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全哲學為人類安全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基于唯物辯證法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分析企業安全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辯證關系,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依賴于企業文化基礎,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融入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劃、決策,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諸項內容中去。探討企業安全文化的哲學訴求,認為企業安全文化的哲學是以“以人為本”為依據。對中國石化管道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文化進行闡述,對企業安全核心理念逐一進行哲學詮釋。
【關鍵詞】 安全文化; 哲學; 安全哲學; 企業文化; 石化管道
0 引 言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語境下,一些哲學工作者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審視著世人的命運。在無數次血的教訓面前,人們不斷地反思,把安全問題納入哲學視野,為解決安全問題提供觀念層面的答案。安全哲學是安全觀念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是關于安全觀的學說。它為解決安全問題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當前,以現代哲學的思維成果和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安全問題作出新的哲學闡釋的時候,更應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反映人類文明成果的、有時代特征的安全價值觀、安全自然觀、安全科學觀,從安全哲學視野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物質、人與設備、人與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并提出有助于實現人類安全與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1 從哲學層面解讀企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哲學是反思,是謀求通觀事物整體的學問。筆者認為,從哲學層面解讀企業安全文化,并不是將安全文化問題引入哲學領域,而是把企業安全文化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從哲學層面進行深入反思,為人們提供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哲學作為反思之學,作為“黃昏起飛的貓頭鷹”(黑格爾語),依靠反思的功能使人的思想高瞻遠矚。該反思之功,是哲學之用。
安全哲學是人類安全活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文化基礎理論之核心。關于安全問題的哲學反思,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其思想淵源。
儒家的人世思想中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等重要的安全思想;
道家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之傳世警句,也折射出安全哲學的智慧光芒;
墨家“非攻”、“節用”、“兼愛”的主張,彰顯了中國古代勞動大眾自我保護的意識;
陰陽五行學說中萬物相克相生的觀念,也反映了人對自然和社會災害的觀察與思考。
現代安全哲學及認識論的觀點認為,自從有了人類生存,就有了最原始的安全文化的萌發。對安全知識、自護能力的養成,經歷了認識和提高4個階段:
1)安全無知論(安全宿命觀)— —遠古安全文化階段。
2)傳統經驗論(傳統安全觀)—— 近代安全文化階段。
3)系統安全論(綜合安全觀)—— 現代安全文化階段。
4)安全文化論(預知預控觀)— — 廣義安全文化階段 』。
有了正確的安全哲學思想的指導,人類現代生產與生活才能獲得高水平的保障。
2 從系統與發展的觀點看企業文化與企業安全文化的辯證關系
系統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的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都必然與其周圍的事物發生聯系,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恩格斯也曾指出:“世界表現為一個統一的體系,即一個有聯系的整體,這是顯而易見的 。”
企業安全文化是所有企業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之總和,例如:企業在傳統道德、法律范圍內,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或有意識塑造并為職工接受且遵循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安全觀念和意識、安全作風和態度、安全管理機制及行為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奮斗目標、安全進取精神;為保護職工身心安全與健康而創造的安全而舒適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防災避難應急的安全設備和措施;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全員安全的人生觀、安全的價值觀、安全的審美觀、安全的心理素質和企業的安全風貌、習俗等 。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種深化和表現,是企業文化思想的延續,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也是依賴于企業文化基礎,推動企業文化的興旺與發展,企業安全文化也豐富和繁榮企業文化。因此,要搞好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必須融入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劃、決策,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諸項內容中去。所以,倡導企業安全文化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弄清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辯證關系。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的價值觀,為企業大多數職工所認同,并將企業的價值觀“內化”為個人的價值觀,將企業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目標。
3 企業安全文化的哲學訴求
從哲學角度來審視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是對其最高理論的概括,也是認識、揭示安全本質的思維方法。
3.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企業安全文化的哲學依據
歷史唯物主義是從現實的人生存繁衍、實踐活動出發,以現實的人的發展為目的的社會發展理論。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歷史經驗也表明,必須“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以人為本”價值核心理念,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首先,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馬克思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把“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看成“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這與安全文化所倡導的“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特點是“以人為本”。所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不僅“一切通過人”,而且“一切為了人”,把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和徹底的解放視為最高目標。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境界。
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 ,”進一步指出“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J。”可見,“以人為本”的觀點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原則,是發展安全生產、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原則,是對“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念認識的深化。
其次,“企”字,無人則止。企業本身是人的集合體。其創立的基礎在于人,存在的關鍵在于人,發展的根本也在于人。應把人作為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視自身不可逆的身心健康,追求幸福、珍愛生命,關注生命的意義和人類生存的終極目的。這是人類的共同追求。
實現人的本質安全化,必須依靠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只有通過安全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不斷塑造,才是解決人類安全生產、生活、生存的最根本的途徑。“歸根到底,就是要以當代的倫理道德觀保護人的生命,只要人出生于世,就獲得神圣的生存權和勞動權(即人權)。保障人們在從事生產、生活、生存活動中的安全與健康(衛生),是各國政府應盡的首要責任和義務,也應該是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計劃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
