處理工傷事故時,必須堅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過和事故責任者沒有被處理不放過的原則。
11、“三個同步”原則:是指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企業深化改革、技術改造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同步實施的原則。
12、安全教育的規定:
對于從事特種作業的工人必須進行專門的安全操作技術訓練,經過考試合格后,才能準許他們持證上崗操作。
企業單位都必須建立安全活動日和在班前班后會上檢查安全生產情況等制度,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并且注意結合職工文化生活,進行各種安全生產的宣傳活動。
在采用新的生產方法、添設新的技術設備、制造新的產品或調換工人工作的時候,必須對工人進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崗位的安全教育。
13、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兩個方面。間接原因是指直接原因賴以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如技術和設計上的缺陷;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規程內容不具體,不可行;教育培訓不夠;勞動組織不合理;對現場缺乏檢查和指導;沒有或不認真實施防范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及時等。
14、事故起因物和至害物:在傷亡事故統計分類中,事故的起因物是指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物體和物質。事故的致害物是指直接引起傷害及中毒的物質。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在事故統計分類中,必須嚴格區分起因物和致害物,并依據起因物來確定事故類別,其原則如下:
①起因物方面的因素來劃分事故類別;
②一起事故同時存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原因時,應以先發的、誘導性的原因為主;
③確定事故類別應突出事故的專業特征。
15、安全色及安全標志
⑴ 安全色
我國規定了紅、藍、黃、綠四種顏色為安全色,其含義和用途如下表:
顏色 含義 用途舉例
紅色 禁止
停止 禁止標志
停止信號:機器、車輛上的緊急停止手柄或按鈕,以及禁止人們觸動的部位
紅色也表示防火
藍色 指令必須遵守的規定 指令標志:如必須佩帶個人防護用具;道路指引車輛和行人行走方向的指令
黃色 警告注意 警告標志
警戒標志:如廠內危險機器和坑池邊周圍的警戒線;行車道中線;機械上齒輪箱的內部;安全帽
綠色 提示安全狀態通行 提示標志
車間內的安全通道;行人和車輛通行標志;消防設備和其他安全防護裝置的位置
注:①藍色只有與幾何圖形同時使用時,才表示指令。
②為了不與 道路兩旁綠色行道樹相混淆,道路上的提示標志用藍色。
為了使安全色更加醒目,使用對比色為其反襯色。黑白互為對比色。并把紅、藍、綠色的對比色定為白色;黃色的對比色定為黑色。在運用對比色時,黑色用于安全標志的文字、圖形符號和警告標志的幾何圖形。白色既可以用于紅、藍、綠的背景色,也可以用作安全標志的文字和圖形符號。
另外,紅色和白色、黃色和黑色的間隔條紋是兩種較醒目的標示,其用途如下表:
間隔條紋 含義 用途舉例
禁止超過 道路上用的防護欄桿
警告危險 企業內部的防護欄桿;吊車吊鉤的滑輪架;鐵路和通道交叉口上的防護欄桿
⑵ 安全標志
安全標志是由安全色、幾何圖形和圖形符號所構成,用以表達特定的安全信息。目的是引起人們對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預防發生事故。但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規程和防護措施。不包括航空、海運及內河航運上的標志。
安全標志分為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和提示標志四類。
①禁止標志:禁止標志的含義是不準或制止人們的某種行動。其幾何圖形為帶斜杠的的圓環,斜杠和圓環為紅色,圖形符號為黑色,其背景為白色。
②警告標志:警告標志的含義是使人們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其幾何圖形是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邊框和圖形符號為黑色,其背景色為具有指令含義的藍色,圖形符號為白色。
③指令標志:指令標志的含義是告訴人們必須遵守某項規定。其幾何圖形是圓形,其背景色是具有指令意義的藍色,圖形符號為白色。
④提示標志:提示標志的含義是向人們指示目標和方向,其幾何圖形是長方形,底色為綠色,圖形符號及文字為白色。但是消防的7個提示標志,其底色為紅色,圖形符號為白色。
16、使用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
①非電工人員不得隨意亂動或私自修理車間內的電氣設備。
②電氣設備不得帶故障運行。任何電氣設備在未驗明無電之前,一律認為有電,不要盲目觸及。對掛有的“禁止合閘”、“有人操作”等標牌,非有關人員不得移動。
③電氣設備必須有保護性接地、接零裝置,并經常對其進行檢查,保護連接的牢固。
④需要移動某些非固定安裝的電氣設備,如照明燈、電焊機燈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再移動。移動中,要防止導線被拉斷。
⑤工人經常接觸和使用的配電箱、配電板、閘刀開關、按鈕開關、插座、插銷以及導線等,必須保持安全完好,不得有破損。
⑥工作臺上、機床上使用的局部照明燈,電壓一般不得超過36V。
17、作業中預防觸電措施
①施工現場用電必須由專業電工來從事作業,未經電氣作業專業培訓的人員不得隨便接電線、動用電氣設備。
②使用手持電動機械和其他電動機械時,要由電工接好電源,安裝上漏電保護器。操作者必須穿戴好絕緣鞋、絕緣手套后再進行作業。
③電氣線路或機具發生故障時,要找電工修理,作業者不能自行修理。
④作業完畢要把電閘拉下,鎖好電閘箱。電閘箱內不許放置任何物件、工具。
⑤在搬扛較長的金屬物體如鋼筋、鋼管等材料時,不要碰觸到電線,特別是高壓輸電線路。
⑥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壓電桿、鐵塔、避雷針,遠離至少20m以外。當遇到高壓電線斷落時,周圍20m內禁止人員入內。如果已在20m以內,要單足或并足跳離危險區,防止跨步電壓造成觸電事故。
