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識別是控制和削減風險的重要措施。可以這樣說,危害識別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基層班組在進行危害識別時,一定要理解危害識別的實質,把握危害識別的要領,認真、細致、全面地開展這項工作,而且要避免以下四種現象的發生。
一忌隨意性。危害識別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不能因為一次成功的危害識別就認為大功告成。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危害識別就也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這就要求制訂合理的危害識別周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持定期危害識別,減少危害識別的隨意性、盲目性。
二忌走過場。班組危害識別活動開展得越深入越扎實,員工的安全意識就越強,風險削減措施就會制訂得更具體、更有效。如果在思想上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危害識別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僅僅滿足于開會,填資料,這樣許多危害就識別不出來,埋下隱患。
三忌人員少。俗話說,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班組員工參與得越多,危害識別就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在危害識別時,要增強它的群眾性和廣泛性,只有讓員工廣泛參與,就能集思廣益,把隱患查得更清,問題找得更全面,員工對風險就會了然于胸,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忌范圍小。危害識別包括對環境因素、隱患治理、承包商管理、物資供應、消防管理等因素多方面全方位的立體透視,綜合分析。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對直接影響安全的生產因素分析得多,設備因素分析得少;人的因素分析得多,而對環境因素等分析得少。導致危害識別存在涉及面不廣、某些環節有缺失的現象。因此,在進行危害識別時,要全面、細致、系統地開展這項工作,保證危害識別不留死角,以增強危害識別的全面性。
上一篇:不可盲目推遲設備大修
下一篇:安全管理宜“嚴”“情”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