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安全是企業的第一責任、第一工作、第一效益。其范疇為生產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企業追求安全的目標是本質安全。本質安全(InherentSafity)即以人為本固有的安全,指生產過程、經濟活動、機械設備、勞動條件、社會活動等固有的安全。抓好企業的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意義。良好健康的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員工安全價值理念的升華,也是企業實現本質安全最重要的保證之一。但如何才能更加深入地抓好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呢?本人認為應充分重視以下幾點:
企業安全文化的社會屬性:自然辨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企、事業等單位辨證聯系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企業安全文化也具有明顯的社會屬性。其相互作用和影響是深刻的。如交警交通安全的管控文化與企業的交通安全就有密切的關聯。企業對內部司機嚴厲的安全績效考核,可以使司機主動以我要安全的主動心態盡可能地遵守交通規則,避免不安全現象的發生。但高速路上普遍存在的超速問題,部分特種車輛無視交通規則的混亂,會讓道上的司機有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感覺,增加了不安全現象發生的概率。反之,交通管控部門提高管控效率,則企業安全文化的外延就能得到有效的延伸,確保其社會價值的整體體現;
企業安全文化價值取向的沖突與選擇:大家知道,“防盜網安全文化”在治安不理想的中小城市中不說得到頂禮膜拜的地步,但至少可以說已深深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層層堅固的防盜網得到眾多居民的推崇利用,其正向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為防盜、防賊、防小人,防止財產的損失。可已經發生的驚心動魄的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后的惡果警示我們,“防盜網安全文化”“熏陶”下設置的重重防盜網,在居民須快速逃生的時候,可能成為保護身家性命的攔路虎、鬼門關。其負向的社會價值體現明顯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安全宗旨。2007年福建莆田的一家制鞋廠發生火災,30多條逃生的生命止于堅固的防盜門!成為不良安全文化的犧牲品。電力行業產業鏈上各節點(單位)安全文化的相互沖突有時也非常明顯。產業鏈上游的設計、制造等行業對電力設備設計、制造質量的控制程度是其質量安全文化的價值體現,但其結果會在下游的設備使用單位產生明顯的效應。上游業創新文化引導出產的新設備在發電廠現場使用過程中,部分創新缺陷帶來的代價得由電廠承擔,這是追求本質安全型文化的電廠所不愿意接受的。說明上游業創新文化的負向價值會與下游業的企業安全文化正向價值不相容。在現實中具體表現為電廠技術改造本以科技進步的推廣應用為主,可現在卻有走上以消除上游業創新遺留缺陷為主的現象,發生制造業創新文化與生產應用單位本質安全文化的沖突。為此,在企業安全文化價值取向的選擇上,我們得有求同存異,認清主流,理性選擇,確保用企業安全文化的正向價值引導企業安全生產發展。
企業安全文化傳承的進化性: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原理告訴我們,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導致生物向前進化。同樣,安全管理的思想、方法、觀念等企業安全文化的基因決定了企業安全文化傳承的主脈絡,文化創新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體現。企業在長期安全管理活動中逐漸積累、凝聚、提煉而成的安全文化具有的進化性告訴我們,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傳承,注意結合實際的情況適時有效創新。對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而言,制度管理的安全文化是目前企業安全管理的主線,任何打破這傳承主線的“創新”都可能給企業安全造成損失。只有傳承與創新的和諧統一,才能使企業安全文化的進化性得以體現。
綜上所述,建設本質安全型的企業安全文化,應充分認識到本質安全是基礎,依法依制度治企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根基。立足本單位,融入本系統,推動企業安全文化遵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的原則和諧發展。引導企業安全走向卓越!
上一篇:淺談造紙行業的班組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