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與全的理念
2008-08-0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普天下,莫貴于人。安全的最大隱患源在人,安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講“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它是一個完全圍繞“人”、一個關于如何認識人、管理人、尊重人的大課題。
“安”字從象形文字廠講,“宀”是洞穴,即古人居住的房屋,“女”是婦女。“安”來源于洞穴中有紡織的婦女象形,即是家庭的含義。這個字的產生一方面體現了古人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另一方面警醒做工的人要隨時注意安危——想到家。“全”從字義上講,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王”,一方面表達了人乃萬事、萬物之王,另一方面提出管理者以民為先,即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這兩個字體現出的是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關愛人、尊重人,人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尊重人、關愛人最起碼的就是保障生命安全。
從我們抓安全生產來講,職工要有“安”字的理念,你的安危關系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平安;你的行為關系他人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完整,關系企業與社會的和諧。沒有安全意識的職工,就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的人。領導干部要有“全”的理念,要樹立職工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而最根本的利益就是生命安全。時刻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不注重安全生產,就是對職工不負責、對組織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任,不注重安全生產的干部,肯定不是一個值得組織囑托、職工信賴的干部。
按照這一理念,我們就很有必要把安全意識教育、知識教育引人到職下的家庭、職工的生活中去,把安全生產活動開展到職工生活區,強化職工安全責任意識,建設職工家庭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也很有必要把安全責任引進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學習、政治生活中去,以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安全生產責任,維護好職工安全這一最根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