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災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毒氣體中毒、缺氧、窒息、燒傷致死。
2、 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人應站在上風位。
3、 可燃氣體、蒸汽和粉塵與空氣或助燃氣體的混合物,必須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發生爆炸。這個爆炸的濃度范圍叫做該爆炸物的爆炸濃度極限。
4、 建筑物起火后5-7分鐘內是滅火的最好時間。
5、 使用水劑滅火器時,應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將火撲滅。
6、 泡沫滅火器不適用于撲救電器火災。
7、 如果因電器引起火災,在許可的情況下,你必須首先將有電源的開關關掉。
8、 我國的《消防法》在1998年9月1日施行,我市消防宣傳日是11月9日。
9、 爆炸現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壓力急劇升高。
10、 乙炔氣體是屬于易燃氣體。
11、 處理氣瓶受熱或著火時應首先采用的是接近氣瓶,試圖把瓶上的氣門關掉。
12、 在滅火器型號中滅火劑的代號:P代表泡沫滅火劑;F代表干粉滅火劑;T代表二氧化碳滅火劑;Y代表1211滅火劑。
13、 火災按著火可燃物類別,一般分為五類:可燃氣體火災、可燃液體火災、固體可燃物火災、電氣火災和金屬火災。
14、 撲救火災一般有四種方法:隔離法(將可燃物與火隔離);窒息法(將可燃物與空氣隔離);冷卻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化學抑制法(就是采用化學藥劑滅火)。
15、 電氣火災用“1211”或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效果比較好,因為這三種滅火器的滅火藥劑絕緣性能好,不會發生觸電傷人事故。
16、 燃燒的必備條件有三個:可燃物、助燃物、點火源。
17、 消防工作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18、 在生產、生活中有可能引走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不安全因素叫火災隱患。
19、 使用中的液化石油氣鋼瓶不能臥放或倒放。
20、 身上的衣服著火時應將衣服脫下或撕下來就地滾壓。
21、 發生火災,電梯不可以作為人員疏散使用。
22、 發生火災,任何單位或個人都有義務支援滅火。
23、 室內發生火災燃燒產生的煙霧,從室內頂部開始聚積。
24、 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25、 防止火災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間的相互作用。
26、 電話報警時要講清楚起火單位、詳細地址、著火情況、什么物品著火、有無爆炸危險、是否有人被困及報警用的電話號碼和報警人的姓名等。
27、 班后防火“五不走”的內容是:交接班不交代清楚不走;用火設備火源不熄滅不走;用電設備不拉閘斷電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凈不走;發現險情不報告不處理好不走。
28、 若所有逃生道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返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法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
29、 任何單位或成年公民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
30、 進入公共場所要注意觀察安全疏散標志,記住疏散方向。
上一篇:基層干部安全培訓講義
下一篇: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