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07年11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標志著我國首次繞月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一號衛星奔月之旅近乎完美,實現了“準時發射,準確入軌,精密測控,精確變軌,成功繞月,成功探測”,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爭氣星”。眾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項風險極高的科學事業。迄今為止,人類的120余次探月活動,成功率只有48%,首次探月幾乎都是失敗。我國為何能夠成功?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給了我們一個十分精妙的答案:“別人感冒我吃藥。”據欒總介紹,“嫦娥一號”研制過程中,做了大量舉一反三的工作。別人的衛星一出事,我們馬上就“吃藥”——檢查別人的問題在這兒有沒有存在,如果有問題就馬上改。別人感冒了,我們也得做預防;別人病了,我們吃藥。3年多來系統查了無數次,正是這種防患于未然的嚴謹作風,使84項應急預案一個也沒用上,最終造就了舉世矚目的科研經典。
可貴的“別人感冒我吃藥”!由此想到安全管理界的兩個著名法則,一是“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二是“蝴蝶效應”揭示,“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一個月后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會引起一場風暴”。無數事實證明,一個小的疏漏和隱患,往往可能誘發大的災難,這對我們做好事故預防具有重要啟示。
眼下,煤礦安全事故成為了媒體談論的焦點,我們經常從報紙新聞媒體上看到一些煤礦單位發生瓦斯爆炸重特大事故,人們往往大吃一驚,連連感嘆意想不到。其實,任何煤礦事故都有誘因和征兆,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使突發性的事故,也有平時安全警覺不夠等因素。我們的煤礦之所以發生各種事故,問題就出在對事故隱患和苗頭的忽視上。有的不出事故不想事,缺乏憂患意識;有的事故過了就忘事,一再重蹈覆轍。這些現象是頻繁“出事”的罪魁禍首!班徖锸Щ,自查爐灶”,事故盡管是有害能量的轉移,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實踐中,我們不妨把別的單位發生的問題,乃至別人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常進行一下對號入座,認真防治類似的隱患和苗頭,變事后處理為預先分析,變被動整治為主動管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才能把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故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能因為自家沒事,而對鄰里失火不以為然,或者只把別人的事故教訓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麻痹大意,我行我素,這樣往往容易重蹈別人的覆轍。
應該說,一旦事故發生了,主動檢討事故發生的原因很容易。但在事故尚未發生,尤其是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能夠經常冷靜地查找存在的問題,并認真加以防治卻比較難,而這正是“別人感冒我吃藥”的可貴之處!鞍踩谝,預防為主”的方針,從美國鋼鐵公司凱里1906年率先提出以來,已經過了102年,希望我們切實轉變安全管理作風,求真務實抓安全,多從別人感冒的案例中,查找自身不足,切實落實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事故隱患整治,讓大家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上一篇:生產安全(感悟)
下一篇:煤礦安全管理要夾起尾巴做人