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有些職工經常會認為:設備有些小毛病,不會出大問題;工作就一小會兒,不戴安全帽也沒事……這些都是僥幸心理的體現。而因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數不勝數。事實告訴我們,安全工作來不得一絲虛假,僥幸心理要克服。
僥幸心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認為小節無害。認為小失誤可以原諒,可以理解,這是安全生產意識不強的表現。二是從眾攀比。不把安全生產法規制度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而是把眼睛盯在別人身上,特別是看到他人因違規生產沒得到懲罰,心理不平衡,覺得他能這么做,我也可以,最終引發事故。三是過高估計自己。干別人不敢干的事,甚至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事。上面三種心理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將生命當兒戲。
要克服僥幸心理,首先每個職工要認真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并把安全生產法規作為工作崗位上的行動指南和防范生產事故的法寶。同時,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樹立防范意識,認識事故危害,提高操作技能,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識轉變。其次,建立以反“三違”為重點的安全行為識別系統,規范作業行為。加大反違章力度,按少而精、實用和必要為原則完善班組安全規章制度,營造企業與班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讓職工成為有技術、有安全意識,遵章守紀、按章作業的合格工人。第三,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定,從每一個生產環節入手,不放過任何影響安全的隱患因素,做到細處著手抓安全。
總之,要保持對僥幸心理的警惕,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對企業、對他人負責。只有這樣,僥幸心理才會無法威脅我們的安全生產。
上一篇:安全要關注每個細節
下一篇:安全工作治標更應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