18、起重工安全操作要求
吊掛時,吊掛繩之間的夾角宜小于120°,以免吊掛繩受力過大;
指揮物體翻轉時,應使其重心平穩變化,不應產生指揮意圖之外的動作。
多人綁掛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
19、氧氣瓶的安全使用
使用氧氣瓶前,應稍打開瓶閥,吹出瓶閥上粘附的細屑或臟污后立即關閉,然后接上減壓表再使用。
開啟瓶閥,操作者應站在瓶閥氣體噴出方向的側面并緩慢開啟。避免氧氣流朝向人體、易燃氣體或火源噴出。
禁止在帶壓力的氧氣瓶上以擰緊瓶閥和墊圓螺母的方法消除泄露。
嚴禁讓粘有油、脂的手套、棉紗和工具等同氧氣瓶、瓶閥、減壓器及管路等接觸。
操作中氧氣瓶距離乙炔發生器、明火或熱源應大于5m。
禁止單人肩扛氧氣瓶。氧氣瓶無防震圈或在氣溫-10℃以下時,禁止用轉動方式搬運氧氣瓶。
禁止用手托瓶帽來移動氧氣瓶。
氧氣瓶不應停放在人行通道上,如:電梯間、樓梯間附近,防止被物件撞擊、碰倒。如有困難時,應采用妥善防護措施。
禁止使用氧氣代替壓縮空氣吹凈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試壓和氣動工具的氣源。
禁止用氧氣對局部焊接部位通風換氣。
20、電焊機的接地
各種電焊機(交流、直流)、電阻焊機等設備或外殼、電氣控制箱、焊機組等,都應按現行(SDJ)《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的要求接地,防止觸電事故。
焊機的接地裝置必須經常保持連接良好,定期檢測接地系統的電氣性能。
禁用氧氣管道和乙炔管道等易燃易爆氣體管道作為接地裝置的自然接地極,防止由于生產電阻熱或引弧時沖擊電流的作用,產生火花而引爆。
電焊機組或集裝箱式電焊設備都應安裝接地裝置。
專用的焊接工作臺架應與接地裝置連接。
20、觸電急救
觸電急救的基本原則是動作迅速、方法正確。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時,僅產生麻感,對肌體影響不大。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增大,但小于擺脫電流時,雖可能受到強烈打擊,但尚能自己擺脫電源,傷害可能不嚴重;當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至接近或達到致命電流時,觸電人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等征象,外表上呈現昏迷不醒的狀態。這時,不應該認為是生物性死亡,而應該看作是診斷性死亡并且應迅速而持久地進行搶救。有觸電者經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人工急救而得救的事例。有資料指出:從觸電1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從觸電6分鐘開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從觸電12分鐘開始救治者,救活得可能性很小。由此可知,動作迅速是非常重要的。觸電急救的步驟是:
⑴ 脫離電源
人觸電以后可能由于痙攣、失去知覺或中樞神經失調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脫離電源。這時,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是救活觸電者的首要因素。
幫助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方法如下:
①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以立即拉開開關或拔出插銷,以斷開電源。應注意拉線開關和平開關一般只控制一根線,如錯誤地安裝在工作零線上,則斷開開關只能切斷負荷而不能切斷電源。
②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沒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或用有干燥木柄的斧頭等切斷電源線,或用干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斷電流。
③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或斷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④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離電源。但因觸電者的身體是帶電的,其鞋絕緣也可能遭到破壞,救護人不得直接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也不能抓他的鞋。
⑤如果事故發生在線路上,可以采用拋擲臨時接地線使線路短路并接地,迫使速斷保護裝置動作,切斷電源。注意拋擲臨時接地線之前,其接地端必須可靠接地;一旦拋出,立即撒手;拋出的一端不可觸及觸電人及其他人。
⑥設法通知前級停電
選用上列方法時,務必注意高壓與低壓的差別。例如,拉開高壓開關必須配戴絕緣手套等安全用具,并按照規定的順序操作。各種方法的選用,應以快為原則。
⑵ 現場急救的方法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地對癥救治。對于下列情況應分別處理:
①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注意觀察并請醫生前來治療或送往醫院。
②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已經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尚未中斷,應使觸電者安靜地平臥;保持空氣流通;解開其緊身衣服以利呼吸;若天氣寒冷,應注意保溫;并嚴密觀察,速請醫生治療或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稀少或發生痙攣,應準備心臟跳動或呼吸停止后立即作進一步搶救。
③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實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急救,并速請醫生治療或送往醫院。
上一篇:煤礦班組事故的自救與互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