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40平方公里,職工總數15000多人,生產99個品種449個牌號的產品,累計生產石化產品2億多噸。一系列巨大數字搭建起的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山石化公司”),更像一座小城市。
用文化承載安全重任
出示證件、登記、打電話確認、領進門卡,通過重重“關卡”后,記者見到了燕山石化公司安全監察部部長洪宇。
“進門制度嚴格些也是出于安全考慮。”洪宇的言談非常嚴謹,但記者還是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所肩負責任的重大。的確,像燕山石化公司這樣的特大型石化企業,危險源點多面廣,有不少工種會接觸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工作環境,尤其是毗鄰首都,哪怕一次事故都可能造成嚴重影響,這勢必對安全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僅靠數量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員是不夠的,很大程度上還要靠職工從心里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這就離不開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的提法出現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從職工思想入手抓安全了,職工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是一個漸進過程。”據洪宇介紹,上世紀80年代,燕山石化公司結合化工行業的特點,提出了“團結、求實、嚴細、創新”的燕化精神,這既體現了石化工業所要求的管理的嚴密性、工作的科學性和技術的創新性,又體現了對安全工作“求實”、“嚴細”的特殊要求;在這一精神的基礎上,燕化人進一步認識到,大型石化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僅對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同樣重要;進入新世紀以來,公司結合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和科學發展觀,又提出了“安全第一、從嚴治廠、以人為本、健康發展”的安全理念。
企業精神和安全理念是多年生產實踐中提煉出的精華,而要把這些深植入每位員工心中,對于燕山石化公司這樣擁有15000多名職工的企業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用教育筑牢思想防線
“我們的安全生產‘四個一’活動已經堅持20多年了。”洪宇所說的“四個一”是指每年公司的第一個專項行動是和新年鐘聲同時開始的“零點安全起步”行動;每年黨政工團聯合下發的第一份文件是“安全一號文”;每年黨政聯合召開的第一個會議是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每年的第一個月是安全宣傳月。
“人的記憶是先入為主的,之所以在新年伊始就大張旗鼓地進行安全生產方面的一系列活動,是為了讓安全意識在大家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洪宇解釋了開展“四個一”活動的目的,不過燕山石化公司的安全教育絕不是虎頭蛇尾,而是貫穿全年的。
公司每季度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各車間每月進行一次安全講評,各班組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教育活動;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工種的特點,進行經常性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編織成了一張縱橫交錯的安全教育網。
公司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動已經開展了17年,每年都有明確的主題。2006年的主題是“精心工作、嚴細管理”,并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狠反低標準、改掉老毛病、糾正壞習慣”活動,通過生動的案例,讓職工深刻認識到忽視安全、違規操作對自己、對企業、對社會造成的損失,強化安全責任。今年,燕山石化公司又提出“爭創一流”的目標,燕山石化公司不僅積極參與各種國際安全交流活動,公司領導還到上海賽科公司等安全管理先進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并通過在職工中開展“找差距、抓整改、創一流”活動,激勵大家創建一流的安全管理。
“通過有針對性的年度安全活動,職工們已經基本樹立了共同的安全價值觀。”洪宇對燕山石化公司安全價值觀的培養比較樂觀,不過他也強調,石化行業的安全形勢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安全價值觀也要與時俱進。
用宣傳滲潤職工內心
