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甚,隱患不像過街老鼠那樣人人厭煩。不知是人類包容了隱患,還是隱患有賴以生存的土壤呢?結果是除掉了這個,那個又悄然而起,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
那么,什么是隱患生存的土壤呢?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但又不能不說。依我之見,有10種“土壤”可鑒:一是麻痹大意,給事故鉆了空子。比如,絞車上鋼絲繩,已超過使用年限,本該換新繩了。但總覺得換掉怪可惜的,于是,就將就用,直至繩斷墜罐或跑車釀成礦難。二是明知故犯,以卵擊石。有的礦主明知非防爆設備容易出事,卻偏偏使用,結果豁出血本買教訓。三是好了瘡疤忘了疼,重犯同一錯誤。比如,井下禁止蹬車,可有人不聽邪,結果礦車落道,傷了筋骨,挨了罰。按說應悔過自新,誰知過了不久,又蹬車了,這次損失慘重,卻丟了一條腿。四是無知鑄成大錯,悔恨終生。新來的工人嫌局扇嗡嗡叫,噪聲大,偷偷關掉了,結果掌子頭瓦斯驟聚,暈倒了幾個。經查:關局扁的并非知道局扁的用途,結果好心辦蠢事。五是不守規矩,胡來亂來。比如,礦井掘進掌子面,控頂距離過大了,發生冒頂砸傷人。六是不求進取,缺乏探索精神。通過探索,掃除科學“盲區”,鏟除隱患,蕩平道路。七是瞎指揮,不按科學辦事。由于某些領導頭腦發脹,不按規律辦事,本可以避免的事故非但避免不了,反而造成了災難。八是得過且過,糊里糊涂。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受苦。發現隱患,并不急于處理,過一天,混一天,直至出事了,悔之晚矣。九是一勞永逸,一層不變。總認為,隱患鏟除了,不會再發生,豈不知,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舊的隱患消除了,新的隱患卷土重來,只不過是變幻形式罷了,缺乏長期性認識。十是摒棄小生產,開拓大生產?茖W化水平越高,事故隱患相對減少。重視科技,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隱患,為安全生產提供了科學保證。
或許這10條,就是事故之土壤。那么源于何處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那就是我們的頭腦。由于主觀上重視安全不夠,那事故就會自動找上門來。要鏟除事故的土壤,首先要解決人腦中的隱患,人腦中的隱患不除,那事故的土壤依然存在,一旦時機成熟,事故接踵而來,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所以說,解決人腦中的隱患,是個長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上一篇:走失的隱患
下一篇:治理隱患,安全生產的中國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