3.2 石化管道企業安全文化的構建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必須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從總體上去認識和實踐,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是構建企業安全文化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安全文化是一條永遠伴隨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文明長流,它主導了人類的生存繁衍,社會繁榮,這就是安全文化的魅力和威力所在 j,”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標志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代表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體現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 J。安全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企業文化領域的應用和實踐,經過傳承、優化、融合、發展而成的,既有時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其發生和發展的條件是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對安全生產規律的認識,是系統的、科學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伴隨著社會文明、科技進步和安全文化事業的發展而永生不衰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之路是企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
石化管道企業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其生產的特點是連續性大生產,人工操作與高度自動化控制相結合,野外作業多,輸送介質高壓運行且易燃、易爆、有毒、具腐蝕性,安全防火防爆要求相當嚴格。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所管轄5 500余公里輸油管線分布在l3個省、直轄市。企業員工地域上的分散,不同地域文化氛圍對員工形成不同的影響,給企業的安全管理帶來了許多問題和難點。
諸多矛盾和:安全要素相互交織。圍繞安全生產,如何讓各種對立面和諧共處于矛盾統一體中,如何構建科學的企業安全文化,使員工牢固樹立安全責任意識,這就凸顯了安全文化建設對于石化管道企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中國石化管道企業從建設到運營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其企業文化建設也經歷了繼承、發展、揚棄和整合的歷史唯物、辨證唯物的發展過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整體思路如下:
1)以安全理念和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原動力。
2)通過組織結構、制度優化、流程管理,使無形的安全文化轉化為有形的競爭力。
3)通過績效管理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技能水平。
4)通過形象建設塑造企業和員工的安全形象 。
從早期的“三老四嚴”的大慶精神,“長輸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價值觀的形成,以及1998年劃轉中石化后,提出的“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獻身管道”的企業精神,不斷賦予原有企業精神以新的內涵。2004年公司又進一步構建了“安全生產、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安全核心理念,“管道安全至高無上、長輸為業責任為天”的安全價值觀,“強化安全意識,牢記安全制度,嚴守安全規程”的安全行為觀。公司通過構建具有石化管道企業特色的安全文化,使員工牢固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的本質安全,從而進一步推進石化管道事業的蓬勃發展。
3.3 中國石化管道安全核心理念的哲學解讀
3.3.1 安全生產唯物辯證法認為,系統和要素是自然界、社會和思維運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系統和要素兩個方面。系統是諸多要素(不少于兩個要素)的相互聯系的整體,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基本組成部分。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企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企業安全生產同國民經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企業經濟目標的完成和發展需要安全生產來保障,所以安全生產是實現國民經濟目標的基石。
中石化集團惟一的管道儲運專業公司,肩負著構架充滿活力的油氣儲運網絡,連接上、下游的目標和使命。由于管道輸送介質的高危特點,一旦發生事故,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嚴重環境污染,以及上游的油田和下游的工礦企業停工減產,甚至造成區域經濟癱瘓。只有把安全放在企業一切活動的首位,避免事故發生,才能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才能確保石油石化工業平穩生產,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實現人的價值和生產經營價值的統一。
3.3.2 “以人為本”
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以人為本”是石化管道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它體現了“一切為了人”的人本觀念,是其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準則。員工在科學文明的先進安全文化主導下,創造安全的生產環境。它通過安全理念的滲透,來改變員工的行為,使之成為自覺的規范的行動。
“安全的目的,除了人,沒有別的。只有明確了安全目的的惟一性,排他性,才能確保安全的實現¨¨。”公司管理層緊緊抓住“人”的因素,通過啟發、引導、強化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和技能,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達到了“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的安全狀態,實現安全文化主導行為,安全行為主導生產經營活動的結果,結果反映安全文明的水平。通過“以人為本”管理,實現人力調配最優化、工作效能最優化、產品和銷售最優化、參與管理最優化,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3.3.3 預防為主
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應體現“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哲學的主旨就是保證事物運動未發生變異的安全狀態,而不是對已經發生變異的非安全狀態的補救。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安不忘危,預防為主”(《左傳•襄公十一年》)。安全問題是人類所不能徹底免除的問題,而人總能在研究事物運動變化規律中發現事故災變的征兆。又如:道家哲學所強調的治于未亂的安全思想,《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治》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安全問題出現了,再強調安全,再實施安全的措施,實際上已是下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企業預防事故的一個重要基礎工程,也必須遵循“治于未亂”的安全思想,使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強化、完善,變“事故處理、事后防范”為“本質安全、超前預防”管理態勢,從安全思想到安全方法實現質的飛躍,真正走上“預防為主”的軌道。
3.3.4 持續改進
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認識規律、尊重規律、循序漸進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道家認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地,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較早認識到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在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莊子認為“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應帝王》),說明尊重規律,不違背自然,人的行為與自然規律和諧一致,才能有所作為而不出安全問題。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經濟發展的規律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生存的理念和行為。一種弘揚和倡導企業安全文化和大眾安全文化的興起和發展的潮流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 。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也是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必由之路。在目前的戰略轉型期,公司在理性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原有安全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將其納人企業安全文化重塑規劃,并付諸實施,使其獲得新的生命力。“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是發展和完善我國安全科學學科理論及其建設的最好時期,‘科學發展觀’‘安全發展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理念和方針為安全科學文化事業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理論結合實際創造了條件,無疑也為我國安全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催人奮進的、春暖花開的宜人氛圍,中國安全科學學科建設將會迎來第二個
春天 。”
4 結 論
通過對安全問題進行理性的哲學反思,從更高的或更為本質的層次上用哲學的方式對企業安全文化加以解讀,探討安全的規律性和方向性,從而引導安全生產不斷走向科學的發展道路。筆者得到以下結論:
1)哲學是安全文化建設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從安全哲學層面解讀企業安全文化發展歷程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2)從唯物辯證法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分析企業安全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辯證關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它必須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融入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劃、決策,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諸項內容中去。
3)人是哲學的永恒主題。中國石化管道企業安全核心理念也應“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人,為了人的一切。
上一篇:淺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建立全方位安全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