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安全發展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一文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決定了在民航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堅持安全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民航是一個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行業發展的基石。持續安全理念為民航的發展構筑了一個理論核心。只有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認真踐行這一理念所蘊涵的豐富內容,民航才可能實現安全發展;只有安全發展得到保障,民航才能步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軌道。
民航重視安全的傳統由來已久。要保證一段時間、一個周期的安全并不困難,難在“持續”。持續,是永不停息,永不間斷,沒有起點,沒有終點,沒有完成的時候。要實踐這樣一種安全模式,必須要有強大的、可以傳承和延續的力量作支撐。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簡稱“西南空管局”)在學習貫徹持續安全理念的過程中,聯系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特性及本單位已經擁有或正在形成的理論、實踐基礎,尋找到“文化”這個支點——建設系統的、科學的、有自我生成機制的安全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培育持續安全,助推安全發展,進一步提升西南空管局的發展質量,向科學發展的更高要求邁進。
安全文化是持續安全理念生根的土壤
人類學先驅E.B.泰勒對“文化”作了迄今為止最受公允的定義:“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與習慣。”從這個定義所列出的構成要件中不難看出,文化實際上是純生物學范疇以外,人之為人的全部總和。一個人除了肉體的形成、生長和消亡,其生命的生根、成長、持續展開和自我實現都是在文化中進行的,文化是其生活的土壤和環境。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顯現不同的文化。與此相應,我們可以說,安全文化是安全得以生根、成長、持續展開并逐步實現的土壤。
安全文化有哪些構成要素呢?盡管不同行業有不同列項,但總括起來,不外乎物、人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到空管行業,就是設施設備、人以及人和設施設備的關系。對照這三個要素,西南空管局近年提出了以“科技空管、人文空管、和諧空管”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文化建設,采用多種方式探索實踐,目的就是要厘清空管行業中安全文化的構件,對每一個構件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條分縷析,深化認識,找出規律,把空管的安全文化從外延到內涵理解得透徹一些。
空中交通管制是航空運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保障環節。保障什么?一是飛行安全,二是航班正點。安全是空管職責的首要之義,在空管行業建設安全文化勢在必行。作為土壤和環境的安全文化也會像廣義的文化那樣潤物無聲,把持續安全理念作為基因植入空管傳承、發展的血脈之中,使之根深蒂固,成為從業人員的職業稟賦,受之化育,運之無形。這樣的安全觀是可持續的安全觀,是可信賴的安全觀。
安全文化是實踐持續安全的必然產物
正如人類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被制作出來的,安全文化也不是能夠制造的。它是人們長期安全工作實踐的必然產物。
空管是一個專業門類多樣、科學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大量先進的科技成果被運用,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當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力。而且,當代科技日新月異,新設備層出不窮。這些新裝備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空管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人為差錯,使飛行的安全系數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以及人對設施設備依賴程度增大而帶來的風險等問題。我們的人員能否吃透這些技術和設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管設備能否在我們手中產生出同級別的保障能力?西南空管局把這些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安全保障因素用“科技空管”加以概括,突出科學技術在空管安全文化中的首要作用。
一切生產活動中最核心、最活躍的因素是人。每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水準各不相同,其思想、情感、道德、價值觀更是千差萬別。這些不同反映到空管的安全保障工作中,就可能出現參差不齊,可能出現起伏。事實表明,差別后面緊跟的就是差錯。如何不斷提高員工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引導健康積極的情感,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工作。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到西南空管局,就是要以員工為本,確立員工的主體地位,尊重員工的主觀意愿,保護員工的創造精神,幫助員工處理好現實的和心理的各種問題,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安全保障工作中去。西南空管局把這些與人相關的安全保障因素用“人文空管”加以概括,彰顯人的主體價值在空管安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空管的安全保障工作實踐證明,除了設施設備和人本身的要素之外,他們的運行環境同樣是影響安全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涉及到管理、制度、機制等諸多方面。而管理的優化、制度的完善、機制的創新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只有根據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問題,及時作出適當的調整,才能保證前兩個要素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環境之中。西南空管局把這些與運行環境相關的安全保障因素用“和諧空管”加以概括,昭示組織的自我完善是空管安全文化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西南空管局提出的安全文化三個要點并不是閉門造車“造”出來。它們是空管行業實踐持續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自然生成的規律性產物。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持續安全為目標,構建科學、系統、有自我生成機制的安全文化。
在實踐中自然生成的安全文化要素如果僅停留在原生狀態,還不能被稱為“文化”。文化需要總結、提煉和升華,這個理性的熔煉過程就是對文化的構建。西南空管局應該怎樣構建安全文化?構建什么樣的安全文化?
