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什么原則?采取什么措施?
答: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2、煤礦企業、礦井應當在防治水方面建立健全哪些崗位責任制和管理制度?
答:煤礦企業、礦井應當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水害防治技術管理制度、水害預測預報制度和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3、煤礦企業、礦井在防治水方面應當對職工進行什么教育和培訓?
答:煤礦企業、礦井應當對職工進行防治水知識教育、培訓,保證職工具備必要的防治水知識,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災的能力。
4、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應當包括什么內容?
答:(1)礦井所在位置、范圍及四鄰關系,自然地理等情況;
(2)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
(3)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及含水層和隔水層分布規律和特征;
(4)礦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邊老空區分布狀況;
(5)礦井涌水量的構成分析,主要突水點位置、突水量及處理情況;
(6)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評價;
(7)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議。
5、重大突水事故,是如何界定的?
答: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達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6、 礦區、礦井地面水文地質觀測應當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1)進行氣象觀測;(2)進行地表水觀測;(3)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
7、 受水害威脅的礦井,有那些情況的,應當留設防隔水煤(巖)柱?
答:(1)煤層露頭風化帶;
(2)在地表水體、含水沖積層下和水淹區鄰近地帶;
(3)與富水性強的含水層間存在水力聯系的斷層、裂隙帶或者強導水斷層接觸的煤層;
(4)有大量積水的老窯和采空區;
(5)導水、充水的陷落柱、巖溶洞穴或地下暗河;
(6)分區隔離開采邊界;
(7)受保護的觀測孔、注漿孔和電纜孔等。
8、 采掘工作面遇有哪些情況時,必須進行探放水?
答:(1)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鄰煤礦;
(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暗河、溶洞和導水陷落柱;
(3)打開防隔水煤(巖)柱進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鉆孔;
(6)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
(7)采掘破壞影響范圍內有承壓含水層或者含水構造、煤層與含水層間的防隔水煤(巖)柱厚度不清楚可能發生突水;
(8)接近有積水的灌漿區;
(9)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區。
9、簡述礦井正常涌水量和礦井最大涌水量。
答:礦井正常涌水量,是指礦井開采期間,單位時間內流入礦井的水量。礦井最大涌水量,是指礦井開采期間,正常情況下礦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10、防隔水煤(巖)柱指的是什么?
答:防隔水煤(巖)柱,是指為確保近水體安全采煤而留設的煤層開采上(下)限至水體底(頂)界面之間的煤巖層區段。
11、探放水的含義是什么?
答:探放水,是指包括探水和放水的總稱。探水是指采礦過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頂底板、側幫和前方等水體的具體空間位置和狀況等情況。放水是指為了預防水害事故,在探明情況后采取鉆孔等安全方法將水體放出。
12、隔水層厚度指的是什么?
答:隔水層厚度,是指開采煤層底板至含水層頂面之間隔水的完整巖層的厚度。
13、礦井突水預兆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措施?
答: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14、對防水閘門如何進行管理?
答:必須確保防水閘門靈活可靠,并保證每年進行兩次關閉試驗,其中1次應在雨季前進行,關閉閘門所用的工具和零配件必須專人保管,專門地點存放,不得挪用丟失。
15、采區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多少時間的采區正常涌水量?
答:4小時。
上一篇:煤礦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