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聽到“××煤礦發生透水、瓦斯爆炸事故,各項善后工作順利進行”的新聞報道,“善后工作順利進行”,聽得多了反而有些怪怪的!吧坪蠊ぷ鳌痹夙樌离y的礦工是回不來了,給國家造成的巨額經濟損失也是追不回來的。善后工作完成以后,人們該想些什么?又到底該做些什么呢?
“善者”,好也。善前、善后,一字之差,反映出我們當今一些政府管理部門、一些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對安全生產的“扭曲心理”:認為“出安全生產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區別在于對遇難礦工的賠償問題,“賠償得多了,自然沒人再鬧。也就不會有過多的責任追究了”。故而出現了“隱瞞事故、私了礦難、轉移遇難礦工遺體”的惡性事件,一次次礦難的背后又隱藏著多少遇難礦工和家屬的辛酸,又怎么是一句“善后工作順利進行”可以彌補的。
企業無論大小,都承擔著重大的安全生產責任。鐵路安全生產更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普通百姓。所以,抓安全生產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到“善前”,牢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宗旨,超前考慮安全因素,超前防范安全隱患,超前解決安全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功夫下在“善前”,顯然就可以防止并杜絕各類安全問題、安全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啟示
下一篇:安全檢查中的“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