構建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建設就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應有之義。以人為本,就是安全文化建設人人有責,安全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全面,就是要“軟實力”建設和“硬實力”建設并重;協調,就是要使科技的發展和人文的發展相互促進;可持續就是要一以貫之,把安全文化中核心的部分常年不懈地貫徹下去,要建立靈活的自我生成機制,以適應不同時期的不同形勢。
其次,構建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要明確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實踐并最終實現持續安全。持續安全理念既著眼長遠,又貼近行業特點,揭示了民航工作最基本的規律,見識深刻。實踐持續安全理念,不僅對民航意義重大,而且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穩定大局。這無疑是民航工作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安全文化建設應當明確的終極目標。
同時,構建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要切合實際。這既要求安全文化的總結、提煉和升華要從西南空管安全保障的實踐中來,還要求安全文化能夠回到工作實踐中去,具有可操作性。
西南空管局在構建安全文化之初,就把黨中央和民航局提出的重要理論成果貫徹其中,力求安全文化顯現出科學、系統、有自我生成機制等基本素質。
科學性主要體現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人才。西南空管局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提出與時俱進的發展思路,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實踐。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抓住“十一五”發展的黃金機遇,努力改變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使西南地區空管事業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適應西南地區航空運輸總體發展的需求。同時,對人才的培養也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建立了鼓勵科技創新相關機制,為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確立科學的基調。
系統化運行是空管工作的特性。民航空管局在完成“一體化”改革之后,正在建設更加完備的系統,為國家的航空運輸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西南空管局也在按照“三縱三橫”的要求,完善自身體系,以便更好地融入空管大系統之中。空管專業門類繁多,且自成體系。要保證各系統運行正常,銜接順暢,行政管理固不可少。相比而言,文化是一種更軟性的力量,滲透力更強,可以成為各系統之間的粘合劑和運行的潤滑劑。
安全文化要有具體內容,但又不能僵死,要有擴展的空間,以便接納新情況,處理新問題。例如,在和諧空管建設的過程中,民航實施了空管“一體化”改革。這個板塊就立即加入了在“三縱三橫”架構內,西南空管如何處理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簡稱“民航局空管局”)和所屬分局的關系,如何建立上下聯動機制的內容,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就是一種自我生成機制,它要求安全文化具備一定的開放性。
安全文化重在實行,春風化雨,持久而深入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實現的,無痕無跡,卻深刻而綿遠。它影響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情感模式、行為習慣,是對人非常真實具體的一種刻畫。安全文化構建起來以后,就要讓它以文化的方式去發揮作用。安全文化重在建設,功在持久;持續安全理念要求安全工作真抓實干,要打持久戰。安全文化的特性與持續安全理念的要求不謀而合。
安全文化的實踐拒絕虛浮,要求把安全文化貫穿到安全保障的實際工作中去;要求通過一定的載體,承載和傳遞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要求整體聯動,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安全文化轉變為安全工作的日常形態;它還要求不斷為安全文化注入新的內容,常用常新。按照這些要求,西南空管局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安全文化實踐。
“科技空管”是為持續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的。西南空管局加大硬件投入,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從硬實力上提高了全局的安全保障能力。例如,西南空管在國內率先引進RNP(所需導航性能)技術應用到高原飛行中,與國際最先進的空管新技術接上了軌。同時,進一步強化專業人員的選培力度,提升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西南空管局在全局選拔了21名科技帶頭人,建立起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隊伍,并以此為契機,在專業人員中創造出“勤學肯鉆”的濃厚氛圍,鉆研業務之風大興,各類技術攻關、自主創新層出不窮,不少成果獲得了民航局、空管局的科技進步獎和技術改進獎。
在對人的培養方面,西南空管提出了“科技空管、人文空管、和諧空管”的愿景規劃,引導職工把個人的發展愿景與西南空管的發展愿景統一起來,熱愛西南空管,建設西南空管。西南空管局從最基礎的安全意識教育開始,從最基層抓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會議、培訓、活動,說同樣的話,唱同一首歌,讓安全文化持久而經常地被員工以不同的方式感受到,促進安全文化向空管安全保障工作的日常形態發展。西南空管局對培訓中心的功能進行了升級,新增了員工思想、作風、紀律的培養課程。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針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擾,為員工持續開展心理輔導。制定了許多向一線傾斜的政策,千方百計為職工排憂解難。這些實踐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安全文化有了一層健康、積極的底色。
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還需要一種科學的長效機制作保證,安全文化才能持續地發揮作用。西南空管局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為中心,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策劃—實施—監督檢查—持續改進”的PDCA循環機制,用國際標準重新審視風險評估、SMS和運行手冊等子系統,努力使管理水平持續提高。今年是民航“規章落實年”,西南空管局整合相關法制、法規資料,在辦公自動化系統中開設了專欄,便于員工隨時查閱。對安全管理,西南空管嚴在“格”上,定期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堅決做到“四不放過”。同時還通過學習、講座、演講等方式進一步調動全體員工參與的積極性,推進各項規章的落實。
2007年,西南空管局開展了“書香滿空管讀書周”活動,在全局干部職工中掀起了“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熱潮。局領導不僅自己讀書,還為員工薦書。不少專業技術人員生平第一次捧起《論語》、《曾國藩家書》等人文書籍,開始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之旅。2008年,又開展了文化周活動,以“總結、反思、進步”為主題,以“銘記歷史,弘揚精神,凝聚力量,推動發展”為目標,安排了多層次的學習和總結活動,讓廣大干部職工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抗震救災的精神實質提出來,進一步豐富西南空管的安全文化,讓這種精神力量在全局未來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持續地發揮作用。
這些安全文化實踐,目的在于做足“科技、人文、和諧”三篇文章,讓安全文化的內容充實起來,影響持續下去。在西南空管局,實踐安全文化,就是實踐持續安全。
安全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西南空管局的實踐才剛剛開頭。認真貫徹落實李家祥局長提出的持續安全理念,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過程。西南空管局將伴隨這個過程,進一步深化本單位安全文化內涵,持續推行,努力為行業持續安全實踐,為民航的安全發展和國家的科學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