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穿百家衣和吃百家飯之風俗。
穿“百家衣”,即在嬰兒誕生后,向左鄰右舍逐戶乞討紅、黃、藍、白、青、黑、紫、各色布塊,縫制成童衣,讓孩子穿上。據說孩子穿此“百家衣”,則可消病祛災,順利成長。
吃“百家飯”,即孩子出生后,家人縫制紅布口袋一個,然后挨家挨戶,向四鄰舍討要點米糧,待孩子斷奶,做成百家飯給孩子吃,據說吃過此百家飯,則孩子如乞兒樣容易長大。
任何風俗,剔除迷信色彩,方顯其本初之樸素。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其實是引導人們和睦友鄰,善待他人。人皆生子,人皆求人,在互幫互助之間,往來如親人,則和諧生活氛圍成。孩子生存于此種環境之中,備受呵護,自得安然。倘若平時不能廣積善緣,遇事只會自私自利,甚至損人利己,別人心必恨之,恨不得其家敗業敗、空前絕后,百家衣、百家飯豈是易得之物!
家庭之內、員工之間,上下級之間,亦應心存善念、行情忠恕,如能和睦共處,則人人心氣舒暢;如相處不佳,則互為掣肘,人人心氣波動。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行為失據,行為失據則事故難免。
和諧,人之所求。
由和諧而得安全,由安全而得和諧。
上一篇:隱患排查不能“蜻蜓點水”
下一篇:經驗是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