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荷蘭某市的市民亂扔垃圾現象十分嚴重。有人設計了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式錄音機,每當有人往桶內丟垃圾時,錄音機就會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而且每兩周更換一次故事和笑話。這個設計大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城市變得清潔起來。
內有玄機的垃圾桶遠比那些懲罰手段好,既節省人力,又不會讓人們感到厭惡。筆者從中看到了人性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安全管理中,如果只是硬性地規定員工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處罰,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強硬、冰冷的規定一方面容易誘發員工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可能抑制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嚴格的管理是必要的,但處罰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手段。既然是一種手段,我們就可以讓其人性化一點,使其更易被受處罰者接受。例如,有企業就將“違章處罰單”改成“友情告知單”,在處罰的同時還告訴受處罰者違章的危害及發生事故的后果,既維護了制度的權威,又收到了教育的效果。
對于習慣性違章,一方面,我們要分析出現違章現象的背后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狀態,通過不斷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創造安全的環境,幫助員工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如員工不愿戴安全帽,企業應該分析安全帽的舒適性、透氣性是否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必須消除員工產生不安全行為的意識,引導員工自覺遵章守紀,而不單靠在處罰的“大棒”威懾之下維持安全秩序。 這就要求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通過文化的微妙滲透與暗示,使員工認同安全價值觀念、目標、行為準則,并實現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實現安全生產。
上一篇:一時僥幸 險釀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