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先生寫過一篇著名的《差不多先生傳》: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他姓差,名不多。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別人談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嘴上,因為他是大家的代表。……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差不多先生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何…必…太認真呢?”他死后,大家都很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無數人都學他的榜樣,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
歷史的車輪雖然已經駛進21世紀,但胡適先生小說中的人物“差不多先生”還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諸如在我們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好像、幾乎、大約、估計、大致等模糊字眼依然存在;工作中粗放、毛糙的問題依然故我;只求過得去、不求精細優的現象極為普遍,以致我們周圍到處是:愿做大事,不屑做小事的人;什么都會做,但什么都做不到位的人。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習尚本身就缺少落實因子,我們周圍也充塞無法落實的事和不愿落實的“差不多先生”,我們似乎沒有非要落實的習慣,因為總聽到“差不多先生”說,何必太認真呢……
對個人而言,落實是一種習慣;對企業而言,落實就是一種文化。當組織中所有的成員在頭腦中都確立了落實的觀念,對組織的任何一項制度、措施、政策、任務等,都能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并且形成了一種落實的習慣時,落實也就成了一種文化,也就形成了一種合力,這種合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落實的前面是企業的執行,落實的后面就是企業的效益。面對效益,誰也不想也是無法差不多的,“差不多先生”就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天災不可逆,人禍本可防”。事實證明,電力行業中,90%以上事故是人禍,是由作業人員中的“差不多先生”違章違紀造成的。如果我們真正做到防微杜漸,能抓小防大,定小防大,“差不多先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許多事故是可以預防的,一些低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各類重大事故險情也是可以化險為夷的。如果說,制定戰略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那么執行戰略則是把簡單問題細節化。細節就在于圍繞企業安全戰略,細化分解,堅持不懈,沒有任何借口地認真執行,把本職應該做好的事做細、做實、做到位,這就是安全落實,細節執行的就是落實文化。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弘揚細節精神,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強化決策的執行力,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關鍵。安全沒有差不多,毫無疑問,面對安全的執行,“差不多先生”是第一位下崗人員,安全是無法接受“差不多先生”的。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得好:“把簡單的事做好了就不簡單,把容易的事做好了就不容易”,也正如李素麗講的,“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安全無小事,安全無僥幸,細節不細小。如果不嚴格、不用心、不精心,看起來簡單容易的事要想做好,是不可能的。安全管理中的粗放是工作的大忌,性格和習慣中的粗糙也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改變工作中的不良習性,必須向“差不多先生”告別,以用心工作的態度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以良好的職業精神認識工作的意義,以高度的自覺意識承擔起安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