專項活動對形成共同的安全價值觀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各種配合專項活動展開的宣傳攻勢,則像涓涓細流,深入職工心中。企業自辦的電視臺、報紙、雜志是燕山石化公司職工了解企業最新動態的重要渠道,也是宣傳安全理念、建設安全文化的重要陣地。電視臺經常播放生產安全事故的錄像片,為忽視安全的行為敲響警鐘;《燕山油化報》和《燕山企業文化》雜志上也經常在顯著位置刊登各種安全評論文章、安全動態和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使職工在工余飯后、潛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
今年公司大修期間,燕化電視臺針對生產現場操作人員中年輕人較多的實際,開展了“青年與安全”主題FLASH公益廣告設計比賽,并將參賽作品制作成60多集的專題片在收視黃金時間播放,為安全大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公司的安全生產宣傳重點時期除了每年4月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6月的“全國安全生產月”、11月的“消防安全周”外,還有公司內定的“元月安全宣傳月”、“勞動保護檢查月”等。“我們的安全生產宣傳工作貫穿全年,不光是電視、報紙、雜志和網絡,還有墻報、板報、標語等,所以職工想躲過安全宣傳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
洪宇還提到了剛結束的“燕山石化事故反思月”,這源于30多年前公司的一次嚴重事故,為了吸取教訓,公司從那時起就將發生該事故的8月設為“事故反思月”,每年8月進行大規模的反違章、保安全的宣傳活動,對已發生和可能存在的事故隱患進行深刻反思。“宣傳要敢于揭丑,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洪宇說。
用培訓提高安全技能
據洪宇介紹,燕山石化公司每年按企業工資總額的2.5%提取培訓經費,而安全培訓是所有培訓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目前公司已經有兩家單位獲得了國家二級和三級安全培訓機構資質,公司還建立了一座國家級的仿真培訓中心,在這里接受安全培訓的職工可以取得與實戰演練一樣的培訓效果。
“公司副總經理以上的領導每年接受北京市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安全培訓,并做到持證上崗;廠、處級干部每年參加公司組織的安全輪訓;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參加由公司安全監察部和公司培教中心聯合組織的專項培訓班;職工則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勞動競賽、安全考試等形式來提高安全專業技能和綜合安全素養。”談起安全培訓,作為安全監察部長的洪宇顯然胸有成竹。目前燕山石化公司已經形成了培訓——提高——再培訓——再提高的良性循環,為安全文化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價值觀是軟件,技能是硬件,優化了軟硬件配置,每位職工就能成為安全文化建設大系統中的良性子系統,這樣才能構筑堅強的安全文化堡壘。”燕山石化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設正是從企業全局入手,用企業的安全文化理念去影響職工,又通過每個職工安全素質的提高,來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的向前推進。
用平安延伸企業形象
走在燕山石化公司外面的馬路上,記者看到設在離地面10多米高處的安全警示標語從馬路上方橫跨,而標語所附著的油氣管道同樣引人注目,生產區和生活區重疊交錯,不會滋生事故隱患嗎?
洪宇告訴記者,燕山石化公司初建時遵循的是“先生產、后生活”的原則,生活區與廠區相互交叉,這給職工和家屬,以及附近村鎮的居民生活埋下了一定的隱患。為了消除隱患,從1992年開始,燕山石化公司投資10多億元,在離廠區10公里的安全地帶建成了新的職工生活區,搬遷了交叉在煉油廠和橡膠廠等廠區的1萬戶職工和家屬。“你坐車過來應該能看到的,距公司十幾分鐘的車程,一大片住宅樓群,那就是燕化星城。”說起新的職工生活區,洪宇很自豪。
對于周邊居民的生活安全,燕山石化公司同樣非常重視,不僅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保證延伸向企業圍墻外的設備設施不發生意外,還巧妙地利用這些與外界銜接的設備設施,宣傳企業的安全文化理念。洪宇指著《燕山企業文化》雜志上的標志對記者說:“你看,我們企業標志上的藍白色調,在公司周圍經常能見到,而這樣的色彩往往伴隨著我們的企業形象語和安全警語,這也是我們安全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渠道。”
安全文化的對外傳播不僅包括“近鄰”,還包括外來的工程承包商。洪宇介紹說,每年12月公司都要對所有承包商進行安全培訓,并總結承包商一年來的工作業績,對他們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安全提示,如果承包商在一年內的違章操作記錄超過一定數量,公司就不會考慮繼續與其合作。“安全文化建設是事關企業存亡的大事,進入我們的企業就必須遵守企業的安全規程,在安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應有不和諧的聲音。”洪宇的話,讓記者不禁聯想到剛才進入燕山石化公司